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藏

✍ dations ◷ 2025-09-14 21:40:48 #律藏

律藏(巴利语:Vinaya-piṭaka,梵语:vinayapiṭaka),又称毘奈耶藏,佛教术语,为三藏之一,是毗奈耶的集合,内容是有关佛教戒律的规定与讨论。《律藏》被认为是僧伽的依怙。《律藏》讲述制定戒律的原因及意义,亦记载了从佛教创建之初逐渐发展的历史,佛陀的一生及教化情况。它间接地提供了古印度历史、风俗习惯、古老艺术及科学等资料。

佛灭三个月后的一个雨安居期,由摩羯陀国主阿阇世王赞助,大迦叶尊者主持,阿难尊者诵经藏,优婆离尊者诵出律藏。在佛灭二百年左右,阿育王派摩哂陀尊者及僧团前往锡兰弘法,带了三藏前往。在锡兰的第四次结集,律藏被刻入贝叶上。

戒律是依据佛陀为榜样而制定的,以便僧人能彷效佛陀的榜样。僧侣信守戒条,可使心灵净化,易于觉悟。佛陀提出戒律,不但为了促进僧人的善行,也为了使僧侣得到其他宗派人士尊敬。僧侣坚守戒律,可使僧侣和俗人建立更好关系,并促进僧伽内部的和谐、纯洁和统一。

现今佛教的三大传承中,以南传佛教的律藏最为古老、系统,也最接近佛陀时代的戒律原貌。南传佛教起源于分别说部,保留了上座部的戒律传统。现今锡兰、缅甸、泰国及东西方传承南传佛教的僧团都通用巴利律藏。

汉传佛教的律藏最为广大。汉传佛教收集了印度部派的不同毗奈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律藏。传统上,汉传佛教以法藏部的《四分律》、化地部的《五分律》与大众部的《僧祇律》三者为主流,而其中又以《四分律》最为人所接受,律宗就是以研习《四分律》为主。除了印度传来的戒律之外,禅宗寺院也制定了自己的戒律,如百丈清规。受到大乘佛教影响,菩萨戒在中国也广受欢迎。

藏传佛教的形成较晚,因此直接吸收了许多印度教的精华。藏传佛教以根本说一切有部的戒律为主,选择性的吸收其他宗派的戒律,形成自己的律藏。在显教戒律之外,因为密宗盛行,藏传佛教也很注重三昧戒。

南传佛教《巴利文大藏经》的《律藏》依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经分别(Sutta-vibhaṅga)、篇章(Khandhaka)和附随(Parivāra)。《律藏》通常分为五大册: 《波罗夷》(parajikapali)、《波逸提》(pacittiyapali)、《大品》(mahavaggapali)、《小品》(cullavaggapali)、《附篇》(parivarapali)。

佛教制度中半月诵戒主要进行羯磨和诵出戒文。羯磨(巴利语:kamma)相同于业, 即是做“如有犯戒者必须先行发露忏悔”等事情。比丘羯磨时,在诵戒律条文时,无须清场,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居士等可在场旁听,只是在要忏悔时,则其他人等需离开。

上座部的巴利律藏的《经分别》的“经”(巴利语:Sutta)是指《比丘波罗提木叉》(Bhikkhupātimokkha)和《比丘尼波罗提木叉》(Bhikkhunī-pātimokkha)两部戒经(又作本母)。“经分别”即依制戒因缘、文句分别、犯例举要、犯与不犯等,逐条解释比丘的227条学处和比丘尼的311条学处。“经分别”侧重在“止持”(vāritta),即为佛世尊所禁止、不能做的行为,比如比丘不能行淫、不能杀生、不能接受金银钱、不能非时食等等。比丘尼另加多四条:不能有情欲磨擦、不能覆藏过错、不能随举三谏仍不舍、不能连做八件事。

二不定(aniyata),只有比丘戒,此二条不通比丘尼戒。

法藏部的四分律, 共有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佛灭后百年,法正尊者(又曰法护尊者,梵名昙无德)于上座部之律藏中契同己见者,采集成文,随说所止,而为一分,四度完结,故称为四分律。初分二十卷,二分十五卷,三分十四卷,四分十一卷。比丘的四条驱摈及比丘尼的八条驱摈戒与巴利律藏相等。比丘僧残有十三条, 比丘尼十七条。比丘有二不定, 不通比丘尼戒。比丘与比丘尼皆是三十条尼萨耆波逸提法。比丘有九十条波逸提法, 比丘尼有一七八条。

上座部巴利律藏的《篇章》侧重在“作持”(caritta),即佛世尊制定应当做的行为。比如应当如何让人出家、达上,僧团应当如何进行诵戒,袈裟应当如何缝制,住所应当如何建造等等。

《篇章》分为《大品》和《小品》两册。大品共有十犍度, 小品有十二犍度。

上座部巴利律的《附随》独立为一册。《附随》相当于律藏的附录,依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对“经分别”和“篇章”进行分析、说明。从律文的体裁以及第一分中所列出的历代传承名单来看,此“附随”部分应该是在兰卡岛最后编写成的。

