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旋转对映异构物
✍ dations ◷ 2025-04-25 04:30:53 #旋转对映异构物
阻转异构现象是某些分子单键自由旋转受阻时,产生光活性异构体的现象,也可看作是构象异构的一类。其英文名为Atropisomer,来源于希腊文,其中a意为“不”,tropos意为“旋转”。该名称首先由Kuhn于1933年提出。阻转异构体也称位阻光活性异构体,是一类含有手性轴的旋光异构体。与大部分含不对称原子所形成的手性化合物不同的是,含手性轴的旋光异构体不一定非要化学条件才可以互相转化,它们的分子受热具有一定能量后,便有可能形成化学平衡。相比较于构象异构体,阻转异构体必须相对稳定。根据Oki的定义,阻转异构体在某温度下互相转变的半衰期应当大于1000s。最早发现的阻转异构体为四个邻位都被位阻较大基团取代的联苯类化合物(见右图),是在1922年由Cristie发现的。此外,含有特殊取代基的联萘衍生物(如1,1'-联-2-萘酚)、两个脂环烃(如环己烷)相连得到的化合物,或环芬衍生物也有可能产生阻转异构体。天然产物万古霉素以及存在于独尾草科Kniphofia Foliosa根中的knipholone都是典型的阻转异构体。阻转异构体的分离可以通过手性拆分技术,如选择性结晶来完成。具有阻转异构选择性(Atroposelective)的合成通常通过使用手性辅助剂(如CBS催化剂)作用于底物,或借助这两种异构体之间的热力学平衡来达到。下面的合成是一个具有阻转异构选择性的合成。原料二醛与二碘化钐作用,发生分子内的频哪醇偶联反应生成二醇。以甲醇作溶剂,得到产物中的两个羟基都位于平键;以己烷作溶剂,则产物中的两个羟基都为直键。
相关
-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Template:Taxobox and拆除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为革兰氏阴性的球状变形菌,发现于纳米比亚大陆架的海洋沉淀物中。它是目前发现最大的细菌,半径0.1~0.3
- 艾赛尼派艾赛尼派(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菲利普·肖瓦特·亨奇(英语:Philip Showalter Hench,1896年2月28日-1965年3月30日),美国医生,1920年获得匹兹堡大学医学博士。由于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理效应,他与爱德华
- 分光液槽吸收池(英语:Cuvette,亦称为分光液槽)是实验室中用于乘载将进行光学特性分析之样品的特殊容器。大多都以对紫外线吸收率低的石英材质制成。但有些用于可见光光谱分析的分光液槽
- bspan style=color:yellow;④/span/b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1年估计家用电源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4年估计立国历史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Kuzey Kıbrıs Türk Cumhuriyeti,缩写为KKTC) 通
- 哈希姆家族哈希姆家族(阿拉伯语:هاشمي,转写:Hāšimī)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繁衍而成的家族名称。原先附属于古莱什族部落中的一个氏族,成为巴努哈希姆(英语:Banu Hashim),近代曾
- 电力消耗电力资料来源:IEA 2016人口资料来源:World By Map 2016人均用电量: 电力消耗量(TW·h/年) x 1000000000 / 人口(因含工业用电,且不含移住劳工等人口,人均用电量并不能表示节约
- 食蚁兽侏食蚁兽科 Cyclopedidae 食蚁兽科 Myrmecophagidae食蚁兽,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贫齿总目披毛目下的蠕舌亚目,共有两科四种。除了吃蚁之外,它们也吃白蚁。 本亚目最大的品
- 中山南中山南路是台北市主要南北向道路之一,位于中正区。全线属于省道台9线。本路不分段,北接中山北路,南接罗斯福路。本路因临近博爱特区,周围建物多为重要机关所在。中山南路原为台
- 挤压症候群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是指大范围的肌肉受到挤压伤害,因为组织的坏死,会由坏死的组织中释出肌红素(myoglobin)、蛋白、钾等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造成血液动力不稳定性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