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卡尔·拉姆勒
✍ dations ◷ 2025-11-15 01:52:21 #卡尔·拉姆勒
卡尔·拉姆勒(Carl Laemmle,1867年1月17日-1939年9月24日),生于德国符腾堡,犹太人,德国裔美国籍电影制片人,环球影业创始人。他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的犹太家庭,是家中13个孩子的第10个。13岁那年他成为了一个记账员,4年后成为了办公室经理。为了寻求新的机遇,他在17岁那年到了美国,1884年在纽约的一家药店替人跑腿。在芝加哥干过几个零活之后,他在威斯康辛州定居下来。1905年他打算回到芝加哥开一家零售店,然而他在路上看到许多人排成长队等着进戏院看电影,于是他改变了主意。1906年他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影院,两个月后又开设了第二家。很快他的拉姆勒电影服务公司(Laemmle Film Service)成为了美国和加拿大最大的交换商。1909年,爱迪生的电影专利公司(Motion Picture Patents Company)开始了对电影行业的垄断,试图通过终止供应电影的方式将拉姆勒赶出电影行业。拉姆勒依据垄断法与爱迪生对簿公堂,并宣布打算自己拍摄电影。1909年他在曼哈顿开设了独立电影公司(Motion Picture Company),在新泽西州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为了避免爱迪生的间谍,独立电影公司的其它员工前往了古巴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爱迪生不愿意宣传电影演员或是给他们加薪,而拉姆勒则开辟了电影明星体系。1910年他从比奥格拉夫电影公司(Biograph Company)挖来了女演员佛罗伦·萨劳伦斯,然后在报纸上发表萨劳伦斯死于有轨电车事故的新闻,另一方面又大肆做广告说这则新闻完全是恶作剧,同时也不忘宣传她现在已经成了独立制片公司的演员。等到萨劳伦斯真的出现时,引起了群众的围观,由此首次诞生了电影明星的概念。1912年拉姆勒赢得了同电影专利公司之间的官司,他将独立制片公司和若干小制片厂合并成环球电影制作公司(Universal Film Manufacturing Company),后来又简写为环球公司。1913年,拉姆勒投资7500美元拍摄了《灵魂交易》(Traffic in Souls)一片,最终获得了45万美元的收入。凭借着此项收入,他在好莱坞附近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片厂,占地230英亩(约0.93平方公里)的环球影城。1915年环球影城开幕时,拉姆勒还邀请了昔日的竞争对手托马斯·爱迪生来做嘉宾,同时环球影城的电力也是由爱迪生的公司提供的。1916年,他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将环球影城对公众开放,花上25美分游客就可以走入布景街道,观看影片的拍摄过程。1920年时,米高梅以及派拉蒙等电影公司兴起,环球电影公司渐渐沦落为一家偶尔拍摄出A级电影的B级电影公司。不过,在1915年到1925年期间,环球公司是最大的同时也是最多产的电影公司,公司的特色是拍摄小成本剧情片以及西部片。因为经常安排亲戚在公司工作,拉姆勒获得了“卡尔叔叔”的外号,最多时有70名亲戚在他的公司领取工资。欧文·托尔伯格借助自己父母的关系当上了拉姆勒的秘书,后来年轻的托尔伯格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逐渐成为了环球公司的主管。拉姆勒想把女儿嫁给托尔伯格却遭到了拒绝,托尔伯格也离开了环球公司,后来他当上了米高梅公司的生产主管。在他走后拉姆勒的儿子,小卡尔·拉姆勒于1929年成为了环球公司的生产主管。在小卡尔·拉姆勒的手上,环球公司凭借《西线无战事》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移居到美国的卡尔·拉姆勒并没有忘记欧洲,他大约每两年就要回一趟故乡并游览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和瑞士等地。在1936年他开始意识到纳粹的威胁并开始帮助犹太家庭移居到美国,他从劳法伊姆、德累斯顿、法兰克福等地帮助超过300犹太家庭逃往美国。由于环球公司在大萧条期间遇到了经济困难等原因,卡尔·拉姆勒在1936年以450万美元的价格把环球公司卖给了英国的标准资本(Standard Capital)公司,他们家的所有成员都离开了环球公司。晚年,拉姆勒在比弗利山庄的豪宅中度过。
相关
- 产科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妊娠期、分娩期
- 面瘫颜面神经麻痹为常见的神经麻痹现象,与颜面神经有关的结构在出现问题后,都可能涉入。颜面神经的路径相当长且相对的迂回,所以有相当多的原因会造成颜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为贝尔
- 比尔阿克姆桥比尔阿克姆桥(Pont de Bir-Hakeim),旧称帕西桥(Pont de Passy)是一条位于法国巴黎的钢制拱桥,连接巴黎十五区和巴黎十六区,横跨塞纳河以及河道中央的天鹅岛。桥梁长237米,宽24.7米,于
- 城市舞台台北市艺文推广处,是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附属机构。
- 非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指原子、分子或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吸收电子能力。吸收电子能力越强的粒子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而其金属性(还原性)就越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值得
- 藤原龙也藤原龙也(1982年5月15日-),日本演员,出生于埼玉县。身高178cm,血型A型。1997年参加舞台剧《身毒丸》的甄选,从5537人当中脱颖而出,更在伦敦的演出中一跃成名。在日本也以和舞台大师
- 南越语南越语,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族人使用的一种或一系列古代语言。旧有的错误观点认为它之后跟其他语言如古代汉语等相互影响演化成粤语、京语、黎语、壮语、侗语、瑶语、畲语、苗
- 后见之明偏误后见之明偏误(Hindsight bias)指当人们得知某一事件结果后,夸大原先对这一事件的猜测的倾向,俗语称“事后诸葛亮”或“事后孔明”。后见之明偏见的一个基本的例子是,在知道一个不
- 坎佩切州^ a. Separated from Yucatán on May 3, 1858, was federal territory from 1858 to 1863.坎佩切州(西班牙语:Campeche)是墨西哥东南部的一个州,南临危地马拉贝登省,西临墨西哥
- 日内瓦高峰会 (1955年)1955年日内瓦高峰会(英语:Geneva Summit)是一个冷战时期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会议。会议在1955年7月18日举行,是“四大国家”首脑之间的会议,包括美国总统怀特·大卫·艾森豪、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