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哈伊姆·魏茨曼
✍ dations ◷ 2025-08-10 05:07:12 #哈伊姆·魏茨曼
哈伊姆·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又拼作Chaijim或者 Haim,希伯来文:חיים עזריאל ווייצמן,1874年11月27日-1952年11月9日)是一位犹太裔化学家、政治家,曾任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会长,第一任以色列总统(1949-1952年),并是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创建人。出生在俄罗斯帝国品斯克附近的小村庄Motol。1899年毕业于瑞士的弗里堡大学化学系。1901-1903年期间在日内瓦大学教授化学。1904年起执教于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并在此长期从事研究工作。1910年加入英国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1919年)领导英国皇家海军的实验室。他在化学上著名的成就是发现了通过细菌发酵取得大量化学产品的方法,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发酵技术之父。他使用细菌丙酮丁醇梭杆菌(英语: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来生产丙酮。用丙酮制造的线状无烟火药对协约国方面取得大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魏茨兹曼把这个方法以收取版税的形式转让给了“商用溶剂公司”(Commercial Solvents Corporation)。1917年,他协助贝尔福勋爵写出了《贝尔福宣言》。该宣言称“不得伤害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人群体之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但魏茨曼却说:“关于阿拉伯问题,英国人告诉过我们,那里有几千万黑人,不过没什么要紧”。他创立了称为合成锡安主义的理论,支持为了以色列建国,采用民间殖民和高层外交斡旋并行的手段。他一般被认为是取向偏中的锡安主义者。1919年1月3日,他和费萨尔一世签订了费萨尔-魏茨曼协定(英语:Faisal–Weizmann Agreement)(Faisal–Weizmann Agreement),在中东建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联系。1920年以后,他在锡安主义运动中承担了领导地位。1920-1931、1935-1946年间任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会长。1921年,他和著名犹太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起参加了一次为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筹款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英国供给部的名誉顾问,并在合成橡胶和高辛烷值汽油方面进行研究。(前者是因为日本封锁了英国天然橡胶的来源)。他会见美国总统杜鲁门,并帮助取得了美国对以色列建国的支持。1948年建国后,魏茨曼成为第一任以色列总统。他并且在居住的雷霍沃特,建立了一个研究所,即今天的魏茨曼研究所。此外他还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他的侄子埃泽尔·魏茨曼后来也担任了以色列总统之职。
相关
- 年年,或称地球年、太阳年,是与地球在轨道上绕太阳公转有关事件再现之间的时间单位。将之扩展,可以适用于任何一颗行星:例如,一“火星年”是火星自己完整的运行绕太阳轨道一圈的时间
- 退行性疾病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种受害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或结构逐步恶化的疾病,可以是由人体老化,可以因生活方式的选择,如运动或饮食习惯。退化性疾病往往与传染病形成鲜明
- 肋软骨肋骨(拉丁语Costa,复数Costae,形容词costalis)是胸腔中枝状的骨,背起于脊柱胸部。是肋的组成部分,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一种正常的畸变为叉状肋骨。每条肋由肋骨(Os costale)和肋软
- 波长波长是一个物理学的名词,指在某一固定的频率里,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在波的图形中,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时间”皆相同的两个质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在物理学,波长普遍使用希腊字
- 马克·费尔德曼马克·费尔德曼(波兰语:Marc Feldmann,1944年12月2日-),出生于波兰,英国免疫学家,牛津大学教授。费尔德曼曾就读于墨尔本大学和沃尔特和伊丽莎·霍尔学院医学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
- 马头墙马头墙,又称马头山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封火墙的一种造型,为徽派建筑重要标志之一。因其墙顶部分形似马头而得名。依据马头墙顶的马头形状可分为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金印式
- 自由扩散扩散作用是一个基于分子热运动的输运现象,是分子通过布朗运动从高浓度区域(或高化势)向低浓度区域(或低化势)的运输的过程。它是趋向于热平衡态的驰豫过程,是熵驱动的过程。菲
- 高濂高濂(1573年-1620年),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万历年间的名士、戏曲家、养生家及书籍收藏家。工诗词及戏曲,藏书丰富,“少婴赢疾,复苦瞆眼”,高濂喜欢谈医道,重养生,咨访奇方秘
- 先兆先兆(英语:aura)是指癫痫开始发作之前患者的最先感觉。此时患者仍意识清醒,记忆完整。先兆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根据患者事后描述,先兆常包括看到怪异的光、闻到难闻的气味或出现
- 转向处遇转向处遇(或转换处遇、转换处分、司法外处分)是在刑事政策下,为了避免标签理论作用的制度,主要在于使犯罪人早日脱离司法程序,重返社会。转向处遇在青少年犯罪的部分尤其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