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兰

✍ dations ◷ 2025-07-02 08:30:29 #1900年出生,1992年逝世,李承晚,韩国第一夫人,韩国独立运动人物,韩国新教徒,归化韩国公民,李姓,维也纳人

李富兰(韩语:이부란,德文原名:Franziska Donner,1900年6月15日-1992年3月19日),是韩国独立活动家和政治家、大韩民国建国总统李承晩的夫人。李承晩在和朴承宣离婚后,同李富兰结婚。冠夫姓的德文名字为 Francesca Donner Rhee(李),李富兰是李承晚为她取的名字。

李富兰在1900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其后,她在国际联盟(现联合国)的日内瓦办公室出任即时翻译员及外交官一职。1933年,她与李承晩在日内瓦的一家酒店里相遇。当时,李承晩实际居于美国,前往奥地利只属旅行目的。在这次旅程中,他询问了李富兰能否嫁给他,并且获得她的答允,李富兰亦在此之后跟随他到美国生活。1934年,他们在美国纽约结婚,且两者都是离婚后的第二段婚姻。

李富兰其后在美国纽约、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生活一段时间后,前往夏威夷的一个大型流亡美国韩国籍人士社区中生活,该区的人皆致力于参与政治事务。李富兰在该地担任李承晩的秘书,并参与了李承晩于1940年所著的著名书籍《日本内幕记》的编采工作。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李承晚在美国支持下,于同年10月返回韩国,李富兰随后跟随。

1948年3月,李承晩成功当选首任韩国总统,并一直任职至1960年。在这段时间期间,李富兰便以这个韩国名字作为让公众认识她的媒介。在李承晩在任期间的每个公众活动,她都几乎出现在其身边。在李承晩于1960年被逼下台时,他们回到了夏威夷生活。她很关顾其夫突然的中风及其死亡。在1965年李承晚身故后,她返回了故乡奥地利。

在奥地利生活五年后,李富兰在1970年回到了韩国生活。在1970年至1992年间,她都在首尔的梨花庄(李承晚故居)中与他们的继子李仁秀(朝鲜语:이인수 (정치학자))及其一家人生活。1992年3月19日,她在首尔去世,终年91岁。

相关

  • 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亦称叶卡捷琳娜大帝(Екатерина II Великая),或依照
  • ‼̬浊卷舌搭嘴音(Voiced retroflex click)是一种罕见的辅音。国际音标并未指派给此音任何符号,因此实务上通常使用道格拉斯·马丁·比奇(Douglas Martyn Beach)首先提出的符号⟨ᶢ‼
  • 自然-物理学《自然-物理学》(英文:Nature Physics)是《自然》杂志的物理学分册,也是该学科领域经由同行评审的权威科学期刊。该杂志由自然出版集团按每月一期出版,2014年度的影响因子为20.14
  • 美国地区列表美国地区指的美国的正式政权机构外的区划。美国拓殖局(United States Bureau of Reclamation)将美国西部分成五区:美国人口调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将美国国土分为四
  • 小阿肯色河小阿肯色河(英语:Little Arkansas River)是北美中央大平原上的一条河,是阿肯色河的一条支流,其全长123-英里(198-千米),位于美国堪萨斯州。
  • 忧郁认知三角忧郁认知三角 (英语:negative triad)是一个认知治疗角度的三个关键要素的去理解患有抑郁症人们的认知问题。它由亚伦·贝克在1976年提出。,为其关于抑郁症的认知理论之一部分 和
  • 鲁塞夫 (摔角手)鲁塞夫(英语:Rusev,1985年12月25日-),本名米罗斯拉夫·拜恩雅斯夫(保加利亚语:Мирослав Барняшев),是保加利亚裔美国职业摔角选手,以在世界摔角娱乐(WWE)时期闻名。他是W
  • 阳光运动园区阳光运动园区,位于台湾新北市新店区,是经由整顿拆迁违建工厂,改造而成的休闲场地,位于新店溪左岸中安便桥旁高滩地,占地面积约20公顷。 昔日名为“暗坑”或“暗仔坑”的新店安坑
  • 陈季恰陈季恰(越南语:Trần Quý Cáp/.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
  • 罗伯特·艾克尔伯格罗伯特·劳伦斯·艾克尔伯格(英文:Robert Lawrence Eichelberger,1886年3月9日-1961年9月26日)美国陆军上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第八军团首任司令,曾参与了新几内亚战役,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