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E遗传性血色病

✍ dations ◷ 2025-11-12 15:37:35 #铁代谢,遗传病,胃肠病学,血液学,肝脏病学,关节炎,人体色素沉着紊乱

HFE遗传性血色病,又名血色沉着症第1型或HFE相关遗传血色病是一种遗传病,患者过度摄取铁质,令身体内的总铁质含量达至病理性的水平。人类与及其他动物都没有方法排出多余的铁质。多余的铁质会积聚在组织及器官内,影响它们的正常运作。最易受影响的器官包括肝脏、肾上腺、心脏及胰脏;患者可能出现肝硬化、肾上腺功能不全、心衰竭或糖尿病。这种疾病在北欧谱系最为普遍,尤其是爱尔兰人。

Armand Trousseau首先于1865年报告了在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上出现青铜色:HFE遗传性血色病的病征。但他并没有联想到铁质的积聚。到了1890年,雷克灵豪森(Friedrich Daniel von Recklinghausen)才发现因糖尿病而引起铁质渗入胰脏会破坏内分泌功能。

HFE遗传性血色病有多种的表征,很多时会表现出其他疾病的症状。传统上认为HFE遗传性血色病病征包括肝硬化、皮肤出现青铜色及糖尿病,但现已发现这些并非必然。以下都是一些可能的临床病征,但大部分都并不普遍。:

以下的症状则较少出现:

男性一般会于40-50岁后患病,而女性则会较男性后几十年后才患病,因女性月经会定期带走身体内的铁质,因此病症会到停经后才会发生。遗传性血色病的病情各有不同。证据显示遗传性血色病患者患上其他肝脏失调,如肝炎,情况会比较严重。另外亦有年轻型的遗传性血色病,同样是铁超载的后果。

若血清中发现肝脏酵素或运铁蛋白饱和度上升,就有需要进行HFE遗传性血色病的诊断。一些关节疾病、糖尿病或衰竭等也可能是一种讯号。

运铁蛋白及运铁蛋白饱和度都是一般用来测试HFE遗传性血色病的方法。运铁蛋白会结合及负责在血液中运送铁质。量度运铁蛋白初步评估体内铁质含量。空腹运铁蛋白饱和度若超过45%(绝经前妇女为35%)都是需要进一步检查的指标。运铁蛋白饱和度超过62%就是HFE基因的纯合性突变。

量度储铁蛋白水平也是另一种方法来评估体内的含铁量。男性的正常水平为每毫升12-300纤克,女性则为每毫升12-150纤克。若储铁蛋白超过每毫升血液1000纤克,很有可能就是已经患上HFE遗传性血色病。

其他一般会进行的血液测试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肾脏功能检查、肝脏功能测验、电解质、葡萄糖及/或糖耐力测试。

从肝脏活体组织切片量度的铁质含量,可以得知肝脏受到的破坏。以往这是唯一检查HFE遗传性血色病的方法。活体组织切片的风险包括创伤、出血及感染。运铁蛋白及储铁蛋白的量度令活体组织切片的必要性备受质疑。

在器官内上升的铁质含量可以利用电脑断层扫描及核磁共振成像来造成医学影像。核磁共振成像可以量化肝脏的铁质含量,故可以减少使用活体组织切片。不过这种技术却很有限,在美国就只有几个地方可以造到,但放射量度却较为普遍。

以往医生会监察HFE遗传性血色病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碍,如心衰竭的心脏超音波检查或血糖监察。

铁质积聚的其他成因亦必须考虑:

铁质会储存在肝脏、胰脏及心脏。HFE遗传性血色病对这些器官有严重的长期影响,甚至可能会致命。

肝脏是主要储存铁质的地方,但亦会自然地积聚多余的铁质。长期铁超载会对肝脏造成破坏。肝硬化会引发更多及更严重问题,包括食道及胃部出血、腹部严重积水及肝癌,差不多三分之一的HFE遗传性血色病及肝硬化患者都会患上肝癌。毒素会积聚在血液中并影响心智功能,如引起昏迷等。

胰脏也是另一储存铁质的器官,且对身体糖份的代谢极为重要。糖尿病会影响身体如何使用血糖,并会导致眼盲、肾衰竭及心血管疾病。

过度的铁质会影响心脏循环血液的能力,引起心衰竭。心律不齐可以导致心悸、胸痛及轻度头痛,但有时也会致命。若HFE遗传性血色病受控或铁质含量降低可以治愈这些心脏问题。

HFE遗传性血色病患者的皮肤会因黑色素的积聚而出现青铜色或灰色。

早期的HFE遗传性血色病可以定期放血的形式来解决铁质积聚的问题。当储铁蛋白水平到达每毫升300纤克(未停经女性为每毫升200纤克),就可以开始进行放血。每包450-500毫升的血液,就含有约200-250微克的铁质。一般放血的频率为每星期一次,直至储铁蛋白的水平少于每毫升20纤克。期后每年只放血1-6次就可以维持体内的铁质水平。治疗亦要针对受到破坏的器官。

