澳大利亚-美国关系

✍ dations ◷ 2025-04-25 07:03:16 #澳大利亚-美国关系,美国双边关系,澳大利亚双边关系

澳大利亚-美国关系是指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国际关系。 澳大利亚是传统“国际联盟”:英联邦成员中的大国;但自1942年以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逐渐下滑,澳大利亚同美国之间的关系亦不断的得到加强,双方都视对方为最为亲密的盟友之一。在两国政府方面,双方与新西兰共同签有《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ANZUS),并组成“太平洋共同防卫组织”。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共同承担了在任何一方受到军事威胁以及他方攻击时,都可视为对本国的攻击。在经济层面,澳大利亚与美国签有《澳美自由贸易协定》(Australia-United States Free Trade Agreement)。澳大利亚是自二战至今唯一一个参与过美国在世界各地全部主要军事行动的美国盟友。

由于两国早期都曾受到过英国的殖民统治,第一代的主要移民亦都是来自英伦地区,澳大利亚同美国拥有共同的文化、社会价值观、非常相似的政治体制、法律以及历史。澳美两国的建国亦都是自占领原住民的土地而开始,在文化和社会价值观方面澳美两国更是保持一致,两国均是西方世界中的四大移民国家之一。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引起了全球政治形势极大的变动,更加造成了经济层面的大萧条。澳大利亚自《威斯敏斯特法令》生效后成为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主权的国家,亦有权利开始组建独立的外交机构。澳大利亚在1940年开始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筹建驻英高级专员公署(英语:High Commission of Australia, Londo)以外的第一个海外使领馆,即澳大利亚驻美国大使馆(英语:Embassy of Australia, Washington, D.C.),澳大利亚接下来又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和檀香山建立了总领事馆。

美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英语: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Canberra)于1943年在堪培拉正式开始挂牌,随后美国又在悉尼、墨尔本、珀斯建立了总领事馆。

早于1908年,澳大利亚总理艾尔弗雷德·迪金就邀请美国的白色舰队(Great White Fleet)再其进行环球航行中访问澳大利亚。白色舰队在此期间访问了澳大利亚的两大城市墨尔本、悉尼以及西澳大利亚州州的奥尔巴尼。迪金当时是强烈支持澳大利亚海军独立的政治家之一, 白色舰队当时访澳亦造成了澳大利亚国内民众对于海军独立的热情空前高涨。

白色舰队当时成为了第一支非皇家海军造访澳大利亚本土的海外海军。许多观点认为白色舰队成功的造访澳大利亚是促成澳大利亚组建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就在白色舰队离开澳大利亚后不久,澳大利亚联邦组建了其第一个海军舰队,这一举动当时曾激怒了英国国防部和海军部(Admiralty)。1942年4月18日,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约翰·柯廷给予美国远东军指挥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直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指挥澳大利亚国防军的权力,澳大利亚国防军的数量亦占据了麦克阿瑟将军当时指挥部队总人数的大多数。麦克亚瑟将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总指挥部亦位于昆州的布里斯本直到二战局势完全扭转前不久的1944年年尾。

二战结束后,美军开始大量增加在太平洋东南地区的驻兵,包括日本、菲律宾等国。考虑到二战中盟军的关系得到了紧密的加强,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盟国却在同时获得了很多更加独立于英国的权力,美国抓住这一机会希望巩固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在这一背景下,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美国在1951年签订了《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ANZUS),三国亦组成了“太平洋共同防卫组织”。

澳大利亚国防军此后参与了美国自二战以后全部的大型军事行动,包括韩战、越战、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但是这些军事行动都不是在启用《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下所进行的,澳大利亚所参与所有的军事行动亦是作为美国的一个坚强盟友在单方面所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到目前为止,《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只被启用过一次,即是九一一事件美国的纽约和华盛顿特区遭到袭击后,安全保障条约自动生效,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和北约诸国在《北大西洋公约》框架下进行的军事行动保持一致的原则:“在盟友国遭受到攻击的情形之下,均视为是对本国进行的攻击”。

相关

  •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英语:Gram-negative bacteria)泛指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的细菌。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首先添加了结晶紫,再添入另一种复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红),从而将所有的革兰氏阴性菌
  • 谢尔盖·维诺格拉茨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维诺格拉茨基(俄语:Серг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Виноградский,1856年9月1日-1953年2月25日),俄国微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和土壤科学家。他
  • 司坦唑醇康力龙也称司坦唑醇(Stanozolol),雄激素类药物。白色粉末状无臭。几乎不溶于水,能溶于油脂。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纠正重症术后消瘦负氮平衡、男性性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症、小
  • 路易士·阿格西让·路易士·鲁道夫·阿格西(法语:Jean Louis Rodolphe Agassiz,1807年5月28日-1873年12月14日),19世纪瑞士裔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以冰川理论闻名。阿格西生于瑞士西部,分
  • Radiolaria放射虫门(学名:Radiozoa)又名放线虫,为海中浮游生物,有如球形对称,带有硅壳,壳上有美丽的花纹。身体内有膜质中央囊,囊面穿有许多小孔,将身体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被胶状物质,多有液泡,内
  • 宏碁打破科技与人之间的藩篱 Explore Beyond Limits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英语:Acer Incorporated,简称:宏碁,缩写:Acer)是源自台湾的跨国科技公司,成立于1976年,其产品包括个人电脑、电竞产
  • 荐肠关节炎荐肠关节炎(英语:sacroiliitis)是指荐肠关节(英语:sacroiliac joint)的发炎。这是脊椎关节病变的特征之一,如:中轴脊椎关节炎(英语:axial spondyloarthritis)(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干癣性
  • 奥图·瓦伯格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语:Otto Heinrich Warburg,1883年10月8日-1970年8月1日),德国生理学家和医生。1931年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及作用方式”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
  • 沿山闽语沿山闽语是语言学界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闽语分片,其下包括闽北语和闽中语,全部分布在福建省中北部内陆地区。因该地域多山,故而称为“沿山闽语”。20世纪初,语言学家们基于研究福州
  • 希腊国家公园希腊最早的国家公园建立于1938年,为奥林匹斯山国家公园。在这之后,一系列国家公园陆续建立。 爱琴文明 · 迈锡尼时期 · 黑暗时期 · 古风时期 · 古典时期 · 希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