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英语:Arsenal Football Club),英语直译兵工厂,昵称枪手(Gunners),位于英格兰伦敦的足球俱乐部,主场为酋长球场,目前于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比赛。队史一共赢得13次顶级联赛冠军、14次英格兰足总杯冠军、2次英格兰联赛杯冠军、16次英格兰社区盾、1次国际城市博览会杯冠军和1次欧洲优胜者杯冠军。
阿森纳成立于1886年,起初的名字为戴尔广场足球俱乐部(Dial Square FC)。1893年,俱乐部加入英格兰足球联赛系统,成为首支加入的南部俱乐部。1904年,阿森纳首次升级至甲级联赛,于联赛累积的分数为第二多。1913年,阿森纳历史上首次,亦是唯一一次降级。6年后,俱乐部重回顶级联赛后一直停留至今,成为停留于顶级联赛最长时间的英格兰俱乐部。1930年代,阿森纳赢得多项主要锦标,包括5次联赛冠军和2次足协杯冠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俱乐部亦赢得2次联赛冠军和1次足协杯冠军。阿森纳于1970-71赛季成功赢得联战平足协杯冠军,首次成为双冠王。1989年至2005年间,俱乐部赢得5次联赛冠军和5次足协杯冠军,包括于1997-98赛季和2001-02赛季成为双冠王。2003-04赛季,阿森纳更以不败的成绩夺得当届联赛冠军。俱乐部于20世纪的联赛平均排名是所有英格兰俱乐部之冠。
主教练赫尔伯特·查普曼赢得阿森纳首个本土比赛的冠军,阿森纳的球衣设计、球衣号码的使用、球场泛光灯的使用、以及阿森纳当年比赛使用的“WM阵式”皆是他的贡献,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阿尔塞纳·温格则是球队史上执教时间最长的主教练,亦是赢得最多冠军的主教练,他打破了英格兰联赛多个数据,包括最长连胜纪录、最长不败纪录,和英格兰顶级联赛历史上唯一一支整个赛季38场比赛不败的球队。1913年,俱乐部迁移主场至北伦敦的海布里球场,成为地理上最接近热刺足球俱乐部的俱乐部,因此之后每年双方的比赛被称作北伦敦德比。2006年,阿森纳将主场搬迁至新落成的酋长球场。
1886年12月1日,位于胡列治武器制造所的工人成立了一间俱乐部,初时命名为戴尔广场足球俱乐部(Dial Square FC),两个月后改名作皇家阿森纳(Royal Arsenal)。俱乐部以伦敦南部作基地,首个主场是在普林斯迪公地(Plumstead Common)进行主场比赛,其后移师至曼诺球场比赛。皇家阿森纳于1890年和1891年赢得一些奖杯。
1893年,皇家阿森纳改名为胡域阿森纳(Woolwich Arsenal),转型为职业俱乐部,并获赛会邀请参加乙级联赛,成为南部首支参加联赛的球队,更于1904年升级至甲组。可是,因为俱乐部地理位置偏远,难以吸引大量球迷入场,结果俱乐部于1910年差点破产,幸得商人亨利·诺里斯注资才避过一劫。他亦希望能将球队搬至别处,增加收入。1913年,胡域阿森纳降级至乙级联赛,同年正式迁至北伦敦的海布里球场。同时,球队放弃名字中的“胡域”,改名为阿森纳。
1919年,阿森纳争议性地升回甲级联赛。。当年赛会把甲组参赛球队扩展至22队,排名甲组第十九位的切尔西获准留级,剩下的一席位原应从甲组第二十位的托特纳姆热刺或乙组排第三位的巴恩斯利中挑选一队,但乙组排名第5名的阿森纳获赛会选择升级,理由为俱乐部具有历史价值、球队长期在足球联赛服务、以及首支加入联赛的南部足球队。有指俱乐部主席亨利·诺里斯爵士透过台底交易才达成目的。在迁至海布里球场后,因入场人数倍增,俱乐部收入亦显著提高。