HFE遗传性血色病患者要控制饮食,限制饮酒,少吃含维他命C的食物、红肉及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食物,如贝类及海鲜。另一方面要多吃阻碍吸收铁质的食物,如高单宁酸含量的茶、含钙质、草酸及植酸的食物。

HFE遗传性血色病在北欧是很普遍的遗传病,差不多每200人就有一名患者。其中每10个人就有1人的控制铁质代谢的基因出现突变,最普遍出现突变的是HFE基因的C282Y等位基因。铁质代谢基因突变的传播性会因地区而异。一项研究发现,在3011个无关系的白种澳洲人中,就有14%为杂合性的HFE基因突变,0.5%为纯合性的突变,但只有0.25%会出现铁超载。大部分杂合性突变的人都不会患有HFE遗传性血色病。

遗传学研究指原先HFE遗传性血色病突变是源自一个前60-70代的人,有可能是凯尔特人。当时可能食物质较现今稀有,这种基因突变是一种为适应当时环境的一种自然选择。

身体控制铁质吸收的结构非常复杂及有很多不明的地方。与HFE遗传性血色病有关的就是6号染色体的HFE基因,它编码了帮助控制铁质吸收的蛋白质。HFE基因有两个共同等位基因:C282Y及H63D。任何一个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都不会出现临床的铁超载,但却会有铁质上升的情况。HFE基因突变会造成90%的非输血性铁超载。这个基因是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3紧密链接的。纯合型C282Y突变是最普遍出现临床铁质积聚的基因型,而杂合型C282Y/H63D突变则已确定是铁超载的成因。大部分男性C282Y纯合子会出现肝脏功能不全,包括出现肝脏酵素上升等。女性纯合子会因月经而延后铁质积聚的发生。每个病人都因吸收铁质的不同、突变的本质及是否有对肝脏的破坏而有不同的铁质积聚率。同样,哪一个器官会受到影响都有所不同。

HFE遗传性血色病的普遍成因是C282Y的突变,即282点的胱氨酸残基变成酪氨酸残基。

铁质的代谢机制仍有很多不明的地方,例如很多有HFE基因突变的病人都没有铁超载表现出来,相反一些患有铁超载的病人却拥有正常的HFE基因型。这有可能是因HFE基因的突变只是影响肝脏制造铁调激素。

调控铁质基因不正常的人,其吸收铁质的能力并没有受影响,故令身体的铁质水平上升。原先储存在储铁蛋白的铁质会转变成血铁黄素储在器官内,而血铁黄素却是对组织的毒素而引起氧化应激。铁质是氧化强化剂,故HFE遗传性血色病有着其他氧化强化剂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慢性锰中毒及大麦町的高尿酸症状)的症状。

相关

  • 梁从诫梁从诫(1932年8月4日-2010年10月28日),出生于北平,知名环保人士,曾任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被誉为“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他是著名建筑学
  • Nisub2/subOsub3/sub三氧化二镍是镍的氧化物之一,化学式为Ni2O3。灰黑色无气味有光泽的块状物,易碎成细粉末。不溶于水,溶于氨水。溶于热盐酸并放出氯气。溶于硫酸和硝酸并放出氧气。600°C分解为
  • 胡戈·科万塔伊胡戈·斯图姆伯格·科万塔伊(波兰语:Hugo Stumberg Kołłątaj,1750年4月1日-1812年2月24日)是一位波兰罗马天主教神父、社会活动家、政治活动家、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
  • 互联网以下是截至2017年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国家列表。互联网用户定义为过去12个月内从任何设备(包括移动电话)访问互联网的人员。注1:渗透率是每个国家/地区中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的百分
  • OHOH可能是:
  • 星族星族是银河系中年龄、化学物质组成、空间分布与运动特性较接近的恒星集合,于1927年由布鲁根克特(P. Bruggencate),1944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沃尔特·巴德区分成现在的三族恒星。观察
  • 尾鳍鱼鳍是鱼类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大部分鱼类用来游动的器官。在不同部位的鱼鳍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向上、向下、前进、后退或者保持身体平衡都需要动用或协调不同的鳍。鳍的功能也
  • 锈革孔菌科参见内文锈革孔菌科(学名:Hymenochaetaceae),又称刺革菌科,是属于锈革孔菌目的真菌。这一科包含了很多与阔叶树和针叶树的大量林木病有关的真菌。该科共有27属、487个物种。
  • 鼠鸟目鼠鸟科(学名:Coliidae)是鸟纲鼠鸟目(Coliiformes)仅有的一个科,共2属6种。这个目的鸟形态像啮齿类,被笼统地称为鼠鸟,仅分布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鼠鸟目的鸟曾在广阔的范围分
  • 阿图罗·弗隆迪西阿图罗·弗朗迪西·埃尔克里(西班牙语:Arturo Frondizi Ercoli;1908年10月28日-1995年3月18日),是阿根廷总统,执政期间推动国有企业部分私有化,大力发展基础工业,并对外开放吸收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