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酯

✍ dations ◷ 2025-05-15 09:04:58 #内酯
内酯(英文:Lactone)即环状的酯,由一化合物中的羟基和羧基发生分子内缩合环化得到。内酯以五元(γ-内酯)及六元(δ-内酯)环内酯最为稳定,环内的角张力最小。4-羟基酸(R-CH(OH)-(CH2)2-COOH)在室温及稀酸存在下,便自发酯化形成五元环内酯。其他元数的内酯,如β-、ε-内酯,也可以制得,但不及以上二者稳定。大环内酯是内酯的一类,分子内环元数较大,有很多是药物的成分。用传统方法命名内酯时,拆开内酯得到母体化合物羟基酸,将羧基(-COOH)旁的第一个碳原子定为α-位,第二个定为β-,第三个定为γ-,第四个定为δ-,依此类推。名称由成环羟基所处的位置、“-”、环内碳原子的个数及“内酯”二字构成。例子如γ-丁内酯(4-羟基丁酸形成的五元环内酯)。内酯的IUPAC名称是将上述名称中的希腊字母用数字代替,α-、β-、γ-、δ-分别对应2-、3-、4-、5-。γ-丁内酯的IUPAC名称为“4-丁内酯”。内酯可通过多种方法合成,最常见的是羟基酸(例如葡萄糖酸)发生分子内酯化:用硝酸氧化糖类得到羟基酸,而后酯化得到内酯。如下图的葡萄糖酸双内酯:或用其他方法先制得羟基酸。如合成氧甲氢龙时,生成内酯的一步为还原-酯化反应:环酮发生拜耳-维立格氧化重排反应得到内酯:由乙烯酮制取β-丙内酯及二乙烯酮:卤内酯化反应(Halolactonization):卤素进攻烯烃发生亲电加成的碳正离子中间体与分子内的羧基反应生成内酯,例子见下图。一个相似的反应是卤内酰胺化反应。内酯的化学性质与酯相似。除五元环内酯外,所有的内酯在催化剂作用下都会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内酯与碱(如氢氧化钠)共热会发生水解,生成母体羟基酸,是内酯合成的逆反应。不同内酯发生水解的程度不同,有些是可逆反应,一般反应的平衡常数要大于对应的直链酯类,水解更加容易,原因是两者反应的焓变相差不大,但内酯的水解在熵变上有利。内酯可被氢化铝锂在醚中还原为二醇,反应机理是先打断酯键,然后还原生成的羧酸为醇。用γ-丁内酯反应,得到1,4-丁二醇—(CH2(OH)-(CH2)2-CH2(OH)。内酯可以和氨的乙醇溶液发生氨解反应,酯键打断,生成相应的羟基酰胺。γ-丁内酯反应生成CH2(OH)-(CH2)2-CO-NH2。

相关

  •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棘皮动物、软体动物、刺胞动物、节肢动物、海绵动物、线形动物以及脊索动物门的头索动物及尾索动物等。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
  • IV型延迟性过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又称第四型过敏反应(Type IV hypersensitivity),为一种细胞媒介反应。发病机制是人体对食物中抗原物质产生的免疫反应所致。延迟
  • C-反应蛋白n/an/an/an/an/an/an/an/an/an/aC反应蛋白(英语:C-Reactive Protein,CRP) 是由肝脏生成的血浆蛋白,主要被当作发炎的指标。LOINC术语标准对于血清/血浆CRP检测项目的定义和编码请
  • 血清血清(英语:Serum)旧译
  • 维管束维管束是指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成束状排列形成的结构。维管束多存在于茎(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幼体)、叶(叶中的维管束又称为叶
  • 多囊性肾病变多囊性肾病变(英语: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又称多囊肾、泡泡肾,多囊性肾病变是一种遗传病的肾病变,人、猫、狗等多种动物都可能发病,其中猫的发病率高达6%。人类的多囊性肾病
  • 囊泡虫囊泡虫总门(学名:Alveolata)是一大类原生生物.囊泡虫类可分为4个门, 在形态上具有非常大的多样性,但根据细胞内的超微结构与基因具有密切亲缘关系:帕金虫属(Perkinsus)可能属于
  • 拉莫三嗪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嗪/qín)。葛兰素史克注册为Lamictal,在南非称作Lamictin、以色列叫做Lamogine、在台湾称作乐命达、在韩国则称라믹탈。是一种苯三嗪类的广谱抗癫痫
  • 水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是控制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方法,水污染主要有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点污染源有具体的污染源,如工厂的排污管道口,比较容易治理,只要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有足够的执法能力,每
  • 生物浓缩性生物浓缩性,因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大量合成各种化学物质应用在生活上,在经过使用之后,其中之化学毒性进入环境当中,在经过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逐渐累积体内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