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诱导抗性是植物防御植食者的基本策略之一,它使得植物只在需要的时候、需要的部位产生必要数量的防御物质,从而节省能量。抗性的诱导在反应、效果、信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关于植物诱导抗性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存在不少假说。植物的诱导抗性可以为农业上病虫害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并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植物生长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中,除了享受上帝的恩赐还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种伤害,比如昆虫或者其它植食者的取食,或者是风雨的机械损伤,植物受到伤害以后,其抗性会得到加强。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组成不但受到无机环境的影响,还广泛的取决于受到的取食伤害或者机械损伤。植物既有所谓的“常规抗性系统”,还有“诱导抗性系统”。
植物的诱导抗性与其产生的次生物质密切相关,这些次生物质大都是可诱导的,包括碳氢化合物、各种蛋白酶抑制剂以及与抗性相关的植物激素等等。
总在植物体存在,可随进化或者植物的生长期改变,与伤害无关。
受到伤害的植物所发生的变化。可分为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
能即时增加受伤害植物的适合度的诱导反应。
植物对于物理或化学的外部刺激所产生的增强其抵御能力的反应。对于植食者而言,那些能降低植食者存活率、生殖率或偏好性的植物诱导反应。
外部刺激因素。
植物产生的诱导反应在短期内消失的现象。这被认为是植物为节省能量所采取的策略,但是防御效果不是很明显。
与前者相对,具有防御效果明显的优点,但是需要长期消耗植物的能量。
人们对于植物诱导抗性的理性的关注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是早在十九世纪达尔文就观察到了植物表形的可塑性,他在给塞姆波尔的信中提到“我推测,是否一个对重复出现的和巨大变化的环境条件适应的种类不再对环境的变动敏感”。
阎凤鸣。《化学生态学》。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