1925年,阿森纳聘请哈德斯菲尔德的主教练赫尔伯特·查普曼带领球队。于5年间,他建立了一队全新的阿森纳,委任汤·韦迪加作为球队的训练员 、把球队的阵式改为“WM阵式”、购入大卫·积克、艾迪·夏普特和基夫·巴斯廷等球员,其中大卫·积克的转会费更打破当时的纪录。在主教练查普曼带领下,1930年阿森纳首夺英格兰足总杯冠军,亦赢得了1930-31赛季及1932-33赛季两届甲级联赛冠军。
查普曼对阿森纳贡献良多,除了采用有号码印在背面的球衣和更改了球衣的颜色,在红色的球衣加上白色袖子外,他亦成功争取将当地原名基利士比路的地铁站改名为阿森纳站和建成了具有装饰艺术运动色彩的东看台,并为球场加入泛光灯。可惜的是,查普曼于1934年1月因肺炎去世。接任教练职位的祖·梳尔和佐治·阿里臣成功为阿森纳赢得1933-34赛季、1934-35赛季以及1937-38赛季三届甲级联赛冠军,亦赢得1936年的足协杯冠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所有英国的足球赛事暂停了7年。于战后,时任主教练汤·韦迪加成功夺得1947-48赛季的甲级联赛冠军,与桑德兰并列,成为当时英格兰获得顶级联赛冠军数目最多的俱乐部之一;成为1952-53赛季的联赛冠军后,阿森纳更打破了纪录,以7次成为获得最多联赛冠军的球队。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夺去了阿森纳9个球员的生命,于众列强中影响最深。维修被战争破坏的北看台的债务加重了球队的财政负担。
阿森纳在赢得1953年的联赛冠军后的18年间,未能赢得主要赛事锦标,皆因1953年的功勋球员开始年老,俱乐部也无力招揽具实力的球员加盟。阿森纳于1950年代至60年代只能在联赛榜中游浮浮沉沉。著名教练比利胡礼于1962年至1966年时执教球队,惟结果也是一样。
1966年,阿森纳任命俱乐部的物理治疗师毕堤·美担任主教练,他先后带领阿森纳于1967至68赛季和1968至69赛季打进英格兰联赛杯的决赛。到了1970年阿森纳于国际城市博览会杯决赛次回合,以3比0击败了安德莱赫特,收复了首回合落后1比3的劣势,取得首个欧洲锦标;1971年阿森纳成为俱乐部史上首次“双冠王”,同时赢得联赛及足协杯冠军。
前阿森纳球员泰利·尼尔于1976年担任球队教练,成为俱乐部最年轻的教练,当时他只有34岁。在签下了帕特·詹宁斯后,配合原有的里亚姆·布拉迪等球员,成功连续3年打进足协杯决赛,并在1979年以3比2险胜曼联,成功夺得足协杯,但球队在1980年的欧洲优胜者杯输给西班牙俱乐部瓦伦西亚。
1986年,名宿乔治·格拉汉姆担任阿森纳主教练。格拉汉姆于次年联赛杯决赛中率队以2比1击败利物浦,夺取了上任后首项锦标,亦赢得阿森纳首个联赛杯锦标。1987年,他签下了尼祖·温特本、李·迪克逊以及史堤夫·博尔德,配合原有的托尼·亚当斯,组成了著名的“四大长老”防线。1989年,格拉汉姆带领阿森纳在联赛最后后一场联赛于客场补时阶段以2比0撃败当时雄霸英格兰球坛的利物浦,从而能够以净胜球优势力压对方,赢得十八年来首个顶级联赛联赛冠军。随后,阿森纳也成功地赢得1990-91赛季的甲级联赛冠军,该季阿森纳在38场联赛中只是失掉18球,全季只败一场。俱乐部亦赢下了1993年的足协杯及联赛杯冠军,以及1994年的欧洲优胜者杯冠军。
1995年,阿森纳发生一系列丑闻,先有队中主力保罗·麦臣公开承认吸毒,及后格拉汉姆被揭发在收购约翰·赞臣及帕尔·利达臣时收受回佣,因而被会方解雇。
而临时主教练布鲁士·李奥治与管理层有争执,担任了教练1年便离开俱乐部。
)。其后,俱乐部会徽上的大炮改为指向西方,并缩窄了炮管。
阿森纳的会徽在1930年代时为一个六角形,由“A”、“C”两个英文字母组成。这种具有装饰风艺术风格的会徽为时任主教练赫尔伯特·查普曼所更改,其后落成了海布里球场东看台亦跟随这种风格,东看台的主入口和地下皆运用此风格。
