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

✍ dations ◷ 2025-02-24 00:12:48 #白天
白昼、白天、日间,是地球表面受到日光直接或间接照射之时,即日出至日落之间。相对之下,其它的行星,在旋转之下也会因为被恒星照亮,也会经历白昼的状态。但是此处主要论述地球上的白昼。地球表面在任何时间,大约有一半是被太阳照亮的白昼区域。被直接照亮的地区差不多是半个地球,但由于大气的折射和其他效应,扩大了被照亮的地区,地球被直接或间接照亮的总面积约略超过一半的表面。由于行星绕着轴自转,地球经历白天的半球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地球的自转轴并不是完全垂直于公转太阳的轨道平面(这是与阳光平行的方向),所以在地球上的每个点的白天时间长短与变化都是不同的。此外,由于旋转轴的方向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相对的他就会对绕着太阳产生变化。这使得地球上每一点的白天长度产生季节性的变化。从一个观测者的角度来看,白天的期间大概会被定义为从日出,当地球的向东自转使得视太阳盘面的边缘出现在地平线上,到日落,当地球自转导致视太阳的盘面完全消在西方地平线下。由于从地球看见的太阳是一个盘面,而不是点光源,所以日出和日落的瞬间状态是很难确切定义,并且在现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此外,地球的大气层进一步的扩散来自太阳的光,延长了日出至日落的时间。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的一段时间,间接的光照亮了地球上的天空;这一时段通常称为曙暮光。由于这些间接的光罩影响,有些团体,例如的天文学家,并不认为太阳的盘面消失在地平线下白天就结束了。考虑到地球的自转轴对它的轨道平面倾斜约23.5度(偏离铅锤线),白天的时间长短在这颗行星随季节而变,具体取决于观测者所在的纬度,而夏天的区域是朝向太阳倾斜的。它们的倾斜朝向太阳,导致半数以上处于夏季的地区,接收到较多的阳光,有着较高的温度和时日光节约时间。在夏天,白天时间的增加有助于温度的提升,但温度的增加并不是完全因为白天时间增加的因果关系。是什么原因导致太阳的角度越高(接近90度),热带越温暖,而两极(几乎在地平线)的温度较低。白天的时数对气温的影响不大,在极区,尽管在夏季有持续24小时的白天,但他们的夏季还不如赤道温暖,而赤道的每一天都只有12小时的白天。虽然,赤道在任何的季节每天的长短始终是12小时的白天,但在其他的纬度上,白天的长短会随着季节每日变化著。在冬季,白天的长度短于12小时;在夏季,一天的长度则超过12小时。当赤道以北的半球是冬季时,赤道以南的半球则是夏季;反之亦然。在赤道,无论在什么季节,白天的长度始终是接近12小时,太阳总是垂直的从地平线起落。从春分到秋分,它升起的位置略为从东偏向北方,落下的位置则从西略为偏向北方,在天球上的轨迹完全在北半球的天空。从秋分到春分,它升起的位置略为从东偏向南方,落下的位置则从西略为偏向南方,太阳的轨迹则完全在南半球的天空。在春分和秋分这二天,正午的太阳就在天顶(头顶的正上方)。事实是正午的太阳总是在天顶附近(偏南或偏北永远不会超过23.5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赤道地区是整个行星上最热的区域。次外,日出和日落的过程在赤道上总是进行的很快,因为画过天空的路径是近乎垂直于地平线,在春分与秋分,日出和日落的过程只经历约2分钟的时间。热带地区是地球表面上北纬23.5°和南纬 23.5° 之间的一个区域,在这地区内太阳每年至少有一天直射该地点。北纬23.5°这一条线称为北回归线,因为在制定这条线的年代,太阳的位置在黄道的巨蟹座,所以英文的名称是Tropic of Cancer|Tropic of Cancer;同样的原因,在南半球对应的南回归线英文名称是Tropic of Capricorn。但是,即使在现代,太阳在北回归线时位于双子座,在南回归线时位于人马座,它们依然会如同当年的被命名。因为,对应的是相对于春分点的黄经位置,而不是实际的星座。太阳进入和离开对应的黄道经度,每72年约会递移一度,相关的资讯请参阅岁差。在回归线上,太阳每年只会在对应的至点时刻垂直照射一次。在热带的其他地区,太阳每年会垂直照射该地点两次,垂直照射赤道线的日期则是春分和秋分。除了热带地区之外,太阳永远不会垂直照射其他的地点。靠近极区,接近与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表面吻合的点,季节变化使得白天的长度有很巨大的变化。事实上,在距离极点少于23.5°的区域内,一年中总会有几天的太阳永远不会落入地平线下,也有几天的太阳永远不会升起到地平线之上。离极点越远,这个日数会越少,但总是在夏至前后有几天的太阳不会落至地平线下(例如,在北极点总是在春分之前几天,并且延伸至秋分后几天,并且没有所谓的曙暮光)。这种有更多的白天和夜晚并不是极点唯一的。事实上,在任何给定的日期,地球上白天的地区总是略多于夜晚的地区。夏天,太阳超过24小时的白天,称为午夜的太阳,在某些北极区和南极区的国家与地区是非常有名的景象。在北方,北极圈标志着距离北极23.5°的边界,在南方,南极圈标示著这个区域的分界线;这些界线分别对应于北纬或南纬66.5°。由于太阳是一个盘面,并且非常明亮,通常要超越纬度72°以上,才会有真正完全黑暗的一整天,而在这期间的太阳似乎永远不会上升。在极区,使使在夏天,升起的太阳也永远不会距离地平线太远。这也是这些地区在任何季节,一贯都是世界上最冷地点的原因之一(其它包括 反照率的影响,冰和雪相对地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即使在夏至日,当太阳在正午达到最高点的位置时,极点的太阳距离地平线的高度也只有23.5°。此外,当一个人越来越接近极点,太阳穿过天空的路径就越来越倾斜。在北半球接近夏天时,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位置越来越靠近北方;在南半球的夏天,则是越来越靠近南方。在极点,太阳的路径则是一个圆,即在一天当中,太阳与地平线的垂直距离大致上是相同的。随着冬季的来临,这个圆环逐渐接近地平线;而随着夏天的临近,圆环会逐渐上升。在极点,视太阳的日出和日落可能会持续好几天。在中纬度,远离赤道和两极的地区,白天的长度变化是适中的。位于中高纬度的地区,像是蒙特利尔、巴黎、和乌斯怀亚,从夏天到冬天的白天常度变化可以非常的引人注目:在夏天,白天可以延续到晚上10点,天空依然是亮的;但是在冬天,下午5点天就黑了。位于低中纬度,像是南加州、埃及、和南非,白天的长度变化就比较小,但在夏至和冬至的日子里,白天的长度依然有4小时的差异。越接近赤道,这个差异就越小。此外,在中纬度的季节性气候变化也较明显,随着白天长度的变化,冬天和夏天,冷与热的差异是很显著的;其他随附的季节性变化还有冬天的冰与雪。在高纬度,寒冷的时间较长,有终年不会融化的冰与雪,季节也不太明显;在热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热的天气,没有冰也没有雪,季节性的变化也不那么明显。正午的太阳,是一天当太阳位于天空中位置最高的时刻,也会随着季节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均时差,在一年中的变化幅度大约是30分钟左右。

