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领带

✍ dations ◷ 2025-11-07 20:03:55 #波洛领带

波洛领带(英语:Bolo tie)是一种由具有装饰性金属尖端的绳索或编织皮革组成的领带,通过装饰扣或滑扣固定。

波洛领带可以使用如别针、硬币、抛光的石头、开瓶器或冰箱磁铁等扁平物体制作。至于皮革绳和绳索、夹子和装饰尖端等则可从珠宝供应公司广泛获得。

在美国,波洛领带与西部服饰有着广泛的联系,在该国西部地区最为常见。自 20 世纪中叶以来,波洛领带和银制尖端一直是霍皮族、纳瓦霍族、祖尼族和普韦布洛族银匠传统的一部分。

1971年4月22日,亚利桑那州州长杰克·威廉姆斯(Jack Williams)将波洛领带定为亚利桑那州的官方领带。 1987 年,新墨西哥州通过了一项非约束性措施,将波洛领带指定为该州的官方领带。2007年3月13日,新墨西哥州州长比尔理查森签署成为法律,将领带作为该州的官方领带。同样在 2007 年,波洛领带被定为德克萨斯州的官方领带。

在英国,波洛领带被称为鞋带领带(bootlace ties)。它们在1950年代的泰迪男孩中很受欢迎,他们用波洛领带来搭配悬垂西装。

波洛领带在1980年代因摇滚复兴主义者和新浪潮而变得流行。 1988 年秋天,人们会经常发现当时的好莱坞男明星穿着它们。 真维斯和Merry-Go-Round等连锁店也会出售多种款式。

在1980和1990年代,一些优雅和昂贵的波洛领带在日本、韩国和中国销售,它们有些有精美的手工绳索和不寻常的装饰尖端。1970年代后,波洛领带的海外销售额猛增,这是因为波洛领带在 1980 年代的美国已经过时,溢出到了其他国家。

在2013年NFL赛季,圣地亚哥闪电队四分卫菲利普·里弗斯(Philip Rivers)因频繁使用波洛领带而引起媒体关注。在2013-14 年的 NFL 季后赛击败辛辛那提孟加拉虎队后,他再次被注意到。

亚利桑那州威肯堡的维克多·塞达斯塔夫(Victor Cedarstaff) 声称在1940年代后期发明了波洛领带,后来为他的设计申请了专利。

相关

  • 伐木伐木,泛指把树木砍伐下来,并且把木材运往加工厂进行加工的作业流程。是最原始的人类社会劳动行为之一,属于林业的一环。被砍伐下的原木通常会被做成木材,木材有许多的用处。另外
  • 失踪的以色列十支派失踪的以色列十支派是指古代以色列人十二支派(或称氏族)中失去踪迹的10支。这10个支派属于北国以色列,在北国以色列被亚述摧毁(约公元前722年)以后,便消失于圣经的记载。这十个支
  • 人机界面脑机接口(英语: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BCI;有时也称作direct neural interface或者brain-machine interface),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创建的直接连
  • 泰和县坐标:26°47′N 114°54′E / 26.79°N 114.90°E / 26.79; 114.90泰和县在中国江西省中部偏南,是吉安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横跨赣江两岸,井冈山机场位于境内。“泰
  • 冈崎藩冈崎藩(日语:岡崎藩/おかざきはん  */?)是日本的一个藩,位于三河国,藩厅是冈崎城。1602年,本多康重由上野白井藩,移封到冈崎,成立冈崎藩。1649年水野家移封到这里。1762年,水野忠任
  • 三村恪一三村恪一(1931年8月16日-),日本足球运动员,前日本国家足球队成员。1955年,他共为日本国家足球队出场4次。
  • 本多忠本多忠(日语:本多 忠/ほんだ ただし ,1951年9月19日-),日本前男子游泳运动员 。他曾参加1972年夏季奥运会和1976年夏季奥运会游泳比赛,还曾获得4枚亚洲运动会游泳比赛金牌。
  • 2017年伊斯兰团结运动会第四届伊斯兰团结运动会于2017年5月12日至22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此前沙特阿拉伯于2005年举办过第一届赛事,印度尼西亚于2013年举办过第三届赛事。第二届比赛原本计划于2009年10月于伊朗举行,也曾改日期但是被取消。伊斯兰团结运动会联合会负责管理运动会。伊斯兰团结运动联盟的56名成员都参加了奥运会。由于科威特体育协会的暂停举办,来自科威特的运动员将在伊斯兰团结体育联合会旗帜下作为独立ISSF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运动员和教练将得到ISSF的认可,他们将穿ISSF制服,赢得任何奖牌,将在ISSF旗帜下
  • 塔木兹其他传说塔木兹(Tammuz,叙利亚语:ܬܡܘܙ;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family:"SBL Hebrew","SBL BibLit","Taamey Ashkenaz","Ezra SIL","Ezra SIL SR","Frank Ruehl CLM","Taamey Frank CLM","Keter Aram Tsova","Taamey David CLM","Kete
  • 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即《纽约公约》,全文共15条,于1958年6月10日订于纽约,1959年6月7日生效。为国际商事领域的重要的争议解决公约。它的诞生标志着仲裁逐渐成为国际商事领域最受重视的争议解决制度。较之《日内瓦议定书》和《日内瓦公约》适用范围更宽,限制了传统仲裁法坚持的仲裁地法控制仲裁的观念,确立了倾向于执行仲裁裁决的国际政策以及承认和执行外国裁决的最低国际标准,并在缔约国之间确立了特殊的权利义务平衡关系。丹麦、法国、希腊、罗马教庭、美国、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爱尔兰、日本、卢森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