于1949年,俱乐部使用一个更现代化的会徽,大炮的图案风格没有改变,俱乐部的名字则以哥特体印在大炮上面。俱乐部新采用的会徽亦印有拉丁语座右铭,意思是胜利来自和谐,短句由俱乐部的程序员哈利·荷马(Harry Homer)所创作。初时,会徽是没有颜色的,最后变成红、金和绿色。在1960年代前,俱乐部只会在被受瞩目的赛事才会穿上有会徽的球衣比赛,并以花押字印有俱乐部名字的缩写,例如是英格兰足总杯的决赛。1967年,俱乐部经常使用一个白色大炮的图案作为会徽,直至1990年代发布另一个会徽。
因为会徽经常修改,阿森纳无法申请版权。为了打倒地区街道摆卖阿森纳非官方货品的商人,俱乐部曾设法申请会徽为商标,亦曾跟摆卖非官方货品的商人进行诉讼。阿森纳为了拥有更有效的版权保护,因此俱乐部在2002年推出全新会徽,会徽拥有现代化的曲线和简约的风格,亦有了版权。会徽上的大炮对着东方,俱乐部名字以无衬线字体刻在大炮的上方,会徽亦以深蓝色取代了绿色。但部分支持者对新会徽有批评:阿森纳独立支持者协会(Arsenal Independent Supporters' Association)认为俱乐部对于会徽这种现代化的设计,无视阿森纳的历史和传统,亦没有和球迷商量便发布。
在2011/12年赛季阿森纳成立125周年时,俱乐部推出新款球衣庆祝,并在该季采用新设计会徽。新设计的会徽为俱乐部首个会徽与现今会徽的混合体。右方有15片橡树叶代表15名创会成员在“皇家橡树酒吧”举行建会会议;左方15片月桂叶取自6便士硬币的图案,为15名创会成员每人支付的建会费用,同时月桂叶亦象征“力量”;下方“前进”(Forward)是俱乐部首个座右铭;授带上“1886”及“2011”则代表创会及125周年的年份。
据阿森纳的历史,他们在主场是鲜红色球衣带有白色袖子和短裤,虽然不是经常使用这种配搭。阿森纳在1886年成立不久,曾被诺丁汉森林的慈善团体捐款,而该团体的主色是红色,阿森纳就是因为这样而选取红色作主场球衣。而两名戴尔广场(Dial Square)创会成员费特·比士利(Fred Beardsley)和摩里斯·巴迪斯(Morris Bates)是前森林球员,搬到伍利奇工作。他们一起加入这支球队,但球队没有球衣,所以比士利和巴迪斯写信给母会,希望获得球衣和足球的资助。球衣是红醋栗色,是一种深浓的红色,并穿上白色短裤和蓝色袜子。
在1933年,赫尔伯特·查普曼要求他的球员们穿着较清晰的衣服,所以更新了球衣,加入白色袖子和将颜色转浅,使用了英国邮筒那种红色。白色袖子从何而来则不得而知,但是有两种猜测。一种说法是,查普曼看到看台上的观众把红色的无袖毛衣套在白色衬衫外面;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他的灵感来自于跟他一起打高尔夫球的漫画家汤姆·韦伯斯特,他有一件类似的外套。 红白球衣成为了阿森纳的标志,从此之后,球队一直使用这个颜色组合。只有两个赛季例外。1966-67赛季阿森纳曾穿过全红色, 后来被证明并不受欢迎,于是在后一个赛季改回白色袖子。第二次则是2005-06赛季,阿森纳为了纪念在海布里球场的最后一年,穿上了与1913年(海布里的第一年)相似的红醋栗色球衣。
阿森纳主场球衣的设计,至少影响了另外三家俱乐部。1909年,布拉格斯巴达采用了与当时阿森纳相同的暗红色球衣。 1938年,苏格兰希伯尼安队在他们的绿白间条衫上面采用了阿森纳式的白色衣袖。 1930年代,葡萄牙布拉加竞技队主教练带队在海布里球场打完比赛,回去之后立刻将球队原来的绿色球衣改为与阿森纳完全相同的红衫白袖,球队也由此得到了的绰号。 这些球队的设计一直保持到现在。
阿森纳的传统客场球衣是黄色和蓝色,但1982年到1984年也曾穿过绿色和藏青色的客场球衣。 从1990年代早期开始,为了球衣销售市场,客场颜色开始常规性地每年更换。目前一般规则是每赛季的客场球衣都被当作下赛季的第三球衣。 通常来说,客场球衣要么是深蓝浅蓝双色,要么是对传统黄蓝双色的某种变化,例如2001-02赛季所使用的金黄、藏青双色 和2005-06赛季、2006-07赛季的黄、深灰双色。阿森纳2008-09赛季第三球衣是白色上衣、红醋栗色短裤和白色、红醋栗色间条球袜,而它就是2007-08赛季的客场队服。
