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利用

✍ dations ◷ 2025-05-16 21:08:27 #再利用
重复使用指一个物品使用一次以上,包括两种方式:一般情况下,是以同样的功能使用同一个物品;或是重复使用在新的功能上,赋予物品新生命。跟它相对的概念是“回收”,即将物品分解成原料,用在制造新的物品上。因为只要把还有用的产品挑出来替换,不必再加工,所以重复使用能省下时间、金钱、能源和资源。就更广泛的经济层面而言,重复使用为收入有限的个人或组织提供品质更好的产品,同时创造了就业机会和商业活动,有助于经济。从历史上看,财务动机是推动重复使用主要动力之一。在发展中世界,这个动机可能导致极高度的重复使用,不过随着工资和消费需求的上升,用完即弃的产品取得更为方便,使得富裕的国家里,对低价值物品(如包装)的重复使用是不经济的,以致于很多重复使用的专案就此消失。当前环保意识的发展,正在逐步改变态度和法规,如新的包装法规,已经逐渐开始扭转这种情况。重复使用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送上门的牛奶,是用旧的瓶子重新填装;其他的例子包括:再生胎,或是运输包装上,以可重复使用的塑胶盒取代一次性的纸盒或纸箱重复使用有一些潜在的优点:缺点也很明显:这些服务可以方便将那些不必要但完好可用的材料和设备,从一个实体交易到另一个手上。受益于此项服务任一方(如捐助者,销售者,接受者,或买方)的实体,可以是企业、非营利组织、学校、社会团体或个人。它们有的提供实体空间(如再生中心),有些则只提供媒合服务(如虚拟交易)。再生中心一般都会提供仓库和卡车,接收捐赠来的材料,并使其可供重新分配或出售。相反地,虚拟交易平台并没有实体空间或卡车,而是让使用者在一个线上的物流网站上,发布他们可提供的或所需的(免费或低价)物品清单。工作人员会透过不接管的方式,去促成这些材料的交流。回收跟重复使用的区别是:回收是把东西分解成原物料,用以制造新的物品,而不像重复使用是保持物品的完整性。由于这个额外的处理需要能源,所以根据经验法则,重复使用比回收更为环保(减量、重复使用、回收);不过,对已经损坏、磨损或其他不适合再利用的东西,回收还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另外,在回收与重复使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中,运输排放量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某些需要长时间、长运输距离的情况下,回收比起重复使用来说,是更审慎的做法。通常产品在设计阶段时,就先确定是重复使用比较有效、回收之比较有效或是两者皆无效,并据此产生一份综合的生命周期分析。除了大量对物理资源的再利用的讨论之外,现在有个强力的论述,在于资讯上的重复使用。尤其是针对电脑和互联网驱动软件的程式码,也包括说明如何使用新设备的文件档。它建议可以装设一种“可被学习管理系统重复使用”的学习元件库,以改善教育方式。软件复用技术产生的 20 世纪 60 年代的标准 子常式 库。这是今天的 面向对象的程式设计的主要原则。不断创新软件的车轮,而不是像 c++、 Java、 目标 C和其他 程式设计语言 的正在建立庞大集合的可重用的软件物件和 元件。重用与 单个源发布 中的文本写入后输出到多个发布的管道,如打印、 web、 移动设备和 线上说明的概念密切相关。重复使用的资讯总是有一个单一的来源,但并不是所有的单来源的资讯在多个不同的上下文中重复使用。对那些已经把文档翻译成多种语言的组织而言,重复使用的资讯都有很高的投资报酬率。翻译记忆系统可以将已译成几十种语言的文本储存起来,以供检索与重复使用。

相关

  • 总干事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秘书处的长官,由于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机构,故联合国秘书长被视为联合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依照《联合国宪章》,秘书长是由安理会推荐,负责秘书处的工
  • 美元美国 东帝汶 厄瓜多尔 萨尔瓦多 马绍尔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帕劳 巴拿马 津巴布韦 英属维尔京群岛 荷兰加勒比区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美元(英语:United States Do
  • 纺织工业纺织工业涉及的领域很多,分类方式也有几种,可以按照纺织加工的材料来分:也可以按照织造的方法分为:各道工序都有化学加工存在,不过存在化学加工最多的要数化学纤维工业和染整工业
  • 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英语:Memory cell)可能指:
  • XeOsub3/sub三氧化氙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其中氙的化合价为+6。三氧化氙的氧化性很强,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氧气和氙气。与有机化合物接触时极易爆炸。三氧化氙溶于水时,生成氙酸: XeO3(aq)
  • 母权母权或母权制(英语:matriarchy 或 gynecocracy)指的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型态,其领导权由女性,尤其是由社群中的母亲所掌握。目前仍未发现任何明确的母权社会,即使有许多社会
  • 茶经《茶经》是唐朝人陆羽所著的关于茶的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在四库全书中为子部谱录饮馔类。茶经全书分三卷十个部分,分别是: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
  • 沈复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清代文学家。沈复出生于师爷世家,他继承父业,拜赵传学做师爷。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
  • 1127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夏目漱石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学士夏目漱石(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本名夏目金之助(夏目 金之助/なつめ きんのすけ Natsume Kinnosuke),日本明治至大正时代的作家、时事评论家、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