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诗,指的是每句都有四个字,或诗中句子主要为四个字的诗歌。四言诗就是在上古诗歌、尤其是二言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四言诗在中国古代非常盛行,属于古体诗的其中一种。这体制在古代周朝最鼎盛,以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集《诗经》为典范。虽然诗经里也有诗句是由三、五等字数组成(例如《诗经·国风·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但诗中大部分句子仍然是有四个字,所以属于四言诗。
四言诗因为字数只有四个字,所以一般用字精炼、准确,而且恰当地使用赋比兴 。四言诗兴起得最早,用词造句遵循上古汉语的习惯,因此语风古朴典雅,吸引后代不少文人仿古而作。四言诗一句只有四个字,字数少,修饰少,所以字里行间显得简朴,加上每句都被均分为二二节奏,缺乏音调的变化,所以声调就显得不够舒展。
毕竟,四言诗属于古体诗的一种,所以每篇句数不拘,句式不求完全整齐,而且平仄、押韵等不甚讲究。例如《诗经》,既有单韵,即一韵到底;也有复韵(即一次或多次换韵),变化多样。
在周朝《诗经》以后,四言诗一直不是主流。在汉朝以后,四言诗开始被五言诗所取代。四言诗音调变化不够大,而且每句只有四个字,情感发挥的空间较为狭窄,有平铺直叙之嫌,加上被人认为文繁意少,但五言诗详切、充满滋味。五言诗慢慢发展,建安前后为五言诗的巅峰。
唐朝以后,虽然在四言诗上有一定的成就,但已经不如从前般盛行,诗人多为仿古而作。作品有下:
高风淑仪,博爱慈祥;懿德佳行,美誉达天。躯体虽隳,英灵万古;音容犹在,永驻心田。吾为长子,它乡行远;身不由己,思之常憾。未陪膝下,承欢尽孝;少跪床头,短奉茶饭。养育深恩,环草难报;瞩像思亲,泪若涌泉。尔功尔德,刻骨铭心;春晖朝霭,形如泰山。呜呼慈母,清福未享,身染绝症,离却尘凡。哀哉慈母,精神永驻,身列仙界,荫佑后寰。仅于家祭,虔俱此觞,慰告慈灵,伏食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