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tyle=text-decoration: overlineb/font

✍ dations ◷ 2025-02-23 10:20:32 #<font style="text-decoration: overline">b</font>
底夸克是带有电荷−1⁄3 e的 第三代夸克,又称为美夸克。虽然量子色动力学描述每一种夸克的方法都很类似,由于底夸克带有很大的裸质量(英语:bare mass)(约为7000420000000000000♠4.2 GeV/c2,:135稍微多过质子质量的四倍),而且CKM矩阵的元素Vub与Vcb的数值很小,因此底夸克拥有独特的标签。当做实验时,使用一种称为底贴签(英语:b_tagging)的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辨识出它的踪迹。由于CP破坏涉及到三代的夸克,因此研究CP破坏比较合适使用的粒子是含有底夸克的介子。BaBar实验、Belle实验与LHCb实验都正在进行这类实验。几乎所有顶夸克的衰变都会产生底夸克,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也常会产生底夸克。1973年,为了解释CP破坏,物理学者小林诚与益川敏英预言底夸克的存在。海姆·哈拉里(英语:Haim Harari)在1975年将这粒子命名为底夸克。费米实验室的利昂·莱德曼研究团队于1977年做通过粒子碰撞实验制成 底夸克偶素,从而发现底夸克。 由于“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并预测了至少三大类夸克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小林诚与益川敏英荣获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一些学者称底夸克为“美夸克”,但至今为止,“底夸克”仍旧是最常用的名称。通过弱相对作用,底夸克可以衰变为上夸克或粲夸克。这类衰变被CKM矩阵所抑制(Vub=0.0040、Vcb=0.04,数值很小)。底夸克很想衰变为顶夸克(Vtb=0.9991),但是由于底夸克的质量小于顶夸克,因此不能衰变为顶夸克,所以,底夸克的平均寿命为比较长的1.3×10−12 s,而每当底夸克衰变时,它比较常衰变为粲夸克。 :327-329以下列出一些含有底夸克的强子:

相关

  • 阿拉伯非洲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对,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苏丹热带草原以北广大区域。联合国定义的“北非”,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包括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
  • 美国化学学会美国化学学会(英语: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简称为ACS)是一个化学领域的专业组织。1876年于美国纽约大学成立,现有157,000位来自化学与化工界各个分支的会员,总部位于华盛顿哥
  • 左传《左传》是古中国华夏先民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十三经》中篇幅最长,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
  • 多细胞动物多细胞生物是指由多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其分化的细胞各有不同的、专门的功能。大多数可以使用肉眼看到的生物是多细胞生物。 所有多细胞生物都属于真核生物。多细胞
  • 三名制命名法在分类学上,三名法(英语:Trinomial nomenclature)指针对低于种的分类单位所采用的命名方式。动物学和植物学中的三名法有差异。对于动物来说,只有一个物种以下的分类层级──亚种
  • 拉美西斯四世拉美西斯四世(Ramesses IV)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二十王朝的第三任法老。他在登基成为法老前的名字估计是Amonhirkhopshef。他是拉美西斯三世的第五个儿子,在拉美西斯三世在位的
  • 欧洲联盟基本条约本文是 欧洲联盟的政治与政府 系列条目之一欧洲联盟诸条约(英语:Treat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为一系列于欧盟成员国间所缔结的国际条约,这些条约为欧盟中具有如同宪法地位的
  • 阿基坦阿基坦(法语:Aquitaine),是法国西南部一个大区的名称,共有多尔多涅省、吉伦特省、朗德省、洛特-加龙省、比利牛斯-大西洋省等行政区。阿基坦面积为41,308平方公里,占全法国总面积
  • d̪ð浊齿无咝塞擦音是一种辅音,被使用于一些口语中。国际音标写作⟨d͡ð⟩、⟨d͜ð⟩、⟨d̪͡ð⟩或⟨d̟͡ð⟩。此音常常是/ð/的同位异音。浊齿无咝塞擦音的特征包括:当符号
  • 英属印度诸省在印度次大陆,历史上官方根据统治的需要以“省”(Province)名作为一级行政区存在的时间,从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到1950年印度宪法颁布生效不到一百年。1947年印度独立,印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