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子的大玩偶
✍ dations ◷ 2025-05-16 21:51:48 #儿子的大玩偶
《儿子的大玩偶》(英文:The Sandwich Man)为依据台湾作家黄春明所撰写的小说《儿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顶帽子》和《苹果的滋味》为基础,再进行改编的集锦电影作品。上映前,虽已通过行政院新闻局审核,却遭保守派的影评人士运用“中国影评人协会”名义书写黑函密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会,指称本片贫穷落后及违章建筑的画面不妥当,恐有影响国际形象的疑虑;导致属于党营企业的中央电影公司在未经过导演万仁同意下,打算径自修剪《苹果的滋味》部分片段。为此,万仁透过《联合报》记者杨士琪于报纸上披露后,随即引发台湾舆论界一阵哗然,纷纷批评中影的官僚作风,迫使中影放弃删减影片内容。最终,影片逃脱过被删剪的命运,一刀未剪通过上映,让此片的创作理念得以保全,而此事件也经常被戏称为“削苹果事件”。上映后,写实传达台湾记忆的电影风格,掳获大多数观众口碑,兼具票房收益。至今,本片也被普遍视为“台湾新浪潮电影”的开端作品之一,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事剧情描述早期台湾民众艰困的生活环境,从几位卑微的小人物所面临的挣扎及挑战,围绕在工作和生活的无奈,传达出发展中国家的国民在面临外来文明引入的那种心酸和无知,亦赤裸裸看到生命中坚毅不拔的韧性。整个舞台分别在嘉义县竹崎乡和布袋镇,以及台北市林森北路与南京东路上取景,勾勒出早期台湾社会面临转型与时代变迁之记忆。《儿子的大玩偶》制作前,当时小野与吴念真十分明白审查的规则,其剧本必需通过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会和中央电影公司内部高级行政人员核可,以企划案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审查。为此,小野在缴付《儿子的大玩偶》的企划书中,他吹嘘“为了阐扬国父(孙中山)生前所强调的‘为中国苍生、为亚洲黄种、为世界人道’的崇高理想,借着三段市井小人物之间诚挚的爱心为出发,同时引发出民族自尊心和对自己同胞的爱”,才得以通过审核并正式拍摄。但是,本片第三段作品《苹果的滋味》在试映会后,才让明显与原企划案背道而驰的“谎言”被揭穿,遭受到预期之外的“削苹果事件”冲击。事件中,整个导火线为《苹果的滋味》片尾内,江阿发一家七口人津津有味地吃着格雷上校探病送的美国苹果之画面,加上影片使用方言超过三分之一的限制,招致诸多非议。《苹果的滋味》在台北市林森北路与南京东路上一片违章建筑群取景,这处凌乱不堪的生活环境亦遭“削苹果事件”牵连,差点面临立刻拆除房屋和住户搬迁的命运;事件落幕后,才不了了之。1997年3月4日,此处违章建筑群被台北市政府拆除成为十四号及十五号公园预定地(详见14、15号公园反拆迁运动),万仁也出现在场吊念,目睹这片经常出现在自己电影中的违建景观步入历史,他形容当时的心情是“感触良多”。《苹果的滋味》中的美国海军医院,于驻台美军撤离后成为台北荣民总医院东院区。《联合报》记者杨士琪不畏惧强权揭露“削苹果事件”,引起各舆论界的注意与支持,使此片的创作理念得以保全。因此,杨士琪备受新电影导演们感念于心里,纷纷大力赞扬她对台湾新浪潮电影的推动不遗余力、以及对台湾电影文化的贡献。1984年,杨士琪不幸因为气喘病发作而辞世。1985年,导演杨德昌在他的电影《青梅竹马》片头,特地以中文黑底白字并加注英文字幕写着“献给杨士琪,感激她生前给我们的鼓励。——制作全体同仁致敬”,全长六秒钟。随后,杨士琪前友人及电影界与新闻界的25位好友联合倡议组成“杨士琪纪念奖工作委员会”,决定每年选出一位富有道德勇气并努力开创新局、提升电影地位的杰出人士,颁给“杨士琪电影纪念奖”以资鼓励,并彰显杨士琪生前热爱电影、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发“削苹果事件”的中国影评人协会无人出面承认发出黑函,但双方心结已深,彼此间观点渐趋尖锐,相互杯葛与批评对方。而且,历经诸多争论之后,对该协会更是不满(李幼新,1986,46-48页)。
相关
- 体适能体适能(英语:Physical Fitness),为身体适应外界环境之能力,可视为身体适应生活、运动与环境 (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它包含了两个面向,一般素质(身体健康的状
- 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组织中心(英语: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结构,微管在该处聚合。微管组织中心有两个主要功能:微管组织中心可供形成微管核,在细胞中可以使用免
- 方法论方法学 (又称为方法论) ,是哲学用语,指的是研究如何处理问题的一个哲学分支。南宋哲学家朱熹的格物致知论是方法论的典型例子。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哲学论著《谈谈
- 暴风雪航天飞机计划暴风雪航天飞机计划(俄语:Бура́н,罗马转写:Buran)是一个存在于前苏联时代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计划。计划始于1976年,由当时苏联的中央空气动力学研究所(ЦАГИ;TsAGI)负责,以回
- 猎鹰1号猎鹰1号运载火箭(Falcon 1)为可部分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SpaceX设计制造此火箭供发射商业太空任务,此两节式火箭使用液态氧/煤油作为燃料。第一节使用一颗Merlin;第二节使用一颗Ke
- 生机论生命力论(英语:Vitalism,又译为生命主义、生气论、生机论、生机说、生命力)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长久的历史,现代版本是19世纪初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一般认为“生命力”学说
- 查尔斯·汤姆森·里斯·威尔逊查尔斯·汤姆森·里斯·威耳孙,CH,FRS(英语: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年2月14日-1959年11月15日),英国原子物理学和核子物理学先驱,生于苏格兰中洛锡安郡格伦科斯。先后就学
- 引力时间膨胀引力时间膨胀(英语:Gravitational time dilation)是指在宇宙有不同势能的区域会导致时间以不同的速率度过的现象,引力导致的时空扭曲率越大,时间就过得越慢。爱因斯坦最初在自己
- 扈尔汉扈尔汉(满语:ᡥᡡᡵᡥᠠᠨ,穆麟德:Hūrhan,太清:Hvrhan;1578年-1623年),佟佳氏,世居雅尔古寨。父扈喇虎,早年投奔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认扈尔汉为义子。扈尔汉为报养育之恩,每战必为前锋。后
- 李远川李远川教授(英语:Yuan-Chuan Lee,1932年3月30日-),新竹市人,美籍台裔生物学家,是前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的长兄。1994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生命科学组﹞。自1965年迄今,在美国约翰霍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