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方一号
✍ dations ◷ 2025-02-23 14:14:34 #东方一号
东方一号(俄语:Восток-1)是前苏联的太空计划,也是人类首次载人航天任务,1961年4月12日发射升空,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外层空间的人,亦是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东方一号是由谢尔盖·科罗廖夫与克里姆·阿利耶维奇·克里莫夫所设计的。加加林所乘坐的航天器在108分钟内环绕地球一次。地面的控制人员,需要在航天器发射后的25分钟,才能确认航天器已进入稳定轨道。回程的时候,在距离地面7公里的地方,东方一号会将他弹射出来,而航天器和航天员会有各自的降落伞。之所以要分开降落,原因是航天器的降落伞会为航天员带来危险。最后,他安全返回地面。航天器的姿势控制由一个自动系统负责。医疗人员和航天器工程师并不确定失重对人体的影响,所以驾驶员的飞行控制已被锁定,这样加加林便不需要人手操控航天器(当紧急的时候,加加林仍然可以对系统进行解锁)。东方一号并不可以改变其飞行轨道,只可以改变其姿势。在大部分的飞行时间内,航天器的姿势已准备随时返回地球。在航天器发射后的1小时,自动系统将航天器对准,预备点火返回地球。点火返回程序在非洲西岸的上空进行,位置类近安哥拉,距离预计着陆点大约8000公里。点火程序历时42秒,采用液化燃料。由于重量问题,航天器并没有后备点火发动机。倘若点火程序失败,航天器依然可以留在太空十天。在启动返回程序后的10秒,东方一号的设备模组应与返回舱分离。但由于被电线系着,两个模组并没有分离。10分钟后,航天器不断的回转。在电线燃烧断开后,返回舱重新准确定位。在1961年,国际航空联合会确认航天员必须与返回舱一同返回,才会确认为一次成功的太空任务。事实上,当时航天员和返回舱是分开降落的。但苏联报称他们是一起降落的,联合会依然官方确认其任务有效。直到多年之后,才有资料透露加加林和返回舱是分开降落的。当苏联当局填写联合会资料的时候,报称火箭的发射地点位于拜科努尔(47°22′00″N 65°29′00″E / 47.36667°N 65.48333°E / 47.36667; 65.48333)。事实上,发射地点是位于丘拉坦(45°55′12.72″N 63°20′32.32″E / 45.9202000°N 63.3423111°E / 45.9202000; 63.3423111),在拜科努尔的西南方229公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将航天中心的地点保密。在1995年,俄罗斯和哈萨克当局将丘拉坦重新命名为拜科努尔。返回舱现时存放在科罗勒夫火箭(英语:S. P. Korolev Rocket and Space Corporation Energia)位于科罗廖夫的博物馆。美国官方对东方一号的飞行成功表示祝贺。
相关
- 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里,微观粒子有时会显示出波动性(这时粒子性较不显著),有时又会显示出粒子性(这时波动性较不显著),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波动或粒子的性质。这种称为波粒二象性(wave-par
- 单一主神教单一主神论(英语:Henotheism),源自希腊语的“'ἑνας θεός”(henas theos,意为“单一神”),也称单一神教、尊一神论、单一神论、或单一多神论,是指对某单一神的崇拜,且此种崇拜
- 尼美舒利尼美舒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COX-2特异性抑制剂,为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具有镇痛和退热的作用。尼美舒利被用于治疗12岁以上成人的疼痛、退化性关节炎和痛经等。因为有出现肝中毒
- 日本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港澳台译为日本脑炎),中国大陆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导致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
- 石化林国家公园化石森林国家公园(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又称石化森林国家公园为美国一座国家公园,位于亚利桑纳州的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硅化木森林,大部分是南洋杉科南洋杉型木属的
- 植物的性植物生殖型态学 是一种研究那些直接或间接和有性生殖有关的植物部位的物理型态以及结构。 (植物形态学)在所有有生命的个体之中,花朵是开花植物的生殖结构,在物理上是最多样化
- 达洛尔坐标:14°14′N 40°18′E / 14.233°N 40.300°E / 14.233; 40.300达洛尔(阿姆哈拉语:ዳሎል,转写:Dallol)是一个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阿法尔州第二管理区的屯垦区,海拔低于海平面约
- 钒酸钾铀矿钒酸钾铀矿(Carnotite)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铀矿形态。它是经由地下水冲蚀铀矿矿床,而被侵蚀的铀矿会随着地下水的流速降低而开始沉积在其它岩床上。所以,钒酸钾铀矿大多以次生矿的
- 23世纪2201年1月1日至23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3世纪。
- 顾颉刚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