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 (角色)

✍ dations ◷ 2025-04-04 07:46:09 #安娜·卡列尼娜,虚构贵族,虚构社会名流,虚构自杀者,虚构俄罗斯人,虚构女性小说角色

安娜·阿尔卡季耶芙娜·卡列尼娜(俄语:Анна Аркадьевна Каренина)是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角。葛丽泰·嘉宝、费雯·丽和绮拉·奈特莉等人都曾饰演过此一角色。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帝国的一位贵族妇女,其丈夫亚历山大·卡列宁伯爵是名政府高官。

小说开始时,安娜来到圣彼得堡调解哥哥史提瓦与嫂子陶丽之间的纠纷,却因此结识陆军军官佛伦斯基,两人陷入热恋。卡列宁并不是特别在意妻子的婚外情。安娜等不到丈夫同意离婚,便与佛伦斯基一同去欧洲旅行三个月,还生下了一名女婴。等他们回到俄国时,安娜遭到亲友们的排斥,她与佛伦斯基搬到一处乡间庄园居住,但佛伦斯基对她的态度却越来越冷漠。一次在与佛伦斯基争吵后,安娜感到无比绝望,最终跳下车站月台自杀。

1870年,托尔斯泰计划撰写一部以陷入婚外情的上流社会妇女为主题的小说。

1872年1月,一位名叫安娜·斯捷潘诺夫娜·彼罗戈娃的妇女卧轨自杀,她曾与托尔斯泰的邻居比比科夫同居,却因比比科可夫移情别恋才愤而自杀。在此一事件后,托尔斯泰决定将小说主人公命名为安娜。

亚历山大·普希金的长女玛丽亚·亚历山大罗芙娜·普希金娜(俄语:Гартунг, Мария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是安娜·卡列尼娜外貌的原型,托尔斯泰曾经在A·A·图鲁比弗(俄语:Тулубьев, Алекс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将军的家中遇见玛丽亚,她的美貌让托尔斯泰印象深刻。

相关

  • 瘀斑瘀斑是指直径10毫米以上的皮下出血点。当身体被硬物捶击时,皮肤下的血管会破裂,造成血液流出到相邻的皮下组织,这些积聚在皮下组织的血液会在表皮外显现成瘀斑。通常小而痛淤斑
  • 干旱干旱指某一地区长期无雨或高温少雨,使空气及土壤的水分缺乏。而干旱发生主要与偶发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有关。从人的因素上来考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 Qsub10/subQ10是指物理系统或化学系统增温摄氏10度的改变率。使用Q10已有许多例子,其中之一是食物腐败速度、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纤维的收缩速度等等。Q10也能被应用在化学反应及其他系
  • 繁殖的能力适应度(英语:Fitness),又可称适存度或生殖成就,是生物学,特别是群体遗传学、数理生物学中用来描述拥有某一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繁殖上的成功率或能力。假如带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拥
  • Der er et yndigt land《有一处好地方》(丹麦语:Der er et yndigt land)是丹麦的两首国歌之一(另一首为王室颂歌《国王克里斯蒂安站在高耸桅杆上(丹麦语:Kong Christian stod ved højen Mast)》,于王室庆
  • 彩色摄影彩色摄影是一种拍摄彩色照片的摄影技术。在拍摄彩色照片时,电子传感器或感光化学物质会在曝光的一瞬间记录下色彩,其原理则是根据人眼的感光原理混合红、绿及蓝色(三原色)光形成
  • 禹余粮褐铁矿(Limonite)是一种常见的铁矿,常形成于铁矿床的氧化带中,多以次生矿形态存在。也经常因沉积作用生成于河床、海床、沼泽中。不会形成晶体结构,通常为结核状、乳状、土块状出
  • 侧齿铰齿(Hinge teeth)是多个物种的外壳内部表层的一部分,包括软体动物门的双壳纲及腕足动物门的旧有铰纲的物种。根据定义,这些物种都有两瓣壳,而这两瓣壳通过在壳的背部或顶部边缘
  • 安达卢斯安达卢斯(阿拉伯语:الأندلس‎;Al-Andalus)是指阿拉伯和北非穆斯林(西方称摩尔人)统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和塞蒂马尼亚,也指半岛被统治的711年-1492年这段时期。这片区域后在收
  • 查尔斯顿港查尔斯顿(英语:Charleston)是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伯克利县和查尔斯顿县的一座城市,也是查尔斯顿县的县治所在。查尔斯顿始建于1670年,到1800年,它成为当时仅次于费城、纽约、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