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馨

✍ dations ◷ 2025-07-09 23:00:26 #1906年出生,1966年逝世,台湾社会学家,台湾人类学家,台湾哲学家,国立台湾大学教授,关西大学校友,东北大学校友,影响200,罹患癌症逝世者,汐止人,新北市

 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文学科社会学科毕业(1932)
 日本关西大学社会学博士(1957)

陈绍馨(1906年6月14日-1966年11月16日),新北市汐止人,日名山中彰二,外文拼音 Chen Shao-Hsing,台罗拼音 Tân Siāu-Hing。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毕业,日本关西大学社会学博士,为台湾第一位社会学博士,致力于台湾社会学、人类学及人口学研究,曾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人口研究,为国际知名人类学家及社会学家。

1906 年 6 月 14 日出生于台北汐止,其父陈定国为地方仕绅,职首任汐止街长、信用组合理事长、台北州协议员,战后职首任台北县参议会议长等。1919年毕业于汐止公学校,入学台湾总督府商业专门学校设在台南之分校“台南商业专门学校”就读。1926 年参与“台湾文化协会”主办第三次讲习会,主持“星宿讲话”,为其中最年轻讲师。1927 年入学日本大学预科,曾为留日青年所举办的刊物《新生》撰稿。

1929 年入学日本东北大学法文学部社会学科,专攻法学与经济学,并拜新明正道(日语:新明正道)门下攻读社会学,修习修正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等社会思想史,其思想深受马克思及韦伯之影响。1932 年毕业,因成绩优异留任助教,1936年返台协助父亲于高雄县大树乡经营农场。1941年与黄得时及金关丈夫等日人创办《民俗台湾》,虽遭日府阻挠,仍至1945年1月才停刊,共发行四十三期,其文章阐述民俗研究之意义与方法,影响民俗学深远。1942年应冈田谦之聘以“嘱托”(特约约聘人员)任职台北帝国大学土俗人种室,续专研社会学。战后与林茂生、黄得时等协同接收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和预科,并受聘为台大文学院教授,在历史系主持历史学、民族学及社会学研究,为民俗学研究室的负责人,并主持“南方文化研究会”。

1946 年担任台湾文化协进会理事兼研究组主任,创刊《台湾文化》。1949年率队赴台中县仁爱乡瑞岩泰雅族人类学调查,同行参有李济、董作宾、芮逸夫等,调查报告翌年出版,为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成系之先声。1952 年以联合国学员身份赴美加研究社会调查。1957 年以《台湾的社会变迁与人口变迁》取得日本关西大学博士学位。1959 年赴美普林斯顿大学人口研究所。1961年与龙冠海、杨懋春、郝继隆、卫惠林等学者创立台湾大学社会系,下辖法学院,所开设的课程包括:社会学、人口学、民俗学、人口问题、人文区位学、社会调查、社会研究法、都市社会学、现代社会学说、中国社会制度研究等。隔年担任台北市文献会委员、台湾省文献会委员,主修《台湾省通志─人口篇》〉,并提出修志方法论。

1965 年以英文发表“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的实验室—台湾”,对日后台湾研究有极大影响。隔年担任行政院户口普查处指导委员,并受美哥伦比亚大学聘为客座教授,然因病无法前往;同年 7 月 20 日抱病为数十位美学者讲说“台湾的人口与社会变迁”,为最后一次公开演讲,11 月 16 日因癌去世。

陈绍馨早年负笈日本专攻法学与经济学,师承新明正道(日语:新明正道)并为之得力助手,陈绍馨专研社会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也因此奠定日后深扎台湾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研究的在地化,并主张“没有理论就不能做实地研究,但理论仅是工具,其功用在帮助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而已。”

陈绍馨受师新明正道(日语:新明正道)影响,早年研究亦偏重社会学理论之哲学基础以及知识社会学等,曾发表〈アダム・ファーグスンの市民社会论〉(福格森的市民社会论)、〈ヘーゲルにおける市民社会论の成立〉(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论)等文从社会思想史绍介福格森、黑格尔等哲人的市民社会论,说明不同哲人笔下的社会型态演进中“国家”、“市民社会”的概念史。

陈绍馨战后因时事氛围多从事人口等社会学实证研究,然 1966 年所发表的〈Taiwan as a 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中国社会文化研究的实验室:台湾)〉则是少数且重要的社会学理论的研究;陈主张台湾做为“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的实验室”,一方面将台湾做为借此研究中国社会的媒介载体,一方面也暗示台湾自身的特殊历史文化有其个殊的主体性。

列表为陈绍馨著作:

新明正道(日语:新明正道)

相关

  • 泽漆泽漆(学名:Euphorbia helioscopia)为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二年生草本植物,含有乳汁。匙形或狭倒卵形叶子,边缘有细锯齿;春夏开花,具有大戟科特有的杯状花序。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非
  • 物质滥用疾患物质使用疾患(英语:Substance use disorder),又称为药物滥用失常(drug use disorder),医学名词,指一个人使用一种或多种物质之后,导致临床上出现显著减损或是不适症状。在这边的物质(S
  • 馈赠礼物,也称礼品,通常是人和人之间互相赠送的物件。而目的是为了取悦对方,或表达善意、敬意。礼物也用来庆祝节日或重要的日子,比如情人节的玫瑰或生日礼物。礼物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 左镇人左镇人是台湾所发现的史前人类(现台湾所发现年代最久远的史前人类为澎湖原人),因为其化石是在今台南市左镇区的菜寮溪所发现的,所以学者将其称为“左镇人”。左镇人是属于旧石器
  • 俄克拉何马领地俄克拉荷马领地(英语:Oklahoma Territory)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合并建制领土,存在于1890年5月2日至1907年11月16日之间,之后和印第安领地合并,升格为俄克拉荷马州。俄克拉荷马领地的
  • 真理永恒真理永恒(梵语:सत्याग्रह,Satyāgraha,英语:Satyagraha),字面意思为坚持真理,由梵文satya(真理)与 agraha(坚持)所组成的复合字,起源自印度教。它是非暴力抵抗与公民抵抗运动之
  • 扎染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和染缬,是一种染布工艺。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属防染工艺(英语:Resist dyeing),也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有着悠
  • 胡美 (医生)胡美(Edward Hicks Hume,1876年5月13日-1957年2月9日),美国传教医师、医学教育家。胡美出生于印度艾哈迈德讷格尔,其父亲与祖父都是在印度的传教士。他于1897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并获
  • 天主教达累斯萨拉姆总教区天主教达累斯萨拉姆总教区 (拉丁语:Archidioecesis Daressalaamensis;斯瓦希里语:Jimbo Kuu la Dar-es-Salaam)是坦桑尼亚一个罗马天主教教省总教区,下辖五个教区。南桑吉巴宗座监
  • 弗里德里希·施特罗迈尔弗里德里希·施特罗迈尔教授,FRS(For),FRSE(英语:Friedrich Stromeyer,1776年8月2日-1835年8月18日)是德国化学家,也是镉元素的发现者之一。1776年8月2日,施特罗迈尔出生于哥廷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