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黎各鹦鹉

✍ dations ◷ 2024-12-23 06:25:57 #IUCN极危物种,亚马逊鹦鹉属,波多黎各动物

波多黎各鹦鹉(学名:),又名波多黎各亚马逊鹦鹉或波多黎各亚马逊鹦哥,是波多黎各特有的一种鹦鹉。它们长28-30厘米,主要呈绿色,前额红色,眼圈白色。其下有两个亚种,但已灭绝的库莱布拉绿鹦鹉的独特性却受到质疑。它们的最近亲据信是古巴鹦鹉及白眶亚马逊鹦鹉。

波多黎各鹦鹉3-4岁就会达至性成熟。它们每年会繁殖一次。雌鸟生蛋后就会留在巢中孵蛋,直至孵化出雏鸟。雏鸟由双亲喂养,60-65日大就会换羽。它们主要吃花朵、果实、叶子、树皮及花蜜。

波多黎各鹦鹉是波多黎各唯一的特有种,且被列为极危。它们的数量于19世纪至20世纪间因失去原有的栖息地而大幅下降。它们已从维埃克斯(Vieques)及莫娜岛(Mona Island)上完全消失。于1968年开始展开了保育计划,免得它们灭绝。于2006年,估计其野外数量有34-40只及饲养的143只。

波多黎各鹦鹉是由荷兰鸟类学家皮耶特·博塔埃特于1783年描述。它们属于亚马逊鹦鹉属,美国鸟类学者协会(American Ornithologists' Union)给予它们鹦鹉的称谓,故名波多黎各鹦鹉。当地原住民给它们拟声的名字,以它们飞行时的叫声来称呼它们。

波多黎各鹦鹉其下有两个亚种:

由于没有证据显示西印度群岛以往是连接在大洲之中,故假设所有原住的鸟类都是源自从其他地区而来的迁徙者。一些细小的物种未能跨越大幅的海洋,但鹦鹉却能飞越海洋。大部分加勒比地区的鸟类都是来自中美洲、北美洲及南美洲。在加勒比地区的亚马逊鹦鹉属可以分为两类:在大安地列斯群岛的5种中型物种及在小安地列斯群岛的7种大型物种。所有在大安地列斯群岛的类群都有相关的特征,如绿色的身体及白色的眼圈。故学者认为大安地列斯群岛的亚马逊鹦鹉属都是银顶亚马逊鹦鹉的后裔,而波多黎各鹦鹉、古巴鹦鹉及白眶亚马逊鹦鹉形成一群逐步合一的类群。

银顶亚马逊鹦鹉

黑嘴亚马逊鹦鹉

黄嘴亚马逊鹦鹉

白眶亚马逊鹦鹉

古巴鹦鹉

波多黎各鹦鹉

大安地列斯群岛亚马逊鹦鹉属的分支

英国鸟类学家戴维·拉克(David Lack)认为波多黎各鹦鹉是从白眶亚马逊鹦鹉演化而来,但却被指忽略了波多黎各鹦鹉与黑嘴亚马逊鹦鹉的相似性。后来发现单靠大小及颜色不足以确定演化的关系,因为同一物种内也会出现颜色的变化。故此确定了波多黎各鹦鹉与黑嘴亚马逊鹦鹉有着同一的祖先。种系发生学的研究显示波多黎各鹦鹉较为接近白眶亚马逊鹦鹉及古巴鹦鹉。

波多黎各鹦鹉长28-30厘米,重250-300克。它们在亚马逊鹦鹉属算为细小,但在大安地列斯群岛类群中算为正常。它们并没有两性异形,雄鸟及雌鸟主要都是呈绿色,有蓝色的羽毛边。初级飞羽及主要翼毛都是深蓝色的。羽毛的颜色在不同部位有所不同:翼底为鲜蓝色,尾羽底为黄绿色,上身的较淡色,前额红色,眼圈白色。瞳孔褐色,喙呈灰色,脚呈黄色。除了DNA测试外,雄鸟及雌鸟只有从繁殖季节的行为差异来辨认。雏鸟的羽毛像成鸟。

