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式

✍ dations ◷ 2025-07-11 15:50:59 #将来式
将来时(future tense)又称为未来时,是一种时态,用于标示动词所描述的事件仍未发生,但预期会在将来发生(在绝对时态系统中),或者随某个其他事件之后发生而不管是在过去、现在或将来(在相对时态系统中)的语法意义。注意应称为“将来时”而非“將來式”,因为这是一种时态而非句式。在英语中没有句式的分别,因此常会被只学过英语的人称为“將來式”。但在其它语言如西班牙语中,则存在时态与句式两种不同的概念;如陈述式将来未完成时和虚拟式将来未完成时同属一种时态(将来时),但却属于不同句式。语言可以使用各种策略来传达将来时态含义。将来的概念必然是不确定性的并能变化提前时间间隔,这意味着言语者可能表达在可能性、意向、责任等方面上的将来事件,而其中每个又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表达。特别在日耳曼语中更是如此。将来时可以是简单时态,意味着动词可以被屈折或变位来指示将来时态。例如,意大利语有简单将来时:将来时还可以是复合时态,或涉及主动词和助动词的分析结构。英语将来时使用时态助词 will 是复合将来时的一个例子。纵览各种语言,用来标记将来时的助动词经常包括最初意思是“come”,“go”, “have”, “take”, “love”, 和“want”(英语 will 的起源)的动词。 助词+动词序列可以最终文法化为单一词的形式,导致被重分析为简单将来时。这事实上是在西罗曼语如意大利语中将来时的起源(见后)。在某些语言中,没有给将来时的特殊的构词或句法指示,将来含义由上下文提供,例如使用时间副词如“后来”、“明年”等。这种副词(特别是意思为“明天”和“然后”的词)也可以发展成语法化的将来时标记。给定的语言可能展示出表达将来时的多种策略。此外,用做将来时的动词形式也可以用来表达其他类型的含义。例如助词 werden“变成”在德语中可以用于将来时和被动语气二者。在日耳曼语言包括英语中,将来事件的常用表达是使用现在时态,并使用蕴含将来行动的词来表达将来性(如“'I go' 或 'I am going' to Berlin tomorrow”)。没有表达同样意思的简单将来时。但是日耳曼语族语言还可以通过采用辅助构造来表达将来时,把特定现在时态动词同表达句子中真正行动的动词的简单不限定式(词干)组合起来。这些辅助形式随语言而各异。此外还一般更加非正式的使用带有主动词的复合不定式的辅助形式来表达将来性。用来表达将来性的最常用助动词有:一种北英格兰方言形式:在口语英语的所有方言中“shall”和“will”通常省略为 ll (“I'll go”可能是“I will go”可能是“I shall go”)所以在两者之间的区别过时了。英语以类似方式使用 can、may 和 must。比较如下:要表达否定性的将来事件,在助动词之后插入否定副词如“not”或“never”,如同所有其他辅助构造一样。在所有这些情况中,在将来时间范围内的行动是被预期的。但是在所有情况中,句子实际上处在现在时,因为在英语中没有真正的将来时。正是这些对将来发生的蕴含使得这些现在时辅助构造充当了复合将来准时态。表达将来时的一种额外形式是“I am going to...”。英语中表达将来事件是现在时的功能的事实,来源自否定将来性蕴含而不对辅助构造做任何变更的能力。当暗示将来性的动词构造(比如“I shall go”)紧跟着确立条件或假设的信息,或者主动动词词干自身矛盾于这个构造的将来预示应用的时候,则任何将来时的含义都是否定的 - 特别是在助词 will 以其字面含义使用的时候,它是自由意志上要做的行动。例如:在 B 回应中第二个 'will' 不只表达意愿,还用来对比于通常的第一人称 'shall' 来完成“强调”。类似的,在第二和第三人称的情况下, 'will' 与 'shall' 相反运用。例如:用来表达将来性的额外辅助结构列出如下:将来进行时: 助词 + 动词词干 + 现在分词将来完成时: 助词 + 动词词干 + 过去分词将来完成进行时: 助词 + 动词词干 + 过去分词 + 现在分词德语对将来时只使用一种助词:在德语中没有复合不定式,所以在 werden 后的主动词是简单不定式。不定式主动词放置在句子的结尾,但可以很长。拉丁语中将来时形式随变位而变化。下面例子是动词 'amare'“to love”的第一变位的将来时。详情参见拉丁语语法。在通俗拉丁语中的语音变更使得将来时难于区分于其他动词形式(比如 amabit“he will love” vs. amavit“he loved”),而拉丁语简单将来时形式被逐渐的替代为涉及不定式和助动词比如 debere, venire, velle 特别是 habere 的迂回结构。所有现代罗曼语言都把这个迂回结构的某一个文法化了用来表达将来时,它们都没有保留最初的拉丁语将来时。

相关

  • 耳鼻喉科学耳鼻喉科学(Otorhinolaryngology /oʊtoʊˌraɪnoʊˌlærənˈɡɒlədʒi/;亦称为: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耳、鼻、喉病变的诊断及治
  • 绿非硫细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一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细菌,又称作绿非硫细菌,尽管还有一部分称作热微菌的细菌也属于绿非硫细菌。它们具有绿色的色素,包括作为反应中心的菌绿素a和
  • 健康检查全面医学检查(英文:general medical examination)又称为健康检查(英文:Health Check)是为一种常见的预防医学。一个具体的定义为:一个自我感觉健康良好的成人定期到院进行身心健康
  • 放射虫门放射虫门(学名:Radiozoa)又名放线虫,为海中浮游生物,有如球形对称,带有硅壳,壳上有美丽的花纹。身体内有膜质中央囊,囊面穿有许多小孔,将身体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被胶状物质,多有液泡,内
  • 精神依赖心理依赖(英语:Psychological dependence),亦称精神依赖,指的是在停药、停止某项活动时因情感产生的依赖导致的戒断症状(如烦躁、失乐、焦虑等)。心理依赖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成瘾症状
  • 非正统经济学思想非主流经济学(英语:Heterodox economics),又称异端经济学、非正统经济学,是指采取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学派的概称。主流经济学,又称正统经济学,是指在英语世界中,具备
  • 胫骨胫骨,位于小腿内侧,是小腿上的两块长骨之一。胫骨的大小居人体第二位,仅次于股骨。胫骨对支持人体体重起重要作用。胫骨上端膨大,与股骨下端以及髌骨共同构成膝关节。胫骨内侧面
  • 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监测是一种环境监测内容,主要用环境监测手段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来源、排放浓度、污染物种类等,为控制污染源排放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也是解决污染纠纷的主要依据。
  • 滑膜肉瘤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又称恶性滑膜瘤(malignant synovioma),是一类罕见的软组织肉瘤,通常病发于胳膊、颈部和腿部关节。“滑膜肉瘤”一词是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当时一些研究者
  • 巴陶氏症候群巴陶氏症候群(Patau syndrome),又称13-三体症候群,染色体三倍体症之一,少见,患者多在出生后一年内死亡。13-三体症候群早在1657年便由丹麦医学家托马斯·巴托林发现,但其染色体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