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转异构

✍ dations ◷ 2025-10-28 19:43:39 #阻转异构
阻转异构现象是某些分子单键自由旋转受阻时,产生光活性异构体的现象,也可看作是构象异构的一类。其英文名为Atropisomer,来源于希腊文,其中a意为“不”,tropos意为“旋转”。该名称首先由Kuhn于1933年提出。阻转异构体也称位阻光活性异构体,是一类含有手性轴的旋光异构体。与大部分含不对称原子所形成的手性化合物不同的是,含手性轴的旋光异构体不一定非要化学条件才可以互相转化,它们的分子受热具有一定能量后,便有可能形成化学平衡。相比较于构象异构体,阻转异构体必须相对稳定。根据Oki的定义,阻转异构体在某温度下互相转变的半衰期应当大于1000s。最早发现的阻转异构体为四个邻位都被位阻较大基团取代的联苯类化合物(见右图),是在1922年由Cristie发现的。此外,含有特殊取代基的联萘衍生物(如1,1'-联-2-萘酚)、两个脂环烃(如环己烷)相连得到的化合物,或环芬衍生物也有可能产生阻转异构体。天然产物万古霉素以及存在于独尾草科Kniphofia Foliosa根中的knipholone都是典型的阻转异构体。阻转异构体的分离可以通过手性拆分技术,如选择性结晶来完成。具有阻转异构选择性(Atroposelective)的合成通常通过使用手性辅助剂(如CBS催化剂)作用于底物,或借助这两种异构体之间的热力学平衡来达到。下面的合成是一个具有阻转异构选择性的合成。原料二醛与二碘化钐作用,发生分子内的频哪醇偶联反应生成二醇。以甲醇作溶剂,得到产物中的两个羟基都位于平键;以己烷作溶剂,则产物中的两个羟基都为直键。

相关

  • 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研究
  • 吞咽痛吞咽痛 (odynophagia、/oʊ-dɪnˈə-feɪˈjəˌ-jiː-ə/;由 odyno "痛" + -phagō "吞咽") 指当吞咽时所产生的痛感。 可能在口腔或咽喉部感觉到疼痛,而且吞咽障碍可能会或
  • tRNA转运核糖核酸(Transfer RNA),又称传送核糖核酸、转移核糖核酸,通常简称为tRNA,是一种由76-90个核苷酸所组成的RNA,其3'端可以在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之下,接附特定种类的氨基酸。转
  • LTB4白三烯B4(英语:Leukotriene B4)是一种与炎症反应有关的白三烯类物质。它由响应炎症介质的白细胞产生,让白细胞活化并依附在内皮上,允许其穿过组织。在中性粒细胞中,它也是一种强效
  • 古噬菌体科Subfamily Chordopoxvirinae    硫化裂叶病毒SIRV1    热变形菌属病毒4古噬菌体科,Rudiviridae,rudi由拉丁文rudis而来,有小的杆状物之意,其病毒颗粒的形态为杆形,不含脂质
  • 西撒哈拉西撒哈拉(阿拉伯语:الصحراء الغربية‎ Aṣ-Ṣaḥrā’ al-Gharbīyah;西班牙语:Sahara Occidental;柏柏尔语:Taneẓroft Tutrimt)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撒哈拉沙漠西部,
  • 氯化亚汞氯化亚汞(化学式:Hg2Cl2),俗称甘汞,室温下为无味白色至黄色的四方晶系晶体,是汞(I)的氯化物。少量的甘汞无毒,常用于制取饱和甘汞电极,是电化学中常用的参比电极, 也可在医药上用于泻
  • 肥害肥害是由于肥料配制不当,加入过量氮肥或腐熟不充分的有机肥,或根外追肥浓度过高而引起的,使土壤产生盐渍化。
  • No5f14 7s22, 8, 18, 32, 32, 8, 2第一:641.6 kJ·mol−1 第二:1254.3 kJ·mol−1 第三:2605.1 kJ·mol主条目:锘的同位素锘(Nobelium)是一种人工合成元素,符号为No,原子序为102。
  • 官能基官能团(英语:Functional group),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和原子团。根据所含π键的不同,不同的烃基官能团具有不同的性质。卤代烃中含有碳-卤素键,键能随卤素不同而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