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波波玩偶实验
✍ dations ◷ 2025-09-02 09:49:11 #波波玩偶实验
波波玩偶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于1961年进行的关于攻击性暴力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实验。他在1963年和1965年又对此专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波波玩偶是与儿童体形接近的一种充气玩具。波波玩偶实验对于班杜拉研究观察学习、创建其社会学习理论起了关键作用。在该实验中,班杜拉选用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因为通常儿童很少有社会条件反射。班杜拉试图使儿童分别受到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然后将这些儿童置于没有成人榜样的新环境中,以观察他们是否模仿了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班杜拉为这个实验制定了4个假设:在该实验中,班杜拉让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年龄介于3-6岁之间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观看一位榜样殴打一个波波玩偶。控制组、第一实验组和第二实验组各包括24名儿童,分别观看攻击性行为,以及观看非攻击性行为。第一实验组和第二实验组再按性别再次分组。然后再分别观看同性榜样和异性榜样。
相关
- 天长市天长市是位于中国安徽省东部的县级市,1993年3月29日起由地级滁州市代管。东临高邮湖,因伸入江苏苏中腹地,故而有“安徽东大门”之称,也是安徽省距离长江口最近的城市。位于江淮
- 酸碱度pH,亦称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音ㄌㄧㄥˊ)标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瑟伦·索伦
- 游走鲸走鲸(学名:Ambulocetus natans),又名陆行鲸、游走鲸,陆行鲸科走鲸属的一种,是一种早期的鲸鱼,可以同时行走及游泳。走鲸是过渡化石,显示了鲸鱼如何从陆上的哺乳动物演化出来。走鲸的
- 基因序列核酸序列(英语:Nucleic acid sequence,亦称为核酸的一级结构)使用一串字母表示的真实的或者假设的携带基因信息的DNA分子的一级结构。每个字母代表一种核碱基,两个碱基形成一个碱
- 囡囡女儿,是家庭中的成员,由父母所生的子女中的女性孩子,当然女儿也可能是继女,即是配偶与前妻、前夫或其他人所生的女儿。一些父权社会中,女儿(尤其是已婚的)没有继承权,在出嫁后会被视
- 尼泊尔立法议会尼泊尔立法议会(尼泊尔语:व्यवस्थापिका संसद)是尼泊尔的一院制议会,前身是尼泊尔制宪会议。前尼泊尔首相苏里亚·巴哈杜尔·塔帕(英语:Surya Bahadur Thapa)是会议
- 家猪家猪(学名:Sus scrofa domestica)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的家畜之一,目的是从猪身上取得猪肉、猪脚等食材。人类蓄养家猪的历史相当悠久,不过至16世纪
- 蔡康永蔡康永(英语:Kevin Tsai,1962年3月1日-),台湾知名节目主持人、作家、电影导演。曾荣获第40届金钟奖最佳综艺节目主持人奖;并七度担任金马奖颁奖典礼主持人。蔡康永生于台湾台北市,父
- 公行制度公行(英语:Cohong)是清朝中期在广州成立的进出口商垄断组织,在约百年期间垄断当时中国与西方主要商业往来的广州贸易。公行最早成立于1720年,当时的许多行商为了加强自身地位,并与
- 第三次日韩协约《第三次日韩协约》,又称为《第三次韩日协约》、《韩日新协约》、《丁未条约》、《丁未七条约》,是日本与朝鲜王朝(时称大韩帝国)于1907年7月24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海牙密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