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场作

✍ dations ◷ 2025-11-05 00:36:54 #台湾建筑,台湾清治时期建筑,台湾日治时期建筑

对场作,又称对场营造,指的是中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不同部分(多为左右两边)由不同的建筑师傅分别独自建造,合力完成。其特色是建筑不同部分相对应之元件,尺寸相似,但形状、样式、手法却各异。

由于两位师傅的建筑风格常有差异,于是,增加了传统建筑的可看性,特别是竞争性的对场作建筑,左右两边的对立呈现,更是精彩,例如台湾新北市的三重区二重埔先啬宫。

对场营造的建造方法不见于宋代《营造法式》和清代工部《工程做法》中,属于民间的自发创造。对场营造特别流行于清代,而现存最早的实例则可以追溯到北宋(宁波保国寺)。

从地域分布上看,对场营造在中国北方很罕见,主要盛行于浙江、福建、广东和台湾。闽南文化(闽南、潮汕、台湾等地)称之为对场作或拼场作;浙江一带则称之为劈作做。而随着清末大批闽粤人民下南洋,对场营造也被带到了东南亚地区。

形成对场作的原因,一种情形是筑建团队人力或时间不足,单一团队无法独力完成工程,只好由两组不同的筑建团队共同建造。有时为了赶工,一位老匠师可能率领两位徒弟同时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的成分多于竞技的成分。另一种情况是两位师傅欲竞争该建筑之建造主导权,在两派团队不相让的情况下,就有可能由双方分别建造左右两边,很容易就形成对场竞争。还有一种情况是建筑主人希望借由相互竞争来激发出更好的成果,就由主事者聘请两组不同派别的匠师团队共同建造,这也是会产生对场竞争。有时,主人会为获胜方准备一笔奖金,这样的激励亦可减少建筑过程中的偷工减料。

对场作分法有两种,其一,为前后分法的前后对场,分为前殿组与后殿组同时进行;其二,为以中轴线将建筑分成左右两边的左右对场,一组一边同时进行,比赛技术也比赛巧思。

对场建造的最初原因,不一定是要两组工匠相互竞赛,但在左右对场的情况下,左右双方的设计美感施工技巧用料水准,相形明显,使得两组工匠有不能输给对方的心态,更加认真制作。这样的结果,造成左右两边不相对称的有趣现象。所以竞争性的对场作做法,常是左右对场的形式。

在竞争性对场作的情况下,两组团队的建造成果可轻易左右目视比较差异,匠师之功力好坏明显立判高下,两派人马必定倾全力以赴,做出最完美的作品。在这种情形下,有时双方会因为竞争太过激烈,亏本贴钱做竞赛性地投入,以求胜过对方。往往因为竞争过于激烈,就可能会出现左右设计组件不协调的相互较劲之味,例如二重先啬宫在前殿就出现求个别手艺美感表现,高过于整体视觉平衡的外形不协调冲突,庙方为取得视觉平衡,还特意拿木匾填补失衡缺口。因竞争性竞赛,除了造成视觉冲突外,有时会出现言辞讽刺,甚至亦曾有施法术诅咒对方之例,该诅咒对方不利之物,在多年后建筑重修时被发现,竞争火爆,可见一斑。

能建造出对场作建筑,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经济状况许可,拥有足够的财力去聘请两位顶尖师傅;二是要有足够的优秀匠师及其建造团队。

以台湾建筑来看,台湾的对场作建筑多是在清代中晚期之后,特别是清光绪及日治时期较多。会有这种现象,分别分析如下:

近来,台湾的传统建筑人力凋零,尽管台湾现在的经济能力远优于百年前,但已无法再建造出精美之对场作建筑,目前仅能进行古迹维修工作而已。对场作,在清末日治时期,达到空前绝后的顶峰盛况,时至今日,保护对场作古迹,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工作,一旦遭到破坏损毁,可能就会永久性地消失,例如台湾新庄地藏庵。

相关

  • 杏仁体杏仁核(英语:Amygdala)又名杏仁体,位于侧脑室下角前端的上方,海马体旁回沟的外侧,顶部与与尾状核的末端相连。杏仁核是边缘系统的皮质下中枢,有调节内脏活动和产生情绪的功能。引发
  • 公元前5世纪前500年至前401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5世纪。按史记,在前476年,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时代开始。
  • 沃尔特·阿尔瓦雷茨沃尔特·阿尔瓦雷茨(Walter Alvarez,1940年10月3日-)是一位美国地质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路易斯·阿尔瓦雷茨之子。任教于伯克利加州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因为与其父共同提
  • 塞布库岛坐标:3°27′S 116°23′E / 3.45°S 116.39°E / -3.45; 116.39塞布库岛是印度尼西亚的岛屿,由南加里曼丹省负责管辖,距离劳特岛约5千米,长35千米、宽10千米,面积275平方千米,该
  • 鱼柳菲力(英文:fillet;法文:filet),又称柳,指的是一块(片)无骨的,相对其它部位较嫩的肉。菲力可以是禽畜的肉(例如猪柳、鸡柳),也可以是鱼肉(即鱼柳)。若无特别说明肉的类型,则通常表示牛里脊肉(b
  • 噁唑�唑(Oxazole)是一大类有机杂环化合物的母体,含有一个氧杂原子和一个氮杂原子。在生物化学中,由丝氨酸和苏氨酸非核糖体多肽环化然后氧化就可以得到�唑。 在生物体内,�唑并不像噻唑
  • 安兴贵安兴贵(6世纪-7世纪),凉州姑臧县(在今甘肃省武威市)人,初唐功臣。安兴贵在长安仕唐朝,他的弟弟安脩仁则辅佐凉帝李轨,并担任户部尚书。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安兴贵上表请求以祸福说降李
  • 埃及眼镜蛇埃及眼镜蛇(学名:,英语:),是爬虫纲有鳞目眼镜蛇科眼镜蛇属的生物。具毒性,主要分布于北非及中东地带,活动于撒哈拉沙漠及叙利亚沙漠附近。埃及眼镜蛇是非洲最常见的眼镜蛇,而且经常袭
  • 约翰·罗比逊约翰·罗比逊(John Robison,1739年2月4日-1805年1月30日)是一位苏格兰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他是爱丁堡大学的自然哲学教授。罗比逊生于英国苏格兰西洛锡安的 Boghall 小镇。父亲同
  • 堵维垣堵维垣(?-?),字太冲,直隶无锡县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乙酉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三甲第一百七十九名进士,仕至广东右布政使。曾祖堵伦;祖父堵岳;父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