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宗教仪式:
神明
秘密社会:
泗州大圣(公元628-710),唐代高僧,又称泗州祖师、泗州大士、泗洲大师。法号僧伽,唐代谥号大圣明觉普照国师,宋代谥号泗州大圣等慈普照明觉国师菩萨。民间尊称为泗州佛、泗洲佛祖。
据说籍贯西域碎叶,由凉州入唐传教,唐高宗时游历秦、洛、吴、楚,四处化缘、说法,有人问他:“大师何姓?”他就答道:“我姓何。”又问:“大师是何国人?”他就答道:“我是何国(指昭武九姓的何国)人。”
龙朔元年(661年),大师应邀至泗州(今江苏淮安一带)一户富家檀越传教,说法毕,就说:“此地本为伽蓝,掘地便知。”主人于是命仆人挖掘庭院,深处果现一碑,碑题“香积寺”,又挖出一尊佛像,大家猜测其为燃灯佛,大师应声:“普照王佛!”果然佛像上有字,书“普照王佛”字样。后来主人发心捐出此宅,是为“普照王寺”(因避讳武照,改称“普光王寺”)。此事闻名天下,唐中宗尊为国师,迎大师到长安荐福寺当方丈。曾有人与大师谈法,却见到大师变成十一面观音之相。也有后人将僧伽法师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景龙四年(710年)三月三日大师涅槃,真身不腐,中宗命人在荐福寺建塔供养,突然臭气满城,中宗在心中默念“送师归临淮”。话一说,异香腾馥,于是送走真身,筑塔于泗州。关于涅槃年份,则据《文苑英华》、《全唐文》中所收的《泗洲临淮县普光王寺碑》,记载为景龙四年(710年)三月二日,但《传灯录》与四库全书中《李北海集》所收的《泗洲临淮县普光王寺碑》,又记载涅槃年为景龙三年(709年)三月三日。
弟子有慧岸、慧俨、木叉三人。但根据唐中宗时,李邕所撰之《泗洲临淮县普光王寺碑》,僧伽大师共有门人七僧,其中记有姓名者为惠俨、道坚与木叉。
李白幼年曾至其寺与之谈论佛法,后为其作诗:“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意清净,机棱棱,亦不减,亦不增。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猢狲藤。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一言忏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甚至连排斥佛法的韩愈,亦为大师作传。
宋代因为频频显灵救难,宋太宗加谥大师为“大圣”,从此人称“泗州大圣”。名宦苏轼、苏辙、黄庭坚、李纲等人都有对大师的赞颂。江苏狼山奉大师为境主佛,尊为“狼山大圣”。两江、闽浙、广东都有显灵的传说,如救火、治水、为死者伸冤、超度亡魂、打退五通神、自行购买布料等。更传说大师曾帮助一个贫士获得美女的青睐,结为连理,故被华人民间信仰视为著名“爱神”之一,能保佑情人终成眷属。
另外有学者认为僧伽大师并非单纯佛教的僧侣,反而可能是当时博通摩尼教的佛教人士,或者摩尼教的传教士。
相传泗州大圣为十一面观音之化现,受大势至菩萨托付来狼山,为大势至菩萨开拓道场。
《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为自敦煌文书中发现的经典。今所见写本主要有3个卷号,为S. 2565(头完尾缺)、S. 2754(末题:“恩会”)、P. 2217。并收入大正新脩大藏经第 85 册,疑伪部, No. 2920。而经文整体被学者评价为颇暗合西方基督教末世思想的体系,即:
不过也有所差异,共有二点:一是基督教的上帝之国新世界是在现世,那些复活的信徒,将与复活的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而《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并没有提供一个千年王国的图景,只有《僧伽经》宣示“化城”的至福之地,是彼岸的救赎图象。二是《圣经》使徒约翰《启示录》救赎的对象除了活着信主之人外,也包括了死了的信徒,但《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中的僧伽是以道成肉身的救世主身份宣示以宝船载运六度之人前去彼岸之世──化城,是肉身得道的救赎,不是灵魂的救赎。而《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中亦有颇多似乎带有摩尼教色彩的部分,如强调与弥勒佛一同救世、特别要求“长斋菜食”与“不饮酒食肉”、以宝船来救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