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陆仁川
✍ dations ◷ 2025-02-24 01:43:05 #登陆仁川
联合国仁川登陆战(朝鲜语:인천 상륙 작전/仁川上陸作戰;代号:铁铬行动(Operation Chromite))是朝鲜战争中一场决定性的进攻及战役。战役开始于1950年9月15日至9月28日结束,在两栖行动中,联合国军通过在敌军后方一系列登陆攻占了京畿道的仁川并突破釜山地区战线,当时参与进攻的联合国军主要是由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所指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组成。仁川战役击退了当时入侵的朝鲜人民军,联合国军接着展开反攻,一连串的胜利向北的进攻于鸭绿江触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干预联军北上攻势。仁川登陆之构想是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爆发后4天的1950年6月29日视察韩国战场后提出的,麦克阿瑟认为朝鲜人民军将会把韩国国军从汉城击退,他认为就算有美国的增援,憔悴、缺乏机动力及装备低劣的韩国国军也不能阻止北朝鲜军队的进攻,他相信只有在敌人后方实施决定性的军事行动才能令局势改善,因此他希望在仁川附近实施登陆以切断人民军之补给线令它失去战斗力,从而赢得战争胜利。为了完成这次庞大的两栖登陆行动,麦克阿瑟要求动用美国海军陆战队远征军,这支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已证明了其实施联合两栖作战之能力,但是,海军仍未在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内及美国国防部长路易斯·詹森(英语:Louis A. Johnson)(又译:路易·强森)的战后裁军行动中恢复过来,事实上,詹森希望取消整个海军及将海军陆战队远征军人数从最高峰时的300,000人缩减至27,000人,很多海军登陆艇及两栖战舰已经被出售、作为废物被拆毁或转移至美国陆军专用,当仓促地重新装备二次大战时期登陆艇、从釜山周边阵地撤出及重新征召的海军陆战队集合在一起后,海军指挥官认为有能力实施这次进攻行动。麦克阿瑟决定使用美国远东司令部(英语:Far East Command (United States))(FECOM)的联合战略及行动组(英语:Joint Strategic and Operations Group)(JSPOG)策划行动,最初之计划令其他将领非常怀疑成功之可能性,因为仁川之自然环境及十分坚强的防御工事,进入仁川有两个航道,飞鱼峡及东航道,它们很容易被水雷封锁,航道的水流十分快及危险—3至8节,然而锚地十分细小及港口被很高的海堤包围,指挥官阿里·G·卡柏写道:“我们列出了每个自然和地理障碍名单-在仁川所有项目都榜上有名。”这些问题,加上朝鲜人民军的进攻,迫使麦克阿瑟取消于1950年7月在仁川登陆的最初计划,蓝心行动。虽然有这些障碍,麦克阿瑟在9月提出了修改的仁川进攻计划:100-B计划,代号“铁铬行动”,詹姆士·杜里海军上将简单总结道:“最好我能说在仁川是不可能的。”,军官们在简介时花了很多时间讨论是否可选择如全罗北道的群山等其它登陆地点,在简报后麦克阿瑟用了45分钟解释选择仁川的原因,他说因为仁川已被严密防守,敌人不会估计到进攻在这里出现,而在仁川的胜利亦可避免因在更北方而出现之严酷冬季作战,联合国军队可在仁川的行动中切断北朝鲜的补给路线,同时仁川被选中因为它接近汉城,福雷斯特 P.谢尔曼海军上将及J·劳顿·柯林斯陆军上将回到华盛顿即批准登陆行动。在仁川的登陆不是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型登陆行动,第一次是在1950年7月18日由美国第1骑兵师在浦项的登陆,但当时行动不是在敌人的占领区内进行,亦没有遇到抵抗。在仁川的主要进攻开始前7天、代号楚蒂·杰克森(Trudy Jackson)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军事情报联合侦察行动中,一组游击队抵达仁川,该队人员由海军上尉尤金·克拉克(英语:Eugene F. Clark)率领在港口入口的永兴一个岛屿登陆,在这里他们将情报发回给美军。在当地居民以及日治时期潮汐记录的帮助下,游击队收集了关于潮汐、淤泥滩、海堤及敌人防御工事之情报,最重要的贡献是重开在班尼岛的灯塔,当朝鲜人民军发现盟军的情报人员已进入半岛后,他们派出了16名步兵实施一次扫荡,尤金在一艘舢板上架起机关枪及击沉了前来进攻的小艇,作为报复,人民军杀死了最多50名曾帮助尤金的平民。