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 dations ◷ 2025-08-23 22:55:20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英语: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 CS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科学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旗下刊物有《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筹建工作始于1960年代初。为了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学术交流,在北京、上海等地体育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下,1964年7月28日,国体委科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建立中国体育学会,随即草拟了学会章程,酝酿了理事候选人名单。后因文化大革命被搁置下来。

1979年8月22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于8月22-25日召开筹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4个单位推选出来的筹委会委员,分别来自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北京市体委、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医学院、教育部体育司、国家体委机关及体育科研所、训练局、体育报社。与会代表一致推选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的荣高棠为筹委会主任委员,冯铭、赵斌、都浩然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李凤楼、柏坪、夏翔、李鹤鼎、曲绵域、温敬铭、陈家琦、张志贤、邓华跃、杨峰、王汝英、陈文堉、宋子玉、齐祖谭、阎维仁、马彬、马启伟为委员。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大会举行于1980年12月15日,全国各地合共有300名代表出席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到会祝贺。大会选举产生了由93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黄中当选为理事长。1985年5月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90年12月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95年9月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2000年12月召开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004年10月召开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2010年12月15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举行成立30周年纪念日。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设有18个分会、5个工作委员会和2个编委会,包括:

中国27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建立了地方体育科学学会。

相关

  • 乔治敦乔治敦(英语:Georgetown)位于圭亚那北部大西洋沿岸和德梅拉拉河畔,是圭亚那首都,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人口约250,000(1998年)。
  • 网易漫画网易云阅读是2014年6月12日上线的漫画平台,与Booklive合作获得《劲漫画》的同步电子版独家销售权 。《新著龙虎门》、《乌龙院》、《米特兰的晨星》、《兔子帮》
  • 潘耀华潘耀华(1927年4月26日-),中国电影文学女翻译家。1927年4月26日生于天津市,早年在天津圣约翰学校和北平圣心女子学校学习英语、法语,同时在家中学习中国古典文学。1955年起在北京师
  • 名模星任务《名模星任务》(英语:),是一个已停播的伊林娱乐制作、中视监制及首播的实境外景节目,本节目原为华视的《名模出任务》,因节目停播,改名后由中视联合制播,主持人为陈思璇、沈玉琳、李
  • 朱弼果淳化康穆王朱弼果(16世纪-1583年),号惟一道人,明朝肃藩第二代淳化王,淳化端惠王朱真泓的庶长子。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三月,淳化端惠王朱真泓去世。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四月,朱弼果袭封
  • 松智洋松智洋(1972年10月13日-2016年5月2日),原名成松孝洋,是日本的轻小说家、脚本家,出身于福冈县,已婚。Super Dash文库的《娇蛮猫娘大横行》是他的处女作。2010年8月1日,松智洋与插画家
  • 维斯比特格拉本河坐标:50°6′50.42″N 9°21′49.89″E / 50.1140056°N 9.3638583°E / 50.1140056; 9.3638583维斯比特格拉本河(德语:Wiesbüttgraben),是德国的河流,位于该国东南部,由巴伐利亚
  • 卡尔·特奥多尔·德赖尔卡尔·特奥多尔·德赖尔(Carl Theodor Dreyer,1889年2月3日-1968年3月20日)是一位丹麦电影导演,他的电影以其情感紧缩和缓慢而庄严的节奏而闻名。他的电影经常探索的主题是社会不宽容、命运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尘世生活中的邪恶力量。德赖尔被许多评论家和电影导演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 薛之谦获奖与提名列表本条目列举华语创作歌手薛之谦获得的各类荣誉与奖项。2011 王力宏 · 2012 林俊杰 · 2013 周杰伦 · 2014 陶喆 · 2015 陈奕迅 · 2016 林俊杰 · 2017 薛之谦 · 2018 李荣浩 · 2019 薛之谦(内地/海外)、萧敬腾(港台地区) · 2020 薛之谦(内地/海外)、吴青峰(港台地区) ·
  • 微生物天然产物数据库微生物天然产物数据库是一个专门收录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结构和相关信息的数据库,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发。微生物天然产物数据库的前身是协和生技所1980年代开发的微生物数据管理系统,组建该系统的最初目的是用于管理已经提取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避免重复的提取分离和生理活性数据。随着管理系统的扩大,容纳的数据越来越多,遂逐渐转变为存储化合物结构数据的微生物天然产物数据库。微生物天然产物数据库收录了15000种化合物的数据,其结构类型涵盖β-内酰胺类化合物、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氨基糖苷类化合物、多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