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宫亲子内亲王

✍ dations ◷ 2025-09-13 08:16:18 #1846年出生,1877年逝世,江户时代内亲王,德川将军家御台所,幕末人物

和宫亲子内亲王(1846年7月3日-1877年9月2日),德川幕府第14代将军家茂的正室。和宫生于京都,仁孝天皇第八皇女,桂宫淑子内亲王和孝明天皇的异母妹,明治天皇的姑姑。生母为典侍观行院(本名桥本经子),父亲仁孝天皇于她出生前数月已驾崩,是为遗腹女。1861年(文久元年)获内亲王宣下,赐名“亲子”,隔年下嫁德川家茂,史称和宫降嫁。

和宫六岁时,与有栖川宫炽仁亲王订婚。1862年(文久2年),因孝明天皇同意“公武合体”之主张,以16歳之龄舆入江户,为德川幕府14代将军德川家茂御台所。同年2月11日,于江户城行婚礼仪式,乃最后一位舆入大奥的御台所(因大奥解散,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之正妻一条美贺子未踏足大奥)。

和宫降嫁大奥后,因为出身于京都公家,对于大奥内的武家生活模式很不习惯,因此她和实成院(德川家茂生母)、本寿院(德川家定生母)、天璋院(德川家定御台所)及当时的大奥御年寄泷山数人之间有很大的摩擦。萨摩武家出身的天璋院尤其对于和宫的公家气息很是厌恶,两人关系一度极为恶劣,但最后两人彼此谅解对方而和解。

和宫与德川家茂之间的感情相当融洽,这在历代将军中,将军与御台所如此和谐恩爱也是少有的,因为一般御台所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甚至被称为“将军家的摆饰品”。根据目前的史料看来,德川家茂除了御台所和宫以外,并无侧室。

1866年(庆应2年)7月20日,德川家茂第二次征伐长州期间,因脚气性心脏病,病殁于大坂城。21岁的和宫成为寡妇,同年12月落饰出家,孝明天皇赐院号静宽院宫,法名静宽院赠一品内亲王好誉和顺贞恭大姐。她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依次失去了母亲、丈夫及兄长。

倒幕运动中,和宫应15代将军德川庆喜之请,与已经冰释的天璋院一同向外游说,由出身公家的皇女和宫游说朝廷,而天璋院则与倒幕军谈判。江户能够达成无血开城的和平解散,两人都在德川家的存续事务上出力甚多。江户开城后,和宫返回京都。后因明治天皇行幸江户(即现今东京)而受到明治天皇邀请重回江户城皇居居住至去世为止。大奥解散后,与旧幕臣胜海舟及天璋院也经常见面,关系十分密切。

1877年(明治10年)9月2日,因脚气冲心(脚气性心脏病)于静养的地点——箱根塔之沢温泉著名旅馆“环翠楼”去世,终年32岁,与丈夫德川家茂合葬于增上寺。

昭和33年(1958年)到35年(1960年)增上寺德川将军家墓地改葬时,根据对德川家遗骨进行过调查的铃木尚所写《骨は语る 徳川将军・大名家の人びと(遗骨所叙说的将军一家)》记载,由和宫的遗骨来推定,和宫生前的身高是143公分,并由此复原体格、肌肉等,体重大约是34公斤,而和宫的骨盆比当代一般正常女性窄小许多;此外,和宫的遗骨算是非常完整的被保留了下来,但左手手掌的遗骨却消失不见,而在和宫葬地内的和宫铜像,左手手掌也很不自然的被隐藏了起来。另外在和宫的画像中,左手手掌也没有露出衣袖之外,因此有可能生前因不明原因而失去左手。

同时在和宫的陪葬品中,发现了一个成年武士的相片板,但是在发现后的第二天因为日照而失去了影像,只留下玻璃板,因此已无法确知影像中的男子是何人。有认为是尚未成亲的婚约对象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但一般来说是以夫婿德川家茂最有可能。



相关

  • 谢琳卡谢琳卡(1981年-),女,武汉人,武汉“疫情吹哨人”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主治医师。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2019年12月30日晚
  • 颚音颚音化(英语:Palatalization)是一个语言学的名词,指辅音在发音时变得接近硬颚音。通常发生于硬颚无擦通音/j/或者前元音如/i/、/e/的前面,这个现象会使辅音在发音时,除本身的发音
  • 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MBL-EBI,全称EMBL - European Bioinformatics Institute),是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学术机构,致力于以信息学手段解答生命科学问题。该所建立于1994年,位于英国
  • 核仁组织区核仁组织区(Nucleolus organizer region, NOR)是指真核生物DNA上能参与核仁形成的区域。研究表明,核仁组织区上的DNA序列主要由反复出现的rDNA基因簇(英语:gene cluster)组成。在
  • 反棱柱反棱柱(Antiprism)是由两个相同边数多边形平行基底和侧面的三角形所组成的一个多面体。反棱柱的对偶多面体是偏方面体(Trapezohedron)。在一个边长为a、高为h的n角反棱柱里: 顶点
  • 双电子偶素双电子偶素是由两个电子偶素所组成的分子,化学式为Ps2,是约翰·惠勒在1946年预言它的存在 ,随后双电子偶素都只有理论上的研究。直到2007年才由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大卫·卡西迪
  • 托马斯·德·昆西托马斯·彭森·德·昆西(Thomas Penson De Quincey,/də ˈkwɪnsi/;1785年8月15日-1859年12月8日)是一位英国散文家,以其《一个英格兰鸦片吸食者的自白(英语:Confessions of an Eng
  • 玛格丽特·布朗玛格丽特·布朗(英语:Margaret Brown,1867年7月18日 - 1932年10月26日),死后称为“永不沉没的莫莉·布朗”(英语:The Unsinkable Molly Brown),是一位美国社交名媛、慈善家和活动家。
  • 高儒高儒(?-?),字子醇,涿州人(今河北涿县),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藏书家。生卒年不详,仅知其在嘉靖年间曾任职于兵部,与李开先同为当时北方的著名藏书家。著有《百川书志》,写于明嘉靖十九年(15
  • 情绪勒索情绪勒索(英语:Emotional blackmail 或 FOG)是一个由心理治疗学家苏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发扬的词汇,意指一种在关系中不愿意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负责,并企图以威胁利诱控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