在实际登陆进行前,一系列的训练及试验在韩国的海岸与仁川相似的地形进行,这些训练旨在完善登陆船的时间及表现。在登陆部队接近时,数艘联合国军的巡洋舰及驱逐舰炮轰月尾岛及扫除在飞鱼峡航道上的水雷,当加拿大军参加朝鲜战争时,其巡洋舰卡育加号、阿帕切号及苏族号炮轰海岸,快速航空母舰部队实行战斗掩护、封锁及对地攻击之任务,第9驱逐舰中队在美军曼斯菲尔德号率领下,冒着敌人炮火下驶入东航道及进入仁川港,该攻击显示出一场登陆行动即将展开,在月尾岛上的朝鲜人民军军官通知上级,表示其希望将敌人赶入海中。在战役中的小舰队由詹姆斯·贝斯特指挥,他是两栖作战的专家,贝斯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与了很多两栖登陆行动,包括雷伊泰岛战役及诺曼底登陆。1950年9月15日早上6时30分,美军第10军的先头部队在月尾岛北部的“绿滩”登岸,登陆部队包括罗伯特·塔普莱特(英语:Robert Taplett)中校指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5团第3营(英语:3rd Battalion 5th Marines)及第1战车营(英语:1st Tank Battalion)的9辆M26潘兴战车,其中一辆装有火焰喷射器(火焰喷射坦克)及另外两辆装有推土机片,登陆部队使用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及制造的坦克登陆舰进行登陆,在日出前占领全岛,联合国军只有14人死伤,朝鲜人民军的伤亡包括超过200人阵亡及136人被俘,主要造成伤亡的是第918炮兵团的炮击及第226独立陆战团的正面进攻,在绿滩之登陆部队一直等待至下午7时50分潮涨,使其他部队可以登陆,在这段时间内,大规模的炮轰及轰炸沿着布满反坦克地雷的滩头阵地进行,以阻止人民军之反攻,第二登陆波将转向在“红滩”及“蓝滩”进行。人民军没有预料到联合国军进攻仁川,在绿滩的战事前,其预计主要的进攻将指向群山(可能由于美国的反情报网误导),结果只派出少量部队往仁川,而且他们来得太迟,在联合国军到达红滩及蓝滩后才到达,而已经在仁川的守军亦被克拉克的游击队削弱,凝固汽油弹的轰炸亦破坏了主要弹药库,总共有261艘船涌入港内。红滩登陆部队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5团(英语:5th Marine Regiment (United States))使用梯子爬越海堤作战,当压制了朝鲜人民军之抵抗后,他们打开了通往月尾岛的堤道,令坦克可以从绿滩加入战斗,在红滩之部队共有8人阵亡及28人受伤。由刘易斯·伯韦尔·普勒指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团(英语:1st Marine Regiment (United States))在远离之前两个海滩南面的蓝滩登陆,当他们到达海岸时,几门人民军大炮的综合火力击沉了一部两栖登陆艇,破坏性的炮轰及轰炸压制了朝方防守,当他们最后到达时,在仁川的人民军已经投降,因此蓝滩的联合国军只付出很少代价及遇到微弱的抵抗,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团付出很多时间以增强滩头阵地的防御及准备向内陆进攻。在清除仁川的朝鲜人民军抵抗后,补给及增援的行动立即开始,海军工兵营及水中爆破大队(UDTs;海豹部队前身)已经到达与海军陆战队一起在绿滩建设了浮筒码头及清除了水中的残骸,码头是用来卸下余下的两栖登陆艇。由金日成在联合国军登陆后所写的文件指出:“原本的计划是在一个月内结束战争,我们不能消灭4个美军师团...我们因联合国军、美国空军及海军的出现而感到震惊。”9月16日,朝鲜人民军知道了他们的错误,派出6辆T-34型坦克到滩头阵地,联合国军立即作出反应,VMF-214中队(英语:VMA-214)的2架F4U海盗式战斗机攻击了这些坦克,空中攻击消灭了敌人一半的坦克纵队,,但是却损失了一架飞机,由M26潘兴型坦克发动之反攻消灭了剩下的北朝鲜装甲师及清除了攻占仁川的道路。9月19日,美国陆军工兵修复了通往内陆长8英哩(13公里)的铁路,金浦机场已被攻占及运载燃料及军械的运输机开始飞入在仁川的机场,海军陆战队继续卸下补给及增援,到9月22日,他们已卸下6,629辆车辆、53,882名士兵及25,512英吨(23,000 公吨)补给品。与在仁川快速取得的胜利相反,对汉城的进攻十分缓慢及付出很大代价,北朝鲜军派出另一中队的T-34型坦克发动反攻,它们落入陷阱及被击毁,亦派出一些雅克式战机轰炸仁川港,但只造成轻微损失。北朝鲜军尝试阻击联合国军的进攻以争取时间增援汉城及从南面撤出部队。虽然有警告在攻占汉城的过程上令北朝鲜军可从南方逃走,麦克阿瑟觉得他要尽快兑现之前向韩国政府收复首都的承诺。