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德

✍ dations ◷ 2025-08-13 02:20:17 #1496年出生,1554年逝世,嘉靖二年癸未科进士,明朝哲学家,明朝心学家,明朝儒学学者,明朝户部主事,明朝吏部郎中,明朝刑部员外郎,明朝翰林院编修,明朝国子监

欧阳德(1496年-1554年),字崇一,号南野。中国明朝学者、心学家、江右王门学者,王守仁门人。江西泰和县人。

欧阳德青年时在虔台从师王守仁,屡不应试。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长期讲学,有“南野门人半天下”之誉。转任刑部员外郎,以学行改任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尚宝司卿,转太仆寺少卿,寻出为南京鸿胪寺卿。后历任太常寺卿、太常卿掌祭酒事、礼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事。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曾恳请嘉靖帝建皇储,认为裕王朱载坖不当出外藩。学务实践,不尚空虚。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与徐阶、聂豹、程文德等于京师灵济宫讲良知之学,赴会者五千人,其盛况为数百年所未有。他以宿学居显位,遇事持正,能引荐后进。晚年受知于嘉靖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卒,将获重用之时去世,年五十九。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著作有《欧阳南野集》三十卷。

欧阳德从学王守仁,服膺“致良知”之学,其学强调真知实践。主张良知产生万物,认为“良知必发于视听思虑,视听思虑必交于天地人物”,“夫人神发为知,五性(喜怒哀乐视听言动等)感动而万事出”。当时罗钦顺以为言“吾心之良知即是天理”,是以知觉为性,与佛家无异。欧阳辩认为“知觉与良知,名同而实异”,强调良知与知觉、良知与意的区别。他以“良知”为道德本体,认为良知作为人的本性与知觉有本质区别。“良知”是道德观念,是对道德的认识能力;“知觉”是一般感知活动,“故就视听言动而言,统谓之知觉。认为视听言动皆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未必其皆善”;意有妄意、私意、有善意。知觉和意不可谓之情理。在动静关系上主张“良知无动无静”“动静两忘,然后为得。”。对于“格物致知”,欧阳德既理解为致事物之知,认为“离事物则无知可致”;又理解为致良知之虚,认为“良知本虚,致知即致虚”。欧阳德突出主体作用,扩大至本体论立论。

相关

  • 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API)是反映空气污染物,如最常见的氮氧化物、悬浮粒子(来自汽车)和二氧化硫(来自工厂)水平的一个指数,一般是根据实际污染物观测值并用特定公式算
  • 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为一种运输动力的无人地面载具。作为自动化载具,自动驾驶汽车不需要人类操作即能感测其环境及导航。完全的自动
  • 山鹑中华鹧鸪(学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又称中国鹧鸪、越雉、怀南。属鸡形目雉科鹧鸪属。鹧鸪头顶羽毛为黑色,有褐色及黄色斑,身体大多为黑色,有很多圆形白色斑点,下身的斑点较大
  • 囗部囗部,是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三十一个(三划的则为第二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囗部归于三划部首。囗部将上下左右包合起来,形成全包围结构为部字。且
  • 奥勃良奥勃良(英语:O'Brien)是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中的人物。奥威尔在小说中没有提到过他的名字。 温斯顿·史密斯觉得他有一种奇怪的吸引力和可信任感,并认为他正
  • 卢英德卢英德(英语:Indra Krishnamurthy Nooyi,1955年-),又译因德拉·努伊,百事公司首位亚裔女执行长。2018年,从百事公司退休。1955年生于泰米尔纳德邦马德拉斯(今金奈),毕业于当地基督学院
  • 陈学夔 (嘉靖进士)陈学夔(?-?),字汝谐,广西庆远府宜山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广西乡试第三十名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式丁未科会试第一百二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九十八名进士。被授为江夏令,后拜为福
  • 埃尔顿·费祖拉乌厄尔顿·费祖拉乌(Erton Fejzullahu,1988年6月9日-),是一名出生在南斯拉夫米特罗维察的科索沃裔的瑞典职业足球运动员,持有科索沃、阿尔巴尼亚和瑞典三国护照,司职前锋或左边锋。现
  • 方先知方先知(1962年11月-),湖南平江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汉地质学院毕业,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历任湖南省地矿局408队技术员、助理工程师、总
  • 虞炳烈虞炳烈(1895年12月25日-1945年3月1日),字伟成,江苏无锡人。教授、建筑师。1895年12月25日出生于无锡祖屋孝友堂,其父虞鸣皋是师爷,长期在外地,在虞炳烈出生前三个多月病逝。1904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