阿森纳的主要的死敌是托特纳姆热刺,此德比是源于1887年。阿森纳(当时叫皇家阿森纳)的球员故意迟到,结果由于天很快变黑,双方的比赛只能提前十五分钟结束;而在第二回合阿森纳的主场,他们的球员们却无一人迟到。尽管热刺在主场击败了阿森纳,但后者在自己主场完整的比赛时间里同样获胜,更重要的是阿森纳在主场获得了更多的净胜球。1919年时,甲级联赛即将扩充两队,排名甲组第十九位,即原本要降级的切尔西获准留级,剩一席原应从甲组最后一名第二十位的热刺或乙组排第三位(乙组前两名已确定升级)的巴恩斯利中挑选一队,但出人意表的是,在乙组排第五位的阿森纳居然获邀升级,原因竟是因为足协的执委们认为阿森纳“贡献突出”,而热刺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被降了级。虽没有实质证据,谣言仍指称阿森纳主席亨利·诺里斯爵士(Sir Henry Norris)利用台底交易才达成目的。正如其他敌对球队,两队的球迷虽然可能一同工作或是邻居好友,但仍因拥护的球队而互相攻讦及戏谑,而球员一旦转投敌会,将如过街老鼠遭受以前的球迷大喝倒采,例子有从热刺加盟阿森纳的索尔·坎贝尔及从阿森纳辗转转会至热刺的阿德巴约。
阿森纳和曼联的敌对关系从1990年代开始建立,因为英超和足协杯基本是由两军所垄断,所以双方在一个赛季中的两次交手通常会影响整个赛季联赛的冠军归属。1990年代尾和2000年代初阿森纳与曼联的比赛,经常充满火药味,以两队的前队长维埃拉和坚尼在场上的直接对抗最为人熟识。双方的比赛中,经常发生争执与混乱场面,例如2003年的“老特拉福德大战”和2004年的“自助餐大战”等。和转投死敌热刺一样,球员大多会被以前的球迷喝倒采、咒骂,最著名的例子为阿森纳转投曼联的范佩西及阿莱克西斯·桑切斯
当大家只看重其他德比(例如北伦敦德比)时,这两家伦敦领头球队已在1930年代的球迷已开始对立。而近期阿森纳和切尔西士德比战更成为当今最重要德比战之一,切尔西士在千禧年的冒起,两支球队已在英格兰球坛上争斗。据2003年12月的一项英国一个球迷人口普查发现,阿森纳球迷第三憎恨的球队为切尔西,仅次于和曼联、热刺、切尔西球迷亦视阿森纳为他们主要对手,在之前他们亦视热刺和富勒姆为其主要对手。
阿森纳女子足球俱乐部为阿森纳的属会。成立于1987年,是英格兰最成功的女子队,先后赢得12次英格兰女子足球超级联赛冠军、10次英格兰女子足协杯及10次英格兰女子联赛杯。在2006/07年赛季,除胜出全部三项本土锦标赛外,更夺得欧洲女子联赛冠军杯,而且以全胜纪录结束整个联赛赛季。
阿森纳在成立初期于曼诺球场比赛。1890年至1893年,曾短暂迁至恩域塔球场。初期的曼诺球场只是一片草地,直至1893年9月,阿森纳首次踢联赛时,便增加了看台和座位。除了1894-95赛季外,他们在曼诺球场比赛了20年,直至1913年才搬往海布里球场。
海布里球场,正式名字为阿森纳球场(Arsenal Stadium),从1913年至2006年5月为阿森纳的主场球场,由著名的建筑师阿奇巴尔·雷奇所设计。和大部分伦敦的球场设计相近,海布里球场只得一个有盖看台,其余三边都是露天的。在1930年代,球场进行了巨大翻新工程,有新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西看台和东看台,分别于1932年和1936年重开。此外,在二战被炸毁的北看台亦于1954年重开,并新建了一个上盖。
海布里球场在高峰期时可容纳超过60,000名观众,1990年代初期仍能容纳57,000名观众。发生了希尔斯堡惨剧后,按照“泰莱报告”和英超赛会的规定,阿森纳必须在1993-94赛季前,将海布里球场改为全座位,球场容纳人数缩减至38,419个。在欧联比赛举行时,俱乐部必须再减少座位数目,以提供足够空间放置广告板。所以在1998-99赛季和1999-00赛季,阿森纳于旧温布利球场比赛,因它能容纳超过70,000名球迷。