第二天,运载美军第7步兵师的船只到达仁川港,巴尔将军渴望指挥部队阻击敌军从汉城南面发起之行动,9月18日早上,该师第32步兵团的第2营在仁川登陆及该团余下的单位在该日晚些时间登陆,第二天早上,第2营已向一个海军陆战队营所攻占在汉城右边的据点移动,同时,第7步兵师的第31步兵团在仁川登岸,守卫汉城南部高速公路的任务在9月19日下午6时交给第7步兵师负责,它在汉城市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在战役前,朝鲜人民军只有一个战斗力不强的师在汉城驻守,该师大部分守卫在汉城南部。麦克阿瑟亲自监督了第1陆战团在通往汉城的路上与北朝鲜军的战斗,铁铬行动的指挥权交给了美国第10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中将,阿尔蒙德的目标是在9月25日拿下汉城,刚好是战争爆后3个月的时间,9月22日,美国海军陆战队进入汉城以寻找坚强防守之据点,他们在逐屋争夺战中付出较大伤亡,由于渴望宣称汉城的光复,阿尔蒙德宣布该城在9月25日收复,虽然海军陆战队仍然进行逐屋争夺战(在北部郊区仍可听到枪声及炮火声)。9月16日,美军第1骑兵师和第2步兵师配合仁川登陆,从釜山防御圈内发起反攻,18日渡过洛东江,突破了人民军的防线。金日成的部队开始混乱地向北撤退。26日,骑兵师的林奇特遣队以坦克连为先导,在1天中疾驰106英里,与阿尔蒙德的部队在水原附近会合。至此仁川战役基本结束。
相关
-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种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累积过程。其基本要素除了包括经济成长所带来的总量产出与收入结构变化外,经济结构的变迁、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与福利改善、社会政治体制的变
-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统计暨普查局(简称:统计局,葡萄牙语: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de Estatística e Censos,葡文缩写:DSEC)是指导、协调、综合、执行及监察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活动之行政机关。前身
- 布若卡区布洛卡区(英文:Broca's area)也译为布罗卡区是大脑的一区,它主管语言讯息的处理、话语的产生。与韦尼克区共同形成语言系统。布若卡氏区与韦尼克区通常位于脑部的优势半脑(通常位
- 伊比利亚-罗曼语支伊比利亚罗曼语支(Iberian Romance languages) 是指罗曼语族中发展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语言,起源范围包括西班牙、葡萄牙、直布罗陀、安道尔和法国南部。最具代表性的伊比利亚罗曼
- 士绅绅士指一种社会阶级。绅士,系指在地方上有钱、有文化、有声望、有社会地位的一个特殊阶层,主要由科举已考取,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有文化的地主、赋闲或解职退休归乡的前任官吏
- 帝王世纪《帝王世纪》,西晋皇甫谧所撰,原书已轶,现存十卷为后世辑本。记述自三皇至汉魏历代帝王世系、年谱及其事迹的史学专著。此书为司马迁《史记》后,第二部系统记述历代帝王世系的史
- 1-十六烷醇1-十六烷醇,是一种脂肪醇,分子式为CH3(CH2)15OH。在室温下,1-十六烷醇为一蜡质的白色固体或薄片。由于它最初是从鲸油提炼分离出来的,因此有“鲸蜡醇”之别名。1-十六烷醇于1817
- 致癌性致癌物质(英语:Carcinogen)是指任何会直接导致生物体产生癌症的物质,包括化学物质、病毒、放射性核素等。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会直接或间接使机体细胞受到损害,导致生物大分子异常
- 蝶啶蝶啶是一种在生物体内的化合物,与单麸胺酸组合之后会成为叶酸。蝶啶属于杂环化合物,且拥有许多取代作用后的变异产物,例如在生物体内有重要作用的蝶呤(pterins)和黄素(flavins)。
- 魁 龄魁龄(满语:ᠺᡠᡳᠯᡳᠩ,穆麟德:kuiling,1815年-1878年),字梦符,号华峰,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人,世居雅尔湖地方,清朝政治人物。曾任左都御史。光绪元年九月己亥,接替崇纶,担任清朝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