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罗百氏傍人
✍ dations ◷ 2025-09-18 12:01:52 #罗百氏傍人
罗百氏傍人(Paranthropus robustus),又名粗壮傍人,是于1938年在南部非洲发现的化石。罗伯氏傍人的头颅骨发展倾向成为重型的咀嚼工具。由于它明显与南方古猿有关,故罗伯特·布鲁姆(Robert Broom)为它成立了独立的傍人属。罗百氏傍人估计是属于200-120万年前。它有大的矢状嵴、颚骨、颚肌及后犬齿牙齿,故适合生活在干旱的环境。在雷蒙·达特(Raymond Dart)发现非洲南猿后,罗伯特·布鲁姆支持达特指非洲南猿是智人的祖先。布鲁姆在南部非洲进一步发现了更多非洲南猿的标本。于1938年,布鲁姆以70岁的高龄,在南非斯瓦特克朗发现一个很像非洲南猿的头颅骨及牙齿,但却更为粗壮。这个化石包括了部分头颅骨及牙齿,全部可以追溯至200万年前。发现类似化石的位点包括有南非的克罗姆德莱、斯瓦特克朗、德里莫伦、冈多林及Coopers洞穴。在斯瓦特克朗的洞穴中,一共发现了130个个体。人科齿列的研究发现这些化石很小是老于17岁。罗百氏傍人是较鲍氏傍人及埃塞俄比亚傍人更早发现的人科粗壮种。布鲁姆的这个发现是首个粗壮南方古猿,并是继达特的非洲南猿后第二个南方古猿。布鲁姆从南方古猿发现智人的演化并非单一直线,而是复杂的分化而成。罗百氏傍人的头颅骨有点像大猩猩的,而颚骨及牙齿比人属的更为坚固。罗伯特·布鲁姆亦发现它们的头盖顶开始有矢状嵴,作为肌肉的连接点。编号DNH 7的罗百氏傍人头颅骨是于1994年在南部非洲的德里莫伦洞穴发现,估计属于230万年前,可能是一头雌性。其他罗百氏傍人的遗骸亦有在南部非洲发现。罗百氏傍人的牙齿比南方古猿更大及厚,最初布鲁姆根据其形态而将它分类为粗壮南方古猿。它的牙齿差不多与鲍氏傍人的一样大,而臼齿更像大猩猩的。雄性罗百氏傍人站立时只有4呎高及重54公斤,而雌性站立时则矮于1米及重40公斤。罗百氏傍人明显的是两性异形。罗百氏傍人的脑部平均约有410-530立方厘米大,差不多等于黑猩猩的脑部。有些学者指罗百氏傍人是吃硬的食物,如坚果等,因为它们是生活在林地及大草原。另有研究指它们是杂食性的。而其他学者则指它们只会在有食物压力下吃硬的食物。
相关
- 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是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医学分支称为内分泌学。从广义上讲,内分泌失调可分为三类:内分泌失调通常非常复杂,由于内分泌系统中涉及的反馈机制,可能有的
- 约翰·麦克劳德约翰·詹姆士·理察·麦克劳德(John James Richard Macleod,1876年9月6日-1935年3月16日)是一位苏格兰医师、生理学家。他在1923年与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因为发现了胰岛素,
- 姓名美国仅有非常少的关于命名的法律(英语:Naming laws)。这种自由引起了各种各样的名称和命名趋势。命名的传统在美国文化中的发挥凝聚和沟通的作用。由于美国的文化多样性,姓名和
- 职业危害职业灾害是指在工作场所发生的危害造成工作者疾病、伤害、失能或死亡,依其灾害性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包括化学危害(英语:chemical hazard)、生物性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英语:psy
- 嗜中性白血球中性粒细胞(英语:Neutrophil 或 Neutrocyte,或全称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亦称嗜中性粒细胞或嗜中性多核球,是血液白细胞的一种,也是哺乳动物血液中最主要的一种白细胞。中性
- 陈文泰县陈文泰县(越南语:Huyện Trần Văn Thời),又译作“陈文时县”,是越南金瓯省下辖的一个县。陈文泰县是金瓯省革命烈士陈文泰的故乡。该县即以陈文泰的名字命名。陈文泰县下辖2市
- 汉语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常直接简称为音韵学、声韵学,因用中文表达并省略“汉语”就隐喻指汉语)是研究汉语音韵学,即语音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汉语音韵学研究汉语语音从古至今的变化,因此现
- 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医学或小儿精神医学是精神医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专注于儿童与青少年及其家庭之心理疾患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它主要主要研究心理与社会双重因素(英语:biopsy
- 高科技卫星导航系统高科技,或称高技术、高新,指的是最先进的尖端科技。对于高科技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分类法,到了1960年代,商家为了促销,把只要不是低科技(英语:Low technology)的产品都
- 约瑟夫·李斯特约瑟夫·李斯特,第一代李斯特男爵,OM,FRS(英语:Joseph Lister, 1st Baron Lister,1827年4月5日-1912年2月10日),英国外科医生,外科手术消毒技术的发明者和推广者。李斯特生于厄普敦,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