海布里被禁止扩建,因为东看台被列为第二级历史建筑,另外的三个看台均非常接近住宅区。这些限制阻碍了俱乐部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早期增加比赛日的收入,令球队不能应付球坛的迅速发展。考虑过多个解决方案后,阿森纳决定于1999年11月宣布兴建新球场,选址为海布里附近的阿什伯顿,和海布里球场只有500米的距离。但因成本上升,球场的工程受延误,于2006-07赛季才能正式启用。新球场命名为酋长球场,因阿森纳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联酋航空签下价值约1亿欧元的合约。但有部分球迷反对球场以企业命名,于是他们继续使用场地的旧名称“阿什伯顿”,而非酋长球场。酋长球场的名称将最少使用至2028年。
阿森纳的训练基地位于俱乐部设在伦敦科尔尼内,于1999年开始使用,价值超过1000万,主要供一队及青年队所使用。训练基地的面积为0.58平方公里,这里共有十块草地,每块草地都有地下排水道和自动洒水系统,其中两块为供暖草场。训练基地中的设施包括复康中心配备了训练和复康中心、物理治疗和按摩设备、水疗中心。其它设施还包括会议室、篮球场、壁球场、更衣室、及教练办公室。
于2015年3月,阿森纳宣布计划重新发展训练基地,计划扩建主体大楼、建造一间球员表现室和访客、教育及媒体中心,预计于2017-2018赛季完工。
阿森纳的母公司“阿森纳控股公共有限公司”(Arsenal Holdings plc)只发行62,217股,并在伦敦的“普乐士市场”(PLUS Markets Group)进行买卖交易。其主要股东包括董事会成员美国商人斯坦·克罗恩克(Stan Kroenke,29.9%)、丹尼·费兹曼(Danny Fiszman,16.1%)、妮娜·布雷斯维尔-史密斯夫人(Lady Nina Bracewell-Smith,15.9%)及主席彼得·希尔-伍德(0.64%),而由俄罗斯富豪阿利舍尔·乌斯曼诺夫和法尔哈德·莫西里(Farhad Moshiri)共同拥有的红白证券(Red & White Securities)则持有25.0%。
2011年4月11日克罗恩克透过属下的“克罗恩克运动企业”(Kroenke Sports Enterprises)收购费兹曼和布雷斯维尔-史密斯夫人所持股份,使其持股量超越62%,并需进行全面收购。
伊万·加齐迪斯在2009年开始成为阿森纳的行政总栽。
1936年 1:0 对 谢菲尔德联
1950年 2:0 对 利物浦
1971年 2:1 对 利物浦
1979年 3:2 对 曼联
1993年 1:1 对 锡周三(重赛 2:1)
1998年 2:0 对 纽卡斯尔联
2002年 2:0 对 切尔西
2003年 1:0 对 南安普顿
2005年 0:0 对 曼联(点球大战 5:4)
2014年 3:2 对 赫尔城
2015年 4:0 对 阿斯顿维拉
2017年 2:1 对 切尔西
2020年 2:1 对 切尔西
1993年 2:1 对 锡周三
1931年 2:1 对 西布罗姆维奇
1933年 3:0 对 埃弗顿
1934年 4:0 对 曼城
1938年 2:1 对 普雷斯顿
1948年 4:3 对 曼联
1953年 3:1 对 布莱克浦
1991年* 0:0 对 热刺
1998年 3:0 对 曼联
1999年 2:1 对 曼联
2002年 1:0 对 利物浦
2004年 3:1 对 曼联
2014年 3:0 对 曼城
2015年 1:0 对 切尔西
2017年 1:1 对 切尔西(点球大战 4:1)
2020年 1:1 对 利物浦(点球大战 5:4)(* 并列)
奥巴梅杨、拉卡泽特及扎卡分别顺次为队长及副队长
^ 注解1: 转会费为2,400万镑,另加600万镑浮动条款
^ 注解2: 先租借半季(180万镑),后以3,000万镑买断,另加400万镑浮动条款
更新日期:2021年8月18日
自1977年起阿森纳的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