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露抱琴图》之邝露像,清.禹之鼎绘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邝露(1604年—1650年),原名瑞露,字湛若,号海雪,广东南海人,明末著名文人。
邝露初名瑞露,生于世代书香之家。祖邝彭龄为进士,曾任知县;父思浩,廪生,有才名。邝露工于诗词,是明末广东著名诗人;还精于骈文;又是篆、隶、行、草、楷各体兼擅的有成就的书法家,其草书字迹劲秀,师法王羲之而自成一格。邝露还通晓兵法、骑马、击剑、射箭,又是古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他又是一个秉性不羁,鄙视金钱,不慕科名,蔑视传统礼法的“奇人”。崇祯七年(1634年)上元节,不慎冲撞南海县令黄熙出巡仪仗队,被迫亡命广西,与瑶民一同生活。写成《赤雅》三卷,反映瑶族风土人情。崇祯十二年,南海县令黄熙受贿获罪,邝露得以返家。唐王在福州时,官中书舍人。喜收藏。家有“海雪堂”,富藏书。永历中,奉使归广州。永历四年(1648年)清兵入侵广东,邝露拒不降清,抱琴绝食而死。宋琴“南风”、唐琴“绿绮台”被清兵所得,售之市上,为归善(今惠阳)人叶龙文所购得。有《杂记》、《赤雅》、《娇雅》等书。长子邝鸿与清兵激战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