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莫尔(Hannah More 1745年2月2日-1833年9月7日)是一名英格兰宗教作家、慈善家、诗人、剧作家,她是当时伦敦社交界、文艺圈里的名人,蓝袜子的领袖。
她出生于布里斯托尔鱼塘区(Fishponds),是当地一所学校校长雅各布·摩尔(1700-83)的第四个女儿(共五个)。她的父亲是她的启蒙老师,教会了她拉丁语和数学,她的姐姐们又教过她法语。1758年,其父雅各布在布里斯托尔三一街(Trinity Street)创办了一所女子寄宿学校,由汉娜的姐姐玛丽和伊丽莎白运营,雅各布自己则在石山区(Stony Hill)创办了一所男子学校。12岁时,汉娜进入姐姐们的学校学习,毕业后在那里执教。
1767年汉娜为了和萨默塞特郡Wraxall村一名叫威廉·特纳的男子订婚,退掉了自己在学校的股份。但过了六年婚礼还是没有举办,特纳也没有确定日期的意愿,于是二人的婚约在1773年解除。这可能一度导致汉娜精神崩溃,她因此前往滨海韦斯顿附近的上山村(Uphill)疗养。她最后从特纳那里获得了200镑年金作为补偿,这使得她能够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进行文学创作。
她在教书时开始创作田园风格的剧作,以供她的女学生们表演。她的第一部作品是1762年完成的《The Search after Happiness》,到1780年代中期,它共售出10,000多本。
她在1773年冬和姐姐们一起前往伦敦,在那里结识了塞缪尔·约翰逊、约书亚·雷诺兹和爱德蒙·伯克等当时文艺界的精英。约翰逊其实不太喜欢她,认为她太过奉承别人,还是一个蹩脚诗人。她参加了蓝袜子运动,是伊丽莎白·蒙塔古沙龙的座上宾,并在那里结识弗朗西斯·博斯科文、伊丽莎白·卡特、伊丽莎白·维西和赫斯特·沙蓬。
她的剧作在伦敦获得了成功,其《珀西》在1777年12月于皇家歌剧院上演,大卫·加里克为这部作品写了开场白和谢幕词。
她在伦敦的生活并不顺利,1785年她在萨默塞特郡北部的灵顿买下一栋别墅,和姐妹玛莎开始避世的隐居生活。在那里,她写成了《寻找妻子的科勒布斯》(Coelebs in Search of a Wife)等多部作品,并在那里去世,葬在当地的诸圣教堂中,留下的遗产捐给了教会和慈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