相关

  • 底物底物(英语:substrate)在生物化学领域指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可为化学元素、分子或化合物,经酶作用可形成产物。一个生化反应的底物往往同时也是另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
  • 睫状体睫状体是眼球壁葡萄膜的中部环形增厚部分,宽约6毫米,通过晶状体悬韧带与晶状体相连。内表面有许多突出并呈放射状排列的皱褶,外表面有睫状肌(平滑肌),在睫状肌和晶状体之间有透
  • 类人猿类人猿下目(学名:Simiiformes)是一类高等灵长类,由旧世界猴及猿组成。它们比原猴亚目的要大。类人猿下目分成三类。阔鼻小目于约4000万年前分支出来,只余下狭鼻小目留在旧世界。
  • 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英语:Allan MacLeod Cormack,1924年2月23日-1998年5月7日),是出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美国物理学家。由于对X射线成像分析的研究,科马克与高弗雷·豪斯费尔
  • 语料库语料库一词在语言学上意指大量的文本,通常经过整理,具有既定格式与标记;事实上,语料库英文 "text corpus" 的涵意即为 "body of text"。
  • 丹绒比亚丹绒比艾(马来语:Tanjong Piai)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笨珍县,同时也是亚洲大陆最南端的地区,并与廖内群岛构成新加坡海峡的最西点,距离新山市中心约90公里。丹绒一词在马来语中就是海
  • 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英语:thyroxine-binding prealbumin,TBPA):一种55kd的蛋白质,主要在肝脏合成,由4个完全相同的亚基构成,它对甲状腺激素的结合力不及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一个
  • 奎 昌奎昌(?年-?年),道光十六年翻译进士。咸丰3年-咸丰9年,右中允,;咸丰3年,日讲起居注官,;咸丰9年-咸丰10年,左庶子,;咸丰10年-同治5年,太仆寺卿,;同治5年,署科布多参赞大臣,;同治5年-同治10年,科布
  • 魏火曜魏火曜(英语:H.Y. Wei,1908年11月29日-1995年2月6日),台湾医学家,历任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院长、医学院院长、教务长。1968年获升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七届(生命科学组
  • 学校列表大日本帝国海军学校列表是个大日本帝国时期海军的学校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