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峰

✍ dations ◷ 2025-04-26 12:30:42 #共振峰
共振峰(formant)是用来描述声学共振现象的一种概念,在语音科学及语音学中,描述的是人类声道中的共振情形。常用的量测方法是由频谱分析或声谱图(spectrogram,见右图)中,寻找频谱中的峰值。但假如说话者,用比较高的基频发出元音,例如小孩或女性的声音,则频谱上看起来比较像是宽带状,比较无法看出明显的峰值。在声学中,共振峰是用来描述声源内部的共振,特别是对乐器而言,指的是共鸣箱内的共振。我们也可以讨论室内空气的共振峰频率,例如 Alvin Lucier 就在他的作品 I Am Sitting in a Room 中使用了这个概念。人类说话或唱歌产生的声音包含许多不同的频率,共振峰是这些频率中较有意义的部分。定义上,人类若想分辨几个不同的元音,我们所需要的资讯是完全可以被量化的。共振峰是使听者能够区分元音的关键泛音。大部分的这些共振峰是由管内或腔体的共振产生,但是有些哨音是由文丘里效应中的低压区域周期性回缩产生。频率最低的共振峰频率称为 f1,第二低的是 f2,而第三低的是 f3(基频一般以 f0 标示)。绝大多部分的情形是,前两个共振峰,f1 和 f2 就足以划分不同元音。这两个共振峰可以描述元音的开/闭、前/后两个维度(过去传统上把这和舌头的位置联结在一起,不过这并不完全精确)。因此开元音如 有比较高的第一共振峰频率f1,而闭元音如 的则比较低;前元音如 的第二共振峰频率 f2 较高,后元音如 的则比较低。元音几乎都有四个以上的共振峰,有时还会超过六个。然而,前两个共振峰还是最关键的。通常我们会用第一共振峰对第二共振峰的 关系图描述不同元音的性质。 但这不足以描述某些元音的性质,例如圆唇与否。圆唇会降低 f3,该效果对高前元音最明显。鼻音通常在 2500 Hz 附近会有额外的共振峰,第二共振峰较弱甚至消失。流音 则通常在 1500 Hz 附近有额外的共振峰,其第二共振峰以上的共振峰都比较弱。而英语的"r"音()则是用非常低的第三共振峰分辨(低于 2000 Hz)。塞音(在某种程度上,其他辅音如擦音也是)会对相邻元音与之相连部分的的共振峰产生影响,元音受影响的部分称为音征。塞音一发即逝,所以音征对于识别塞音来说十分关键。双唇音例如 使这部分共振峰向 700Hz 靠近,主要体现为降低共振峰;软腭音如 使共振峰向 3000Hz 靠近,主要体现为提高共振峰(发音之前f2 和 f3 几乎都会互相接近,在软腭音结束后才再分开);齿龈音如 使共振峰向 1800 Hz 靠近,因此所造成的共振峰变化部分视元音种类而定。各共振峰所指向的共同轨迹,比如上述的 700 Hz、1800 Hz、3000 Hz,称为“音轨”。需要注意的是,辅音反过来很大程度上也受临近元音影响,元音造成的辅音圆唇以及发音部位的前移,会改变辅音的形态进而改变其音轨,如 的音轨就不同于 。上述元音共振峰频率的变化称为“共振峰转变”(formant transition)。假如声波的基频比系统的共振波基频还高,则共振峰频率所展现出的大部分特质会流失。最明显的例子是歌剧中的女高音,她们的音高到很高,以至于元音很难分辨。控制共振峰是泛音唱法这种歌唱技巧的重要环节,歌手必须唱出一个基频很低的音,然后产生尖锐的共振并选择泛音,让人感觉同时有两种不同的音调。声谱图可以用来观察共振峰。研究歌手的频谱时,特别是男歌手的,发现在 3000 Hz 附近有清楚的共振峰(在 2800 到 3400 Hz 之间),而在平常说话或是没受过训练的歌手的频谱中则没有。这个现象就是使歌手从交响乐团中能突显出来的原因。因为交响乐团的共振峰大约在500Hz附近,比 3000 Hz 要低得多。歌唱训练会特别发展这个共振峰,例如透过“voce di strega”(女巫的声音)这个练习,使声道的一部分成为共振器(resonator)。

相关

  • 肺动脉高血压肺高压又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简称PH或PHTN),是描述肺循环内的压力升高的情形。肺高压会造成呼吸困难、晕眩、昏厥、下肢水肿,肺高压患者会因为心脏负荷增加令运
  • 钾离子通道在细胞生物学的范畴,钾离子通道是最广泛分布的离子通道,且几乎存在大多数的生物中。 它们具有钾离子选择性的孔洞在细胞膜上,并且存在于大多数的细胞,控制了广泛的生物功能。钾
  • 扩张型心肌病 1O扩张性心肌病(英语:Dilated cardiomyopathy、簡稱DCM),也称充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功能减弱,各心腔扩大,不能充分泵血。心脏功能的减弱也会影响肺、肝和其它器官。扩张性心肌病是
  • 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药(英语:bronchodilator)是一种扩张支气管与细支气管的物质,降低呼吸系统阻力并增加通往肺部的气流量。支气管扩张药可以是内源性的(机体内自然产生的),也可以通过给药的
  • 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 / 意大利语发音:,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博纳罗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又
  • 韦格纳肉芽肿肉芽肿并多发性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缩写为GPA),旧称韦格纳肉芽肿(英语:Wegener's granulomatosis,缩写为 WG),又译为华格纳氏肉芽肿,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发生原因不
  • 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拉丁语:Epstein-Barr virus,缩写EB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又称为EB病毒,是最常见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之一。EBV是在公元1964
  • 生物浓缩性生物浓缩性,因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大量合成各种化学物质应用在生活上,在经过使用之后,其中之化学毒性进入环境当中,在经过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逐渐累积体内中的
  • 棘冠海星棘冠海星(学名:Acanthaster planci),又名魔鬼海星,其触手有六只或八只,表层上有棘刺。生活在浅海等有珊瑚礁的水域。主要食物为珊瑚,偶尔有时会以甲壳类或海参为食。毒棘有毒胞,是神
  • 语言联盟语言联盟(德语:Sprachbund;英语:Sprachbund, linguistic convergence;俄语:языковой союз),也称语言区域、语言的区域分类,指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于一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