波多黎各鹦鹉在西班牙殖民以前的分布并不清楚,但几可肯定的是十分丰富及广泛分布。另外有些证据显示它们也栖息在其他附近岛屿,如安提瓜、巴布达及处女岛。早期的数量估计分野很大:一些指它们曾有超过100万只,而其他的指只有10万只。西班牙统治的头150年间,人类的数量很少,到了1650年,岛上人口就有880人,而它们的数量依然丰富。1650年后,人类活动急增,到了18世纪,它们的数量开始受到影响。

最初的人类活动并不对波多黎各鹦鹉构成严重威胁。泰诺族人会捕猎它们,但也没有影响它们的数量。过往200年来,很多因素造成它们的衰落,包括农业发展、建设道路和水坝、及捕猎作为宠物。到了19世纪下半叶,大部分波多黎各鹦鹉所栖息的森林都被清除来种植糖、棉花、谷物及米。波多黎各鹦鹉于是以谷物作为食物,故被视为害虫而被猎杀。随着农业的扩张,它们很多栖息地消失,数量亦下降。

波多黎各鹦鹉以往分布在所有海拔的旧生林、树穴、山崖及其他低地的环境。后来只有中等海拔的瓜亚塔卡及亚巴荷河森林,并高海拔的Carite森林出没。1900年代的解释指它们从卢奎约(Luquillo)森林及卡耶伊山脉(Sierra de Cayey)迁往主岛上觅食。同期,它们已从库莱布拉岛、维埃克斯及莫娜岛消失,只存在于5个位点:两个在喀斯特,两个在高山的雨林,一个在云雀热带雨林的红树林。喀斯特地区的其中一个位点,位于波多黎各的西北部,是它们的天堂。另外在圣塞巴斯提安与莫罗维斯之间的地区,是一大群波多黎各鹦鹉的家园。一些小群在被破坏的森林中继续生活,但由于不足以支持它们的发展,它们最终只在中科迪勒拉山脉及未被破坏的森林地区生活。到了1940年,它们只生活在卢奎约的原生林。它们现时分布在海拔396-823米的地方。由于它们需要成熟的森林来筑巢繁殖,故它们不会在矮林及次生林出没。

到了1950年代,野外只有200只波多黎各鹦鹉;于1975年,就只余下13只。它们的数量自此回升,于1989年,估计数量有47只。但于1989年9月因雨果飓风吹袭波多黎各东北部,对它们造成严重打击,数量估计只有23只。于2004年,野外的数量约有30-35只,相信长远趋势稳定。它们现时分布在16平方公里大的地区,是它们以往的0.2%。

波多黎各鹦鹉是白天活动的鸟类,一般会在日出后个半小时开始。它们在巢中很神秘,以其绿色的羽毛作为伪装。但在巢以外,它们经常发声及很嘈吵。它们飞行时拍动双翼的位置较体轴为低,与一般鸟类的不同。它们可以飞得很快,最高速达每小时30公里,且在空中十分灵活,可以避开掠食者。它们会一对一起觅食的。夫妻及已换羽的幼鸟会倾向一同生活。

波多黎各鹦鹉是草食性的,主要吃冠层的花朵、果实、叶子、树皮及花蜜。它们甚至可以吃多达60种不同的食物。它们一般会选择吃眼前的果实,每次只吃一个。它们会用脚抓起食物,每8-60秒才会吃另一个。

波多黎各鹦鹉是一夫一妻制的,只有在一方死后或离开才会另觅伴侣。雄鸟会因雌鸟受伤而离开,与身体较健康的交配。它们求爱的方式不明,但似乎会有弯身、展翼及尾巴等动作。

波多黎各鹦鹉会筑巢在树穴中,尤其是鞣木。这种树有天然的树穴,可以提供保护及水分。它们也会在人工的木箱中筑巢。它们的巢离地面约7-15米高。雄鸟会先行寻找筑巢的地方,最后由雌鸟来决定。一旦选出地点,雄鸟及雌鸟会观察及清洁。它们的巢并没有其他围边物料。

野外的波多黎各鹦鹉4岁就达至性成熟,饲养的则为3岁。它们每年会繁殖一次,介乎于1月至7月间的旱季。交配似乎是与食物有关,有可能是性交的扣板。它们交配的姿势与其他亚马逊鹦鹉属无异,雄鸟会以单脚站立,另一脚放在雌鸟背上。接近生蛋的时候,它们会留在巢中较多时间,雄鸟负责觅食。雌鸟每次生2-4只蛋,孵化期为24-28日。除了抵抗掠食者或雄鸟未有带来食物,雌鸟很少会离开巢穴。雏鸟由双亲喂养,孵化后60-65天就可以离开巢穴。在下一个繁殖季节前,雏鸟都要跟在双亲及受它们照顾。

