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星形二十面体

✍ dations ◷ 2025-09-16 10:53:29 #完全星形二十面体

在几何学中,完全星形二十面体(英语:Final stellation of the icosahedron或complete stellation of the icosahedron)、:30–31:65完全二十面体(日语:かんぜんにじゅうめんたい)或针鼹二十面体(英语:Echidnahedron)是一种星形二十面体。它是星形二十面体的最外层,也因为包括星形二十面体的所有胞,因此是“完全”和“最后”的星形二十面体。温尼尔在他的书中列出的种星形多面体模型中,也包含了完全星形二十面体,并给予编号W42。其也收录于哈罗德·斯科特·麦克唐纳·考克斯特的书《五十九种二十面体》中,编号为8。

几何形状上,完全星形二十面体有两种形式,其在外观上无法区别:

关于星形二十面体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朔到1619年出版的《世界的和谐》中,约翰内斯·开普勒已针对二十面体的星形化体进行了一些研究,当中列出了属于正多面体的大星形十二面体与小星形十二面体。1809年路易斯·庞索(英语:Louis Poinsot)重新发现了开普勒先前发现的星形二十面体并另外发现了两个星形多面体:大二十面体与大十二面体,因此这四个立体现今合称为开普勒-庞索立体。1812年奥古斯丁-路易·柯西进一步列举了星形多面体并证明星形正多面体只有4个。:259而到了1900年马克斯·布吕克纳(英语:Max Brückner),将星形多面体推广到了不限于正多面体的情况,并列出了十种星形二十面体,当中包括了完全星形二十面体。1924年由学者A.H. Wheeler发表的著作中列举的20种星形二十面体(其共列举了22种,但有些互为镜像)中亦包含了完全星形二十面体。1938年,哈罗德·斯科特·麦克唐纳·考克斯特、帕特里克·杜·瓦尔(英语:Patrick du Val)、H·T·夫雷勒(英语:Flather, H. T.)和J·F·皮特里(英语:Petrie, J. F.)在其著作《五十九种二十面体》中为正二十面体的星形化体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规则,并列出了59种符合规则的星形二十面体,完全星形二十面体在本书中被称为第八星形二十面体。1974年,温尼尔亦在其著作《多面体模型》中收录、编号并描述了完全星形二十面体,其将完全星形二十面体编号为W42

1995年,完全星形二十面体被收录于Netlib(英语:Netlib)函式库的多面体数据库中,并命名为针鼹二十面体(echidnahedron),其因外型类似于蜷缩成球的针鼹而得名(针鼹是一种全身覆盖着粗糙的毛发和刺的小型哺乳动物,当其遇到危险时会卷成球状保护自己)。关于完全星形二十面体的对偶多面体较少有文献专门探讨,仅有2000年时,英奇博德·盖在其著作中描述了其面的组成,对于其更详细的性质尚未被有效地探讨及解决,亦未被命名。

将正二十面体的原有的面延伸成无穷平面,并由其向外延伸的相交点构成的立体称为正二十面体的星形化体,或简称为星形二十面体。书籍《五十九种二十面体》为正二十面体的星形化体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规则,并根据其规则给予了一套表示系统,称为杜瓦表示法。其列举了正二十面体向外延伸后有可能相交出的面,称为星形二十面体的胞。杜瓦表示法主要以星形二十面体所占据的胞来命名。完全星形二十面体正好占据了最外层“h”层的所有胞,因此完全星形二十面体在杜瓦表示法中可以用H来表示。

简单多面体是指这个多面体中的面不会与同一个多面体的另一个面相交的多面体。若完全星形二十面体要成为一个简单多面体,则需要在这多面体中相交的面上放置新的顶点和边,并将原本的九角星面分割成9个三角形面。这样的多面体共有180个面、270条边和92个顶点,且欧拉示性数为2。

其92个顶点分别位于3个同心的球面上。最内层有20个顶点,来自一个正十二面体;中间那层有12顶点,来自一个正二十面体;最外层的60个顶点来自一个不均匀的截角二十面体。这三层的半径比为:

在上述条件下将完全星形二十面体重建成面不会自我相交的三维立体结构后,其边长将变为 a {displaystyle a} a φ {displaystyle avarphi } a φ 2 {displaystyle avarphi ^{2}} a φ 2 2 {displaystyle avarphi ^{2}{sqrt {2}}} (其中 φ {displaystyle varphi } 为黄金比例)。而上述3个分层(内层正十二面体、中层正二十面体、外层不均匀截角二十面体)分别的外接球半径(内层 R 12 {displaystyle R_{12}} 、中层 R 20 {displaystyle R_{20}} 、外层 R 60 {displaystyle R_{60}} )为:

