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巴西南部的圣卡塔琳娜州当前下辖的市镇共有295个。巴西地理统计局(英语:Brazilia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Statistics)于2020年估计,该州人口7,252,502人,占巴西人口的3.425%,在巴西各州及联邦区名列第10;面积95,730.684平方千米(36,961.824平方英里),占巴西国土的1.125%,在巴西各州及联邦区排名第20位。
圣卡塔琳娜海岸原本居住着卡里若人(葡萄牙语:Carijós)。随着人们发现巴西的丰富资源,该地毫无意外成为航海家的探险路线。1515年,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西班牙语:Juan Díaz de Solís)到达该地,发现圣卡塔琳娜岛及大陆间的水域有船只沉没,因而将该水域命名为“迷失湾(Baía dos Perdidos)”。1526年,塞巴斯蒂安·卡伯特在他所发行的地图上,将圣卡塔琳娜岛标记为“Porto dos Patos”。1529年,地名“圣卡塔琳娜”首次出现在迭戈·里贝罗(葡萄牙语:Diogo Ribeiro)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上,而关于该名的来源则有多个说法。随着班代兰蒂斯(葡萄牙语:Bandeirantes)的到来,该地的人口逐渐稠密并受到人们的重视。1637年,弗朗西斯科·迪亚斯·韦略(葡萄牙语:Francisco Dias Velho)于今日的首府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建立城镇。随后的百年内,许多的教堂及城市,如南圣弗朗西斯科及拉古纳等,纷纷建立。1739年,圣卡塔琳娜地区成为葡萄牙在南美洲最先进的据点。1777年,西葡战争(英语:Spanish–Portuguese War (1776–77))期间,西班牙占领圣卡塔琳娜岛,并将葡萄牙人驱逐至大陆,在同年签署《第一次圣伊德方索条约》后才将其归予葡萄牙。1829年,德意志人成为最早到达此地的非葡裔族群,建立布卢梅瑙、若因维利、及布吕斯克等城市。1875年以后,意大利人、波兰人、乌克兰人、及俄罗斯人移居于此地并建立其聚居地。1839年,破衫战争(葡萄牙语:Guerra dos Farrapos)爆发,其主要诉求为使圣卡塔琳娜成为独立于巴西的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Juliana),但在1845年以失败收场。1912至1916年间,该地与巴拉那州爆发边界争议战争(葡萄牙语:Guerra do Contestado)。现今,该州重要的经济活动有林业、农业、食品加工业、旅游业等。
圣卡塔琳娜州划分为7个中级地理区(葡萄牙语:Regiões geográficas intermediárias e imediatas)、24个直接地理区(葡萄牙语:Regiões geográficas intermediárias e imediatas)及295个市镇。若因维利为该州人口最多的市镇,其人口数接近60万,而南圣地亚哥则为人口最少的市镇。拉热斯为该州面积最大的市镇,而邦比尼亚斯则为面积最小的市镇。人口密度最高的市镇为巴内阿里约坎博里乌,而人口密度最低的市镇为上卡庞。
本列表依代码排序,并给出市镇的名称、代码、所属地理区、人口、面积、密度等资料。
若因维利,圣卡塔琳娜州人口最多的市镇。
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圣卡塔琳娜州首府,该州人口第二多的市镇。
布卢梅瑙,该州人口第三多的市镇。图为伊塔雅伊阿苏河(葡萄牙语:Rio Itajaí-Açu)及市中心。
圣若泽,该州人口第四多的市镇。图片背景为圣卡塔琳娜岛。
沙佩科,该州人口第五多的市镇。图为沙佩科机场(葡萄牙语:Aeroporto de Chapec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