波多黎各鹦鹉是高度群居的,而在接近巢穴时则是地盘性的。地盘一般为50米大。它们在近巢穴时是极度戒备的,离开巢穴时会很缓慢及寂静,避免吸引了掠食者。它们会大叫及作出实质的攻击来保护巢穴。

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局于1967年将波多黎各鹦鹉列为濒危。当时它们的数量只有70只。于1968年开展了野外复原的计划。到了1972年只余下16只时,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局开始饲养及哺育波多黎各鹦鹉。于2006年就成功孵化出39只,并放生了22只。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自1994年起将波多黎各鹦鹉列为极危,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也作出保护,禁止非法的国际贸易。

人类活动及失去栖息地都是波多黎各鹦鹉衰落的主因。它们的天敌包括有红尾�、巨翅�、游隼及珠眼嘲鸫。另外,入侵的意大利蜂、白眶亚马逊鹦鹉、黑鼠及红颊獴都与它们争夺筑巢的地方,后两者更会吃它们的鸟蛋及雏鸟。

原本自然灾害对数量丰富的波多黎各鹦鹉并不是一种威胁,但它们的数量急速减少下,这些灾害就对它们造成沉重打击。雨果飓风于1989年9月横跨了它们的分布地,令它们的数量由47只减至23只。

1968年实行波多黎各鹦鹉的复原计划,是透过培育两个野外群落、保护栖息地及控制掠食者等,来将它们的保育状况降级。于1973年,在卢奎约就有一个饲养的群落。另一个饲养群落则是于1993年设立的。

相关

  • 颚部颚(英语:Jaw),在解剖学中,指在嘴部入口处相对的铰接式结构,最常见的用途是用来进食与咀嚼食物。在大多数的动物身上,都拥有这个解剖结构。在人体解剖学中,又称颌,指嘴部的上下骨骼与
  •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阿斯图里亚斯女亲王奖(西班牙语:Premios Princesa de Asturias),前身为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西班牙语:Premios Príncipe de Asturias,1981年-2014年)是于1981年由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基
  • 北太平洋暖流北太平洋洋流(英语:North Pacific Current),或称北太平洋漂流,是一股位于太平洋约北纬40度左右的洋流,为北太平洋近极环流的一部分。北太平洋洋流是由沿着日本东部海岸北向的黑
  • Noonan syndrome努南氏综合征(Noonan syndrome)为一相对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该病得名自小儿心脏科医师贾桂琳·努南。该病的症状类似透纳氏症,但可能发生于男性及女性。努南氏综合征常
  • 益达胺益达胺(Imidacloprid)又名吡虫啉,是新一代类尼古丁超高效杀虫剂,纯品呈无色无味的晶体。主要破坏昆虫的神经系统功能。对昆虫具有广谱、高效、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哺乳动物、
  • 伊朗国徽伊朗国徽由当时的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在1980年5月9日核准。由两个词语:安拉和清真言中的“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组成。前者简化为一个叠音符号,后者以四面新月和剑的形式呈现。整
  • 三甲基䏲三甲基䏲是一种有机锑化合物,化学式为Sb(CH3)3。它是一种无色、能自燃的有毒液体。它可在富锑泥土中由厌氧细菌生产出来。
  • 古泽明古泽明(日语:古澤 明/ふるさわ あきら  ?,1961年12月1日-),日本物理学家,专长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紫绶褒章表彰。古泽明于1961年诞生于日本埼玉县。1984年东
  • 中二病中二病(日语:中二病、厨二病),简称中二,是源自日本的网络流行语,泛指一种自我认知心态,用以形容一些经常自以为是地活在自己世界或做出自我满足的特别言行的人,是青春期特有的价值观
  • 曼弗雷德交响曲《曼弗雷德交响曲》(英语:Manfred Symphony,俄语:Симфония «Манфред»),作品58,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作的交响作品。这是柴可夫斯基唯一没有编号的交响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