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查理(法语:Je suis Charlie, ),是一个声援言论自由、人民合法持枪与反恐的活动,主要是在纪念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2015年1月7日,法国巴黎的左派杂志《查理周刊》遭到穆斯林激进份子恐怖袭击,还有后续袭击,导致17人死亡(加上3名凶手,共20人死亡),全世界网友自发性发起“我是查理”串联活动,此活动一方面是追悼罹难者,另一方面是表达捍卫言论自由的决心,亦有向施暴者表达“杀死一个查理,还有千千万万个查理”的意思。
《查理周刊》,是法国一本政治讽刺杂志。名称则是来自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花生漫画》的主角人物,因为《查理月刊》长期刊载《花生漫画》,因此用查理·布朗作为月刊的名字。查理周刊发行团队选择这个名字,也暗藏了嘲讽夏尔·戴高乐的意思。
查理周刊的网站在恐怖袭击后不久被迫关闭,不久之后网站再次启动,网页改为黑色背景白色大标题的“Je suis Charlie”(我是查理),这个大标题在各种地方被引用。在追悼集会和游行中人们举起写有“Je suis Charlie”的宣传纸,用手机画面显示“Je suis Charlie”并用蜡烛摆出“Je suis Charlie”的造型。另外全世界的各个新闻网站也在网页显示上“Je suis Charlie”(我是查理)。
法语中,“suis”恰巧同时是“联系动词”être(“be、是”)和动词suivre(“follow、跟随”)的直陈式现在时第一人称单数,因而“Je suis Charlie”,“我是查理”亦为双关“我追随查理”。
恐怖袭击事件的幸存者表示:“突然间,我们消遣过的所有人,都自称是我们的朋友。”
各地支持与哀悼的集会(部分)
亚维农
柏林
布里斯班
尚贝里
布鲁塞尔
旧金山
伦敦
巴黎
部分非支持者认为,“我是查理”声援的《查理周刊》是在嘲讽其他的宗教信仰,其实是属于无限制的言论自由,过度的宣传标语已经曲解言论自由的范围,因此发起有别于“我是查理”的“我不是查理”(Je ne suis pas Charlie)活动。同时指出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发生期间,在北非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的一起屠杀事件,死亡人数远超过此次事件的数十倍,却被大多数的新闻媒体选择性遗忘。
不支持者也认为《查理周刊》其实不是公正的媒体,因为它曾在2008年开除旗下的漫画家Maurice Sinet,原因是他的作品在《查理周刊》上刊登出来之后,被犹太社群强烈抗议是在讥讽犹太人。然而该篇漫画仅是讽刺当时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儿子,要娶法国犹太富商“家电连锁大王”的女继承人为妻,Sinet讽刺地说“如果这小子改信犹太教,他一生就更可以过得安安稳稳”,因此而被开除。
2015年1月15日,天主教教宗方济各出访菲律宾,在专机飞抵马尼拉前表示,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但每个宗教都有它的尊严”。当被问及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则表示说,“人不能侮辱别人的信仰,不能把冒犯别人的信仰当成乐趣。言论自由也有界限,每一种宗教都有其尊严。”
2015年1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查理周刊枪击案后所引发的言论自由界限之省思进行了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