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字架

✍ dations ◷ 2025-02-23 16:56:04 #维尔纽斯旅游景点,纪念十字架

三十字架(立陶宛语:Trys kryžiai)是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三十字丘(又名Bleak Hill 立陶宛语:Plikasis kalnas)上的一座纪念性建筑。

在维尔纽斯的三十字丘,至迟在1636年就已经有3座木制的十字架竖立在那里。木制的十字架在1869年倒塌,但是当时征服了立陶宛的沙皇俄国政府不允许进行重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维尔纽斯被德国占领期间,安东尼·韦乌尔斯基秘密地在山上竖立了新的三十字架。1944年,维尔纽斯被苏联军队占领。1950年5月30日,根据苏联政府的命令,1916年建造的三十字架被炸毁。但是在立陶宛独立前夕的1989年6月14日,三十字架又重建起来。

三十字架是用混凝土建造,外面涂成白色。三十字架现在已经比1916年时高出1.8米。从山顶可以俯瞰维尔纽斯老城的壮丽的全景。

关于这座纪念性建筑的起源,有一个假想的传说,记载在Bychowiec编年史中,提及有7名方济各会修道士,被Goštautas邀请从波多利亚来到维尔纽斯,在1333年3月4日被信仰异教的当地居民拷打致死(另一些资料认为是在拷打之后扔进了维尔尼亚河)。 小教堂就建在修道士死难的地点,后来又建起了十字架。

这个传说有其事实背景,是2名方济各会修道士来到维尔纽斯传播天主教被杀的事迹,最初记载在Chronica XXIV Generalium中(写于1369年以前)。这一事件可能发生在1340年前后,因此一些目击证人可能当时还活着。根据这个传说,方济各会修道士Ulrich的讲道激怒了市民。他和同伴马丁被抓捕,押到立陶宛大公Gediminas面前,大公下令处死修道士。Ulrich 被拷打后尸体扔进河里,马丁的尸体被Gediminas的妹妹(一名东正教修女)抢救出来,她将马丁的尸体埋葬在她所住的修道院中。

建造三十字架的真实目的仍然无法知晓。不过有一种解释认为,它们是用来庆祝该市获得马格德堡权利。



坐标:54°41′12″N 25°17′51″E / 54.6867°N 25.2976°E / 54.6867; 25.2976

相关

  • 语义网语义网(英语:Semantic Web)是由万维网联盟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199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核心是:通过给万维网上的文档(如: HTML文档)添加能够被计算机所理解的语义
  • 英格兰与苏格兰联合法令《1707年合并法案》(Acts of Union 1707)是1706年和1707年英格兰国会和苏格兰国会分别通过的一对国会法案。当时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两国谈判后订立了《联合条约》(Treaty o
  • 北京专约《北京专约》,又名《中日北京专条》、《台湾事件专约》或《台事北京专约》,是1874年10月日本与中国清政府签订的有关台湾事件的条约。条约规定:清朝承认“台湾‘原住民’曾对日
  • 红皮云杉红皮云杉(学名:Picea koraiensis)是松科云杉属的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小枝有毛或没有毛;四棱形的叶子四面有气孔线,先端尖,长1.2-2.2厘米;卵状圆柱形球果,倒卵形种鳞,先端圆形或微
  • 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7年10月,前身为1919年10月成立的私立南开大学文学院英文系,现任院长为李兵教授。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林丽韫教授为名誉院长。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现
  • 蝎子王二世蝎王二世(古埃及语:可能是Selk或Weha),也被称为蝎子王,是传说中比美尼斯更早统一上下埃及的王。
  • 塞舌尔华人塞舌尔华人,在1999年估计人口有1000人,是最小规模的非洲华人群体。第一个抵达塞舌尔的华人是在1886年从毛里求斯来的,直到1940年毛里求斯华人将他的亲戚从中国带到毛里求斯,经历
  • 表面力表面力(英语:Surface force)符号为fs,是指作用在一物体表面(或是内部截面)的力,而且其大小会和表面积成正比。例如因为压力产生的力即为一表面力其中f 为力,p 为压力,A 为压力作用的
  • 木田元木田元(1928年9月7日-2014年8月16日),日本哲学家,生于日本新潟县新潟市,毕业于东北大学文学部哲学专业。精研现象学,因通俗易懂地翻译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人的著作而为人
  • 2ES4K型电力机车2ES4K型“顿河种马”电力机车(俄语:2ЭС4К «Дончак»)是俄罗斯铁路和乌克兰铁路的新型干线电力机车车型之一,适用于供电制式为3000伏直流电的电气化铁路,由俄罗斯运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