其表面积 S {displaystyle S} 和体积 V {displaystyle V} 为:

当完全星形二十面体作为一个星形多面体时,其是一个面自我相交的非凸多面体,共有20面、90个边和60个顶点。其每个面都是与施莱夫利符号为 {9/4} 的九角星相近的形状。

完全星形二十面体由20个九角星面组成,由于完全星形二十面体的面有跟其他的面相交的性质,因此,会导致面有部分隐没在图形内部,如下图,露在外面的部分已蓝色表示、隐没于形状内部的部分以白色表示,黑线为与其他面的交线。

完全星形二十面体可由其九角星面构造,构造方式为以其对应星状图的中心胞之正三角形建构一个正二十面体,并通过该正二十面体边旋转九角星面构造完全星形二十面体中的一半面数,剩余部分可通过将钱面完成的部分以中心点对称方式来完成整个完全星形二十面体的构造。

完全星形二十面体的对偶多面体由60个面、90条边和20个顶点所组成,其中60个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每个顶点都是9个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完全星形二十面体的对偶多面体组成的顶点排列方式与正十二面体相同,但顶点间的相连关系与正十二面体不同,因此其可以视为是正二十面体的一种刻面结果。

由于这个立体是完全星形二十面体的对偶多面体,因此原有多面体的面会成为对偶多面体的顶点图,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完全星形二十面体之对偶多面体的顶点图会是九角星,即顶点周围之面的排列方式会依循九角星边的连接方式:

完全星形二十面体的对偶多面体的面由等腰三角形组成,由于其面有跟其他的面相交的性质,因此会导致面有部分隐没在图形内部,如下图,露在外面的部分已蓝色表示、隐没于形状内部的部分以白色表示,黑线为与其他面的交线。

完全星形二十面体的对偶多面体是五角柱七百二十胞体(pentagon-prismatic heptacosicosachoron)的顶点图。

相关

  • 血管收缩剂血管收缩(vasoconstriction),亦即血管收窄,是指体内血管管腔收窄,这会造成血压的上升。它的相反过程称为血管舒张。血管收缩可以是由血管收缩剂造成。血管收缩剂是针对特定的受体
  • 大马士革李大马士革李(damson plum)是李的亚种之一,果实可以食用。大马士革李的果实略带涩味,广泛用于烹饪,特别是被用在水果罐头和果酱。
  • 横冲直撞大逃亡《横冲直撞大逃亡》(英语:)是一部于1974年上映的美国犯罪剧情电影,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并由贺尔·巴伍德与马修·罗宾斯(英语:Matthew Robbins (screenwriter))编剧。该片同时
  • 哈里·B·哈里斯小哈里·宾克利·哈里斯上将(英语:Harry Binkley Harris, Jr.,1956年8月4日-),日裔美国人,将领、外交官,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美国海军退役四星上将,曾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201
  • SCPI可编程仪器标准命令(英语:Standard Commands for Programmable Instruments,缩写:SCPI)定义了一套用于控制可编程测试测量仪器的标准语法和命令。SCPI于1990与IEEE 488.2协议一起
  • 达恩泰瓦达达恩泰瓦达(Dantewada),是印度恰蒂斯加尔邦Dantewad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6632(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6632人,其中男性3522人,女性3110人;0—6岁人口906人,其中男467人,女439人;识
  • 赵铎 (明朝)赵铎(?-1465年),明朝中期四川民变首领,四川德阳人。赵铎被人诬陷和盗贼相通,被捕入狱。天顺八年(1464年)赵铎在德阳起义。汉中僧省悟、天涧沟杨瓒、花溪陈焕章、连山河黄鹞子等人归附
  • Hiroshi AroHIROSHI ARO(日语:あろ ひろし,1959年5月15日-),是日本东京都出身的漫画家。
  • SRI ConsultingSRI Consulting(简称SRIC)是PBI Media旗下一家从事化工咨询的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各种专业的化工报告。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
  • 伊利博伦火山伊利博伦火山是印度尼西亚的火山,位于阿多纳拉岛的东南端,由东努沙登加拉省负责管辖,海拔高度1,659米,山顶有数个火山口,第一次有记录的火山爆发发生在18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