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蝉

✍ dations ◷ 2025-04-04 06:35:36 #十七年蝉
周期蝉属(学名:Magicicada)是半翅目蝉科的一属,主要分布于北美,其生命周期为十三年或十七年,也被称为十七年蝉或十三年蝉。幼虫孵化后即钻入地下,一生绝大多数时间在地下度过,靠吸食树根的汁液生存。在地下生活十三年或十七年后,同种蝉的若虫同时破土而出,在4-6周内羽化、交配、产卵、死亡,而卵孵化后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因此某一年份在美国东部一些地方每过十七或十三年就会突然出现的大量的蝉,成为一种奇景。成虫有红色突出的眼睛,胸部和背部为黑色,翅膀透明,翅脉为橙色或黑色。一般2.4-3.3厘米长,比美国当地每年出现的蝉要小,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略大。雄性会聚集起来鸣叫一吸引雌性来交配。其口器为针状,可以刺穿树皮吸食汁液。口器的尖利足以刺穿人的皮肤,会造成痛感,但无毒。也没有证据显示其会造成传染病。他们对于成熟的植物损害不大,但不建议在其大规模出现的时候种植树木和灌木。周期蝉的生命周期为17年和13年,是演化的结果。科学家普遍认为的原因是,首先这两个周期都很长,因为周期蝉出现于距今180万年前,那是北美气温低,有时会遇到冷夏,成年蝉需要高温,因此长生命周期可以提高成活率。其次这两个周期都是质数 (除了1以外没有其他数能整除),这样可以避开其他种类的掠食者。如果不是质数,那么就有更多机会和自己天敌的生命周期相重叠,降低族群数量。今假设17年蝉的天敌生命周期是5年,则两者要17x5=85年才能遇到一次。又假设一种13年蝉与一种17年蝉在同一地点竞争资源,需13x17=221年才会碰头一次。孟菲斯大学的考克斯(Randel T. Cox)和阿肯色州大学的卡尔顿(C.E. Carlton)经过计算证明周期越长,成活率越高。假如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会出现一次冷夏。7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的成活率是96%。在1898年,昆虫学家查尔斯·莱斯特·马拉特(英语:Charles_Lester_Marlatt)以罗马数字将周期蝉分做30种类型。前17种对应1893至1909年间出现的十七年蝉,而后13种对应到1893至1905年间出现的十三年蝉。这种分类单纯是理论上的,并没有保证其存在,因此有些群并没有发现对应的蝉,暂时空缺。1,2,3,4,5,6,7,8,9,10,11,13,14,19,21,22,23群都出现过,第11群蝉和第21群蝉已经灭绝。因此现存一共有15种周期蝉。

相关

  • 硫酸钡0.000285 g/100 mL (30 °C)硫酸钡,也称作钡白,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化学式为BaSO4,几乎不溶于水和其他传统溶剂,溶于浓硫酸。重晶石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是常见的钡矿石。硫酸钡是
  • 云霄塔HOTOL (Horizontal Take-Off and Landing) project Avro 730云霄塔(英语:Skylon)是一种研发中的无人驾驶的太空飞机,由英国公司Reaction Engines Limited设计。云霄塔可以可在
  • 过渡金属卡宾配合物过渡金属卡宾配合物可用通式LnM=CR2表示,它在形式上含有M=C双键。自由状态的卡宾:CR2由于碳原子的形式氧化态为+2价,碳原子周围只有6个价电子因而异常活泼,寿命极短,它们是许多
  • 希腊语变音符号希腊语正写法自从希腊化时代开始使用过多种变音符号。这套复杂的多调正写法表示了古希腊语音系,并一直使用到了1982年,这时采用简化后的单调正写法替代了它,新正写法对应于现代
  • 勒阿弗尔1法国统计部门在计算土地面积时,不计算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勒阿弗尔(法语:Le Havre,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
  • 英国农业革命英国农业革命(英语:British Agricultural Revolution),即第二次农业革命(Second Agricultural Revolution),是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期劳动和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的英国农业生产的
  • 汪卫华汪卫华(1963年7月- ),安徽宁国人,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非晶材料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198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1990年获中
  • 狗牙根狗牙根(学名:Cynodon dactylon),亦称绊根草(植物名实图考)、铁线草、爬根草、咸沙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狗牙根秆常匍匐地面上,节着土易生根,初夏抽花穗时,秆始上伸,顶生3-6枚穗状花序排
  • 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cubense E.F.Sm. (1910) Fusarium oxysporum var. cubense (E.F.Sm.) Wollenw. (1935) Fusarium oxysporum f. cubense (E.F.Sm.) W.C.Snyder & H.N.Hansen (1940)
  • 海座星纲详见内文海座星(Edrioasteroid)是一类已灭绝的棘皮动物,生存于寒武纪中期至二叠纪。无茎(Column),身体扁平,球形或圆柱形,典型的在壳体上具有五条直的或弯曲的由口中伸出来食物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