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寯

✍ dations ◷ 2025-05-16 08:16:30 #1900年出生,1983年逝世,童寯,童姓,沈阳人,满族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师,中华民国建筑师,国立中央大学教授,东南大学教师,中国东

童寯(1900年10月2日-1983年3月28日),字伯潜,辽宁沈阳人,满族,中国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中国近代建筑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刘敦桢、吕彦直、梁思成、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1900年10月2日出生于奉天省城附近东台子村。1910年9月入奉天省立第一小学,1917月年入奉天省立第一中学。1921年7月中学毕业后在天津新学书院专修英语。1921年同时考取两所大学,但仍就读于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同年秋,公费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曾与杨廷宝(杨为师兄,时已毕业,但与童常有往来)、梁思成、陈植等同窗学习。在校期间,先后获全美大学生设计竞赛一、二等奖牌各一枚。1928年冬,以3年修满6年全部学分,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提前毕业。此后在费城、纽约两地建筑师事务所实习、工作各一年。1930年春,赴欧洲英、法、德、意、瑞士、比、荷等国考察建筑,经东欧回国。1930年秋回国,任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1931年6月,梁思成赴京“中国营造学社”任职,童继任系主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建筑系解散,与赵深、陈植在上海共同组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抗战爆发后1938年在重庆、贵阳设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分所。1944年,应刘敦桢之邀抵重庆,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授课之余继续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业务;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1949年,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后,专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1952年南京大学建筑系等工学院系科独立组建南京工学院(1988年改名东南大学),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

1983年3月28日逝世于南京,享年83岁。

童寯的二弟童荫是电机专家,曾任电机工程师;三弟童村是微生物学家。

童寯与关蔚然结婚,育有三子:童诗白、童林夙、童林弼。次子童林夙是中国电子物理学家,显示器件技术领域专家。

1932—1952年间,童寯主持或参加的工程项目有100多项,代表作品有:

相关

  • 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系统(Dissipative system)是指远离热力学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此系统和外环境交换能量、物质和熵而继续维持平衡,对这种结构的研究,解释了自然界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耗散
  • 碱锰电池碱性电池(英文:Alkaline battery)指使用碱性电解液的电池,一般生活中指称碱性电池,指的是碱性锌锰电池。广义上,碱性电池使用的电极材料包括:锌-二氧化锰、锌-氧化汞、镉-氢氧化镍
  • 埃及语埃及语(圣书体:�������,转写:r n km.t,中古埃及语IPA:)),是一种通行于古埃及的语言及文字,属亚非语系,跟闪语族(例如:希伯来语及阿拉伯语)及过去被编入含语族的北非诸语,如古实语族的贝支语及柏柏
  • 宣福礼宣福礼(拉丁语:Beatificatio;英语:Beatification,字根来自拉丁语:beatus,受祝福的),又称为宣福、列真福品、列福式,是天主教会追封已过世人的一种仪式,用意在于尊崇其德行,认定其信仰足
  • 罗伯特·朱利安·本特利罗伯特·朱利安·本特利(Robert Julian Bentley,1943年2月3日-)美国亚拉巴马州前州长。本特利是一名退休的皮肤科医生,也是一名共和党人。当选州长之前,他一直在塔斯卡卢萨第一浸
  • 扎尔努拉·拉苏列夫扎尔努拉·拉苏列夫(巴什基尔语:Зәйнулла Рәсүлев;1833年3月25日-1917年2月2日),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什基尔人出身的宗教领袖。他是俄国著名的扎吉德领袖,并且是第一
  • 吉兹亚吉兹亚(阿拉伯语:جزية‎)是一种曾经在伊斯兰国家向非穆斯林人民实施的人头税,征税对象是有体力当兵及有财力缴税的成年男子,不包括奴隶。《古兰经》第9章29节说:“当抵抗不信
  • 郑骞郑骞(1906年6月20日-1991年7月28日),字因百,台湾中国文学研究者,祖籍辽宁铁岭。担任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正教授26年。1906年生于四川灌县成都水利府署,1926年毕业于崇实中学,保送
  • 常遇春常遇春像,取自清代上官周《晚笑堂画传》常遇春(1330年-1369年8月9日),字伯仁,号燕衡。祖籍南直隶怀远(今属安徽),和阳(和州,今安徽和县)人,明朝开国军事大将。本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谥忠武
  • Crime Scene 犯罪现场 (第三季)《Crime Scene 犯罪现场 (第三季)》(韩语:크라임씬3)是韩国JTBC电视台推出的推理型综艺节目,自称为国内首个RPG推理游戏,以神秘杀人事件为背景。参与者既要摆脱凶手嫌疑,又要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