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3000年

✍ dations ◷ 2025-11-11 22:04:18 #非洲取景电影,埃塞俄比亚电影,黑白电影,1976年电影

《收获3000年》(阿姆哈拉语拉丁转写:),是一部1976年埃塞俄比亚黑白第三电影,由海尔·格里玛(英语:Haile Gerima)执导,讲述贫苦农户受到的剥削、以及反抗者与剥削者之间的不和,获颁多个奖项。

一个社会地位低贱的农民家庭养牛、犁地为生,遭受富裕地主的蔑视,他是一名西式装束、对人残暴的封建领主。农民家庭要在封建制度所施加的野蛮和剥削下挣扎求存。有一位反抗者不满地主虐待劳工的行径,两人的关系渐渐变得长期不和。

《收获3000年》在海尔·塞拉西一世被推翻后社会动荡的时代拍摄,扎根于导演格里玛的出身和埃塞俄比亚文化(英语:Culture of Ethiopia);此电影在格里玛成长的城镇取景,采用了格里玛父亲创作的诗歌和歌曲。电影运用了长镜头和追焦(英语:Panning (camera))的拍摄手法,但使用了较少剪接(英语:Cut (transition)),试图详细地显示人类挣扎求存的环境,又以梦境连续镜头(英语:Dream sequence)拍摄现实景象。

《收获3000年》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获评7.3分(满分为10分,数据截至2016年7月),并获得奥斯卡·麦考克斯最佳长片奖(英语:Oscar Micheaux)、乔治·萨杜尔奖(英语:Georges Sadoul)以及卢卡诺影展大奖。电影导演尼尔·杨给予此电影7分(满分为10分),形容电影开始的时候像是对乡村生活人类学描绘,看起来传统而墨守成规,但后来在格里玛的手上变得更激进和有趣,观众即使不了解后来发生的埃塞俄比亚饥荒,也会欣赏格里玛描绘埃塞俄比亚风土人情时的威力和独创性。

相关

  • 朱塞佩·威尔第朱塞佩·福图尼诺·弗朗切斯科·威尔第(意大利语: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1813年10月10日-1901年1月27日),意大利作曲家,出生于帕尔马附近的勒朗科勒(Le Roncole),逝世于
  • 刻赤半岛刻赤半岛战役 (德语:Unternehmen Trappenjagd、俄语:Опера́ция «Охо́та на дро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及罗马尼亚军队向防守克里米
  • 威尔顿 (纽约州)威尔顿(英语:Wilton)为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县的一座镇。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此城镇人口有16,173人。该镇位于萨拉托加县东北部。萨拉托加泉的东北。‡表示这一聚居地可能横跨
  • 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位于哈尔滨市的初级中学。目前17中学拥有两处校舍,学生4251人,教职工307人。教师队伍中百分之九十以上达到大学本科学历,教师平均年龄3
  • 约翰·哥特洛布·施耐德约翰·哥特洛布·施耐德(德语:Johann Gottlob Schneider,1750年1月18日-1822年1月12日)是一位德国古典学家和博物学家。施耐德出生于德国萨克森,1774年,他获得克里斯汀·哥特洛布·
  • 降冰片烯降冰片烯(Norbornene),也称降莰烯(norcamphene),是一种桥环烃,为白色固体,有刺激性酸味。该分子由环己烯环和亚甲基桥(在C-3和C-6之间)组成,其中的双键引起了显著的环张力和反应活性。
  • 阿扎尔国徽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国徽,是一道由波浪线一分为二的盾徽。中间是格鲁吉亚小国徽的红色小盾徽,盾形,红地,绘有圣乔治屠龙蛇像。上面有一个银色的骑士(圣乔治),上面戴着金色的光环,上面挂
  • 印中搜闻《印中搜闻》是由传教士马礼逊与米怜,于1817年5月在英属马六甲(今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创办。从创刊到停刊,《印中搜闻》正式发行五年,共分为3卷,20号。1822年6月2日米怜于马六甲逝世
  • 大分电视台株式会社大分电视(日语:株式会社テレビ大分,テレビおおいた,英语:Television Oita System Co., Ltd.),是日本的一家以大分县为放送区域的电视台。设立于1969年2月25日,1970年4月1日
  • 美国大学招生美国的大学招生在社会学角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一般来说,大学招生的最终结果将决定一个人将会得到的教育的质量以及将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大学招生的过程与申请人的社会背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