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宪

✍ dations ◷ 2025-10-14 11:27:40 #1914年出生,1968年逝世,文革自杀者,从高空跳下自杀身亡者,上海圣约翰大学校友,哈佛大学校友,上海仁济医院院长,陈姓,嘉定人,中国医学家,自杀医生,九三学

陈邦宪(1914年-1968年4月15日),江苏嘉定县钱门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家。在民国期间任上海市卫生局防疫处长,并同时被提升为副教授。而在共和国期间他出任过上海仁济医院医务院长、第一院长等职务。还参加上海第三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并担任第十大队队长。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他受到迫害。1968年4月15日,受清队运动影响,陈邦宪跳楼自杀。

陈邦宪出生于当地望族。1926年,进入上海南洋高级职业学校和育才公学学习。1929年,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高中部后,直升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35年毕业获得理科学士学位。1937年,在上海市伤兵医院和难民医院实习。1938年,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当外科助教,其间兼任圣约翰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代理住院总医师。1939年3月,奔赴内地参加抗日战争,在滇缅公路西南运输处所属的芒市医院(又称西南运输处中心医院)担任院长。

1942年12月,至中央实验院任医师。1943年3月,任中国盲民福利协会主任干事,其间并兼任重庆沙眼防治所所长。抗日战争结束后,陈邦宪随同国民政府接管上海市卫生局。1945年9月至1946年3月,出任上海市卫生局防疫保健处长。1946年2月,兼任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讲师。同年夏天,赴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英语: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学习。1948年秋硕士毕业。回国后任上海市卫生局防疫处长,同时被提升为副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邦宪接替其兄陈邦典,出任上海仁济医院医务主任、院长。1952年10月,上海第二医学院成立后,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接办仁济医院,交给上海第二医学院作为其附属医院。1952年12月,仁济医院正式改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邦宪任第一院长,兼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教研组主任。接办后,医院设有医务部、护理部,医疗科室有内科组、外科组、妇产科组、齿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保健科和病历室,全院床位300张,职工444人。之后他不断扩建医院设备,设立门诊部专管门急诊工作、教学研究委员会协调教学工作;在医疗设置上将内科组、外科组改为大内科、大外科;儿内科、神经科、肺科独立建科;大内科分为消化、心血管、肾脏、内分泌、血液五个专业;大外科分成普外、骨科、胸外、泌尿、整形、麻醉六个专科,医院规模不断扩建。

1952年,他还参加上海第三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并担任第十大队队长。1954年,他调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教研组主任。之后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卫生学会副主任委员。1955年,加入九三学社。合编《卫生学》、《流行病学》等。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他受到迫害。1968年4月15日,受清队运动影响,陈邦宪跳楼自杀。

陈邦宪父亲是陈传德(1883年-1954年),字仲达,江苏嘉定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公学,曾任嘉定县县长、无锡县县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等。此外他有兄陈邦典、弟陈邦本。

相关

  • 气压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重力,即为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
  • 突触传递突触(法语、英语、德语: Synapse)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细胞、腺体之间通信的特异性接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的突触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中枢神
  • 乌拉尔斯克西哈萨克斯坦州(哈萨克语:Батыс Қазақстан облысы)是哈萨克斯坦的一个州份,位于欧洲。北为俄罗斯,乌拉尔河在中部流过。面积151,300平方公里。人口606,700(20
  • 沈晓海沈晓海(1971年10月5日-),黑龙江省伊春市人,中国演员。祖母是满族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90级本科。
  • 吉兰省吉兰省(波斯语:گیلان‎)是伊朗三十一个省份之一。面积13,952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29。人口约2,410,253(2005年数据);首府位于拉什特市。吉兰省位于伊朗西北部;东面与马
  • 干岩头村干岩头村位于中国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又称涧岩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保存较完好的6个明清古建筑院落,其中最大的一座(周家大院)建于清同治年间。坐标:26°01′19″N
  •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法语:Le Mouvement Croix-Rouge et Croissant-Rouge;英语:International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Movement;德语:Internationle Rotkreuz- und Rothal
  • 三硫化二锑三硫化二锑,别名硫化锑、硫化亚锑,分子式Sb2S3。分子量339.68。黄红色无定形粉末。相对密度4.12。熔点550°C。不溶于水、乙酸,溶于浓盐酸、硫氢化铵、硫化钾溶液和醇。三硫化
  • 公海公约公海公约(英语:Convention on the High Seas),亦称联合国公海公约,是联合国召集的第二次海洋法会议,于1958年决议的四大海洋法公约之一。此公约之多数原则皆已包括在后来新增定的1
  • 前5世纪前500年至前4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5世纪。按史记,在前476年,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时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