南传佛教《巴利文大藏经·律藏》中记载佛陀说:

诸比丘,缘于十义,我为比丘们制定学处:

比丘戒:

为十种利益,比丘们,为比丘制定学处。

比丘尼戒:

为十种利益,比丘们,我为比丘尼制定学处。

南传佛教《巴利文大藏经》未有任何禁止居士读律的记载,南传上座部佛教赞同居士阅读全部律藏。南传上座部僧团亦鼓励在家居士学习和了解比丘学处, 部分寺院更制定僧俗互动需要的手册, 让居士了解比丘戒律, 以便更适当地护持出家众。居士亦可问出家众有关出家戒的问题, 南传出家众亦会解答。

《巴利文大藏经·增支部·第3.13.129经》:

诸比丘,这三种东西是亳无隐瞒的照耀给人们看的。三者为何?一为明月、二为炎阳、三为如来经、律也。

《巴利文大藏经·长部·沙门果经》(Samannaphala Sutta)

佛陀向在家人阿阇世(Ajātasattu)详细解说了“比丘如何具足戒行”的“小分戒、中分戒、大分戒”。

《巴利文大藏经·律藏·九十二波逸提法(pācittiya)·第一·妄语品》

〔九〕任何比丘,将某比丘之粗罪,向未受比丘戒者说的,除非得到该比丘同意外,波逸提罪。粗罪者:四波罗夷及十三僧伽婆尸沙。

汉传佛教律有:

大乘的《梵网经》等。

佛教制度中半月诵戒主要进行羯磨和诵出戒文。

羯磨(梵语:karma)就是做“如有犯戒者必须先行发露忏悔”等事情。比丘羯磨时必须先清场,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居士等不得在场。汉传佛教有“白衣不得闻律”、“不为未受具足戒者说”的说法。

相关

  • PRAM相变化存储器(英语:Phase-change memory,英语:Ovonic Unified Memory,英语:Chalcogenide RAM,简称PCM, PRAM, PCRAM, CRAM),又译为相变位存储器,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PRAM使用含
  • 铜钱方孔钱,又称“孔方钱”、“圆形方孔钱”、“方孔圆钱”,是古中国钱币中最常见的一种,一般以铜铸造,故俗称铜钱。方孔钱由圜钱演变而来,自秦朝统一货币,全国铸行半两钱之后,除王莽改
  • 南极条约体系《南极条约》及相关协定,总称南极条约体系,旨在约束各国在南极洲这块地球上唯一一块无常住人口的大陆上进行的活动。该条约中规定,南极洲是指南纬60°以南的所有地区,包括冰架,总
  • 位错位错(英语:dislocation),在材料科学中,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晶体缺陷)。从几何角度看,位错属于一种线缺陷,可视为晶体中已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分
  • 理查德·安东尼·索尔兹伯里理查德·安东尼·索尔兹伯里(英语:Richard Anthony Salisbury)(1761年5月2日-1829年)是英国植物学家。索尔兹伯里出生于利兹,原名马克汉姆(Markham),由于是安妮·索尔兹伯里夫人资助他
  • 冈萨洛·伊瓜因 冈萨洛·赫拉尔多·伊瓜因(Gonzalo Gerardo Higuaín,1987年12月10日-),为一名阿根廷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现效力于美职球队迈阿密国际。冈萨洛·伊瓜因出生于法国城市布雷
  • 托布-NUT度规托布-NUT度规(英语:Taub–NUT metric,/tɑːb nʌt/ 或 /tɑːb ɛnjuːˈtiː/)是一个爱因斯坦场方程的精确解,为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所建构出的宇宙模型。托布-NUT度规是由亚伯
  • 奇尔卡约克格兰德火山坐标:15°32′10″S 72°17′17″W / 15.53611°S 72.28806°W / -15.53611; -72.28806奇尔卡约克格兰德火山(Chilcayoc Grande),是秘鲁的火山,位于该国南部阿雷基帕大区的卡斯蒂
  • 吴文翰吴文翰(1928年-2019年7月29日)是中国太极拳家、学者,武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北京武派太极拳研究会创始人,师从李圣端。吴文翰祖籍河北省南和县。1939年开始正式学太极拳,师从邢台国术研究社社长李圣端。后从事太极拳史和太极拳理法研究,撰有《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吴文翰武术文存》、《太极拳书目考》及上百篇文章,并担任《武术健身》杂志特邀编辑、《武魂》杂志编委。曾先后于1986年、1989年和2006年参加第一至三届全国太极拳名家研讨会,以及2002年的中日韩太极拳交流大会、2009年的太极拳国际学术
  • 越南资讯交换标准代码VISCII(,越南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基于越南语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它是一个类似ISO/IEC 8859的单字节编码系统,但由于越南语附加符号有超过一百个,所以部分越南语字母,要占用本来属于ASCII控制字符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