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黄雀鹀

✍ dations ◷ 2025-09-08 18:06:14 #IUCN无危物种,南美洲鸟类,无危物种

桔黄雀鹀(学名:),又称橙黄雀鹀、藏红花雀,是南美洲的一种裸鼻雀(英语:tanager),在亚马逊盆地周边的广大地区十分常见。它们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北部、厄瓜多尔西部、秘鲁西部、巴西东部和南部、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北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均有分布,还作为外来物种被引入到夏威夷、波多黎各和其他地区。虽然它们通常被认为是金丝雀的一种,但它们实际与金丝雀并无关系。之前桔黄雀鹀被认为属于鹀科,但事实上它们更接近于食籽雀科(英语:seedeaters)。

桔黄雀鹀雄鸟的羽毛为亮黄色,有桔色的冠。这一点与其他黄色雀类不同(橙额黄雀鹀除外)。雄鸟和雌鸟之间容易混淆,单就外表来看,雌鸟通常只是雄鸟的一个颜色稍纯的版本。但在南方的亚种中,雌鸟是橄榄色的,且有深色的条纹。

桔黄雀鹀通常在洞穴中筑巢,有时也会直接住进被遗弃的棕灶鸟()巢穴,或是在竹枝、房子屋顶上筑巢-桔黄雀鹀很亲近人类,平时在城市的近郊区域能看到它们,它们还经常光顾喂鸟器(英语:bird tables)。桔黄雀鹀的叫声悦耳动听,加上它们的外表,使得它们在许多地方被当做观赏鸟。雄鸟拥有多个配偶,在筑巢季节会为了争夺雌鸟与领地而与其他雄鸟搏斗。这使得桔黄雀鹀被用来进行见红消遣(英语:blood sporting),两只雄鸟会被关在笼子里打斗。



相关

  • 舌咽神经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erve)为大脑第9对神经,属于混合神经。编号IX。主要控制茎突咽肌,腮腺体,部分味蕾和收集来自耳部后部的感觉等。解剖学(Anatomy)-脑神经(cranial nerv
  • 斯凡特·阿累尼乌斯斯万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瑞典语: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年2月19日-1927年10月2日),瑞典化学家。提出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阿伦尼乌斯理论,研究了温度对化学反应速
  • 国家游泳中心坐标:39°59′30″N 116°23′03″E / 39.99167°N 116.38417°E / 39.99167; 116.38417“水立方”夜景国家游泳中心,其建筑设计方案名为“水立方”(Water Cube),是2008年北京奥
  • 金龟下目见内文金龟子总科(Scarabaeoidea)是多食亚目昆虫之下的一个总科,由独自一个总科构成金龟子下目(Scarabaeiformia)。本总科与隐翅虫下目之下三个总科的关系密切。 在这个总科之下
  • 皮特岛皮特岛是加拿大的岛屿,位于赫卡特海峡,由卑斯省负责管辖,长90公里、宽23公里,面积1,36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962米,主要经济活动有采矿业和木材业。坐标:53°30′00″N 129°47
  • 低地在自然地理学中,低地(lowland)是指地势相对较低的平地,适用于描述从深海到高地之间向上倾斜的陆地、山区内的低洼地、剥蚀平原或与高地相对的一切陆地。其中苏格兰低地是典型的
  • 盖墨林数据库盖墨林数据库是一个收录无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化合物和反应的化学数据库。它的前身是德国化学家利奥波德·盖墨林(Leopold Gmelin)于1817年编撰的《盖墨林无机化学手册》(Gmel
  • 2007年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二十四届夏季世界大学运动会(泰语:XXIV กีฬา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โลกฤดูร้อน)于2007年在泰国的曼谷举行,是首次在东南亚举行的夏季世界大学运动会,泰国也是继
  • 天主教第波罗教区天主教第波罗教区 (拉丁语:Dioecesis Dipologanus、他加禄语:Diyosesis ng Dipolog)是菲律宾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区,属奥三棉示总教区。1967年7月31日升为教区。教区位于北三宝颜省
  • 加多斯塔加多斯塔(塞尔维亚语:Кула Гардош),又称千禧塔(塞尔维亚语:Миленијумска кула),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一座建筑,位于泽蒙地区。这座建筑在1896年8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