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转异构

✍ dations ◷ 2025-11-17 23:36:30 #阻转异构
阻转异构现象是某些分子单键自由旋转受阻时,产生光活性异构体的现象,也可看作是构象异构的一类。其英文名为Atropisomer,来源于希腊文,其中a意为“不”,tropos意为“旋转”。该名称首先由Kuhn于1933年提出。阻转异构体也称位阻光活性异构体,是一类含有手性轴的旋光异构体。与大部分含不对称原子所形成的手性化合物不同的是,含手性轴的旋光异构体不一定非要化学条件才可以互相转化,它们的分子受热具有一定能量后,便有可能形成化学平衡。相比较于构象异构体,阻转异构体必须相对稳定。根据Oki的定义,阻转异构体在某温度下互相转变的半衰期应当大于1000s。最早发现的阻转异构体为四个邻位都被位阻较大基团取代的联苯类化合物(见右图),是在1922年由Cristie发现的。此外,含有特殊取代基的联萘衍生物(如1,1'-联-2-萘酚)、两个脂环烃(如环己烷)相连得到的化合物,或环芬衍生物也有可能产生阻转异构体。天然产物万古霉素以及存在于独尾草科Kniphofia Foliosa根中的knipholone都是典型的阻转异构体。阻转异构体的分离可以通过手性拆分技术,如选择性结晶来完成。具有阻转异构选择性(Atroposelective)的合成通常通过使用手性辅助剂(如CBS催化剂)作用于底物,或借助这两种异构体之间的热力学平衡来达到。下面的合成是一个具有阻转异构选择性的合成。原料二醛与二碘化钐作用,发生分子内的频哪醇偶联反应生成二醇。以甲醇作溶剂,得到产物中的两个羟基都位于平键;以己烷作溶剂,则产物中的两个羟基都为直键。

相关

  • 口腔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牙医学(法语:Dentisterie; 英语:Dentistr
  • 黄热病黄热病(法语:la fièvre jaune ; 英语:Yellow Fever, Yellow Jack, Yellow Plague,俗称黄杰克、黑呕,有时又称美洲瘟疫)是一种急性病毒病。症状通常包括发烧、冷颤、食欲下降、恶
  • 死刑案陪审团死刑案陪审团(英语:Death-qualified jury)是指在美国可以判处死刑的刑事案件中的陪审团。上述的陪审团,其陪审员须具备下列资格:建立这种陪审团时,在“预备询问(英语:voir dire)”期
  • 甲醇中毒甲醇中毒是摄取甲醇造成的中毒。症状包括意识状态改变(英语:Alter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协调能力差、呕吐、腹痛、呼吸有特别的气味,在暴露后十二小时就可能会有视力减退
  • 假病毒科假病毒属 Pseudovirus 半病毒属 Hemivirus假病毒科(Pseudoviridae),又译作伪病毒科,是一种拥有反转录酶的单链RNA病毒。该类病毒主要感染真菌和无脊椎动物。其下有二属:
  • 不育不孕(英语:Infertility)又称不育,是指人类、动物或植物无法透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的情形。对于大部分健康的成熟动植物个体而言,会在生命中的特定时期内有生育能力,不过真社会性物
  • 雅加达雅加达(印尼语、爪哇语:Jakarta),全称雅加达特别首都地域(印尼语:Daerah Khusus Ibukota Jakarta;爪哇语:Laladan Mligi Kitha Krajan Jakarta),是印度尼西亚首都(英语:Capital of Indon
  • 伊拉克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通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西亚—中东地区的共和国。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
  • J01M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1(抗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糖原糖原(英语:glycogen,又称肝糖、动物淀粉)是人类等动物和真菌储存糖类的主要形式;是多糖的一种,由葡萄糖失水(脱水)缩合作用而成。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作为动物和真菌的能量储存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