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音第二式
✍ dations ◷ 2025-10-30 23:34:33 #注音第二式
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或称注音第二式、注音二式、国音二式,是中华民国在1980、90年代采用的译音系统。注音第二式属于国语罗马字拼写方案,中华民国教育部出面邀集学者进行修订,1986年正式公布。中国自从明朝末叶海禁大开之后,欧西人士纷纷东来,或传教,或经商,或敦睦邦交;为便于学习中文,采用欧西a b c d e等字母以拼注中文汉字之读音,于焉开始。万历年间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马窦之著“泰西字母”,天启年间传教士金尼阁之著“西儒耳目资”,系统渐趋完整。清朝以后,英国使华外交官威妥玛著“语言自迩集”,所制订之威妥玛拼法,流传尤广。举凡教会、外交界、邮政、海关、新制学堂及学习华语者,竞相采用,今民间所采用之人名地名译音,仍多为威妥玛拼法。民国建立后,教育部有鉴于国语文统一读音之重要,乃于民国7年(1918年)11月公布国语注音ㄅ、ㄆ、ㄇ、ㄈ等,即今之注音第一式。嗣复鉴于东西洋交通日渐频繁,罗马字译音之使用范围日广,乃于民国17年(1928年)9月由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另公布国语统一会委员钱玄同、赵元任、林语堂、黎锦熙、刘复、汪怡、周辨明等所制订之“国语罗马字”,以资应用。民国29年(1940年),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决议改“国语罗马字”名称为“译音符号”。“译音符号”设计精密,但因其四声拼法变化较为复杂,初学颇感不便,公布虽将近60年,却未能普遍使用。教育部为因应外籍人士及华侨子弟学习中国语文之实际需要,乃于民国73年(1984年)1月邀请内政部、国防部、外交部、中央研究院、国语推行委员会以及国内各语文中心与各大学之语音学教授多人,举行座谈会,交换意见。决定仍以民国政府原先公布之译音符号为本,予以修订;并推举国内实际从事国语文教学及对语音学有研究之专家学者张希文、李壬癸、李鍌、王天昌、张孝裕、何景贤、李振清、吴国贤、陈进成、刘兴汉、刘森、陆震来等十二人,于2月28日成立专案研究小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由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常务委员李鍌教授为召集人,王天昌教授负责纪录整理。研究小组经多次集会讨论,就原公布之译音符号,分别与威妥玛式、耶鲁式、林语堂式,及国内外可能见到之其他拼法,逐一比较其优劣繁简,决定下列三点:一、以民国政府原先制订公布之译音符号声母韵母基本拼法为准,略作修订;二、改用现今通行之四声调号以表示四声;三、修订后之译音符号,定名为“国语注音第二式”,以与国语注音第一式并行于世,俾应教学所需。教育部依据研究小组拟订之草案,先行于民国73年(1984年)5月10日公告试用一年。试用期间仍陆续搜集各方意见,交由研究小组审议讨论取决,再作修改。定稿后乃于民国75年(1986年)1月28日正式公告,并与ㄅㄆㄇㄈ等第一式列表对照;另附拼法说明12条供国内外各界人士采用。“国语注音第二式”是中文译音符号的一种,也就是把中文字翻译成拉丁文字如英文的书写方式。它最大的优点是依国语发音直接译写,而非意译,并且加注声调,让人一目了然。
相关
- 时间生物学时间生物学(英语:chronobiology;字首来自希腊语chronos,指时间)又译生物钟学,广为人知的生理时钟。是一门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与时间有关的周期性现象,或曰这些现象的时间机
- 病原学病原学又称为病因学是形成疾病的因素。因为不同性质的病原,大致上可以分成直接病因与助因两类。直接病因最常见的是创伤,或者是因为感染或辐射暴露导致的疾病。直接病因不一定
- 反应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英语:reactive arthritis)之前称为莱特氏综合征(英语:Reiter's syndrome),是一种发炎性关节病变,是一种无菌性的关节炎。身体某个部位接触细菌、披衣菌等微生物,产生尿
- 美国独立美国革命(英语:American Revolution)泛指北美十三殖民地脱离大英帝国,并创建美利坚合众国的一连串事件与思潮。历史学界普遍视1760年代的抗税运动为美国革命的源头,经历美国独立
- 鼻敏感过敏性鼻炎,又称为鼻敏感、干草热、花粉热、花粉症或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是因为免疫系统受到空气中的过敏原影响而导致的鼻炎症状。征兆和病症包括流鼻涕或鼻塞、打喷嚏、眼睛的
- Ne1s2 2s2 2p62, 8蒸气压第一:2080.7 kJ·mol−1 第二:3952.3 kJ·mol−1 第三:6122 kJ·mol−1 (主条目:氖的同位素氖(旧译作氝,讹作氞)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Ne,它的原子
- 环状物种环物种(英语:Ring species)是指生物学中一个物种因地理区隔(如湖泊、山岳、峡谷)等因素而沿着该区隔繁衍产生多个亚种,各相邻亚种之间有着连续性的基因变化,当此一连续亚种之首尾物
- 卢比安纳卢布尔雅那(Ljubljana,斯洛文尼亚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
-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英语:Carbon Nanotube,缩写为CNT)是在1991年1月由日本筑波NEC实验室的物理学家饭岛澄男使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从电弧法生产碳纤维的产物中发现的。它是一种管状的碳
- 电脑软件软件(英语:software)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电脑数据和指令,是电脑中的非有形部分。电脑中的有形部分称为硬件,由电脑的外壳及各零件及电路所组成。电脑软件需有硬件才能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