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古近纪界线

✍ dations ◷ 2025-01-23 06:21:54 #白垩纪-古近纪界线
白垩纪-古近纪界线(K-Pg界线)旧名白垩纪-第三纪界线(K-T界线),K代表希腊文的kreta,是白垩的意思。是介于白垩纪和古近纪之间的界线,富含铱的黏土层,大约出现在六千五百万年前。这段期间发生大规模的绝种,包括恐龙和其他的动物族群,都遭受灭绝的命运。是一个位在墨西哥犹加敦半岛的撞击陨石坑,埋藏在地表之下。这个陨石坑的名称,取自于陨石坑中心附近的城市希克苏鲁伯;希克苏鲁伯在马雅语意为“恶魔的尾巴”。根据推测,陨石坑整体略呈椭圆形,平均直径约有180公里,是地球表面最大型的撞击地形之一。在70年代晚期,地质学家Glen Penfield在犹加敦半岛从事石油探勘工作时,发现这个陨石坑地形。目前已在该地区发现冲击石英、重力异常、玻璃陨石等地质证据,可证明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由撞击事件造成。从岩石的同位素研究得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年代约为6,500万年前,时当白垩纪与古近纪交接时期。由于该陨石坑的规模与年代,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常被认为是造成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的成因,并造成恐龙等生物的灭绝;但也有科学家提出当时另有其他的灭绝因素。近年来,另有多重撞击理论,认为当时有许多颗陨石在短时间内撞击地球,而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仅是其中一颗。另有天文研究指出,这些陨石是在撞击事件发生前160万年分裂而成。德干暗色岩是在6,800万年前到6,000万年前所形成的,时间是白垩纪末期。在6,600万年前,西高止山脉发生了大量的火山爆发。这一连串的火山爆发持续了近三万年之久。火山爆发所喷出的气体可能是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该次灭绝事件灭绝了包含恐龙在内的大部分生物。德干暗色岩火山爆发所形成的熔岩地形,被估计最大面积为1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印度的一半面积,而后经由侵蚀作用与大陆漂移,形成现在的大小。目前所能直接观测的熔岩面积约为51.2万平方公里这次火山爆发所喷出的气体,似乎与全球暖化有关。有证据指出在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之前的50万年内,大气温度曾上升8°C。

相关

  • 原核翻译启动原核翻译(Prokaryotic translation)是指原核生物细胞中信使RNA被70S核糖体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可分为起始、延伸、终止与再循环四个主要步骤。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阶段
  • 胰岛A细胞胰岛A细胞(alpha cells,亦作α-cells),是胰岛中的一种内分泌腺上皮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胰岛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20%,而胰岛β细胞约占75%。胰岛α与胰岛β细胞的比例适当
  • 强直-阵挛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英语:tonic-clonic seizure),又称为大发作(英语:grand mal seizure),是最为常见的全身性发作类型。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常见于儿童。强直-阵挛性发作包括强直期(tonic p
  • 灭绝事件生物集群灭绝是指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段中,在一个以上并且较大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生物数量和种类急剧下降的事件。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宏观生物,因为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很难推
  • 白俄罗斯城市列表以下是白俄罗斯城市列表-白俄罗斯共和国最发达的城市类别。许多城市的状态是继承自苏联的。BSSR的城市类别设立于1938年,是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设立的。他共设立了11个Obla
  • 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缩写IPPNW),又译为国际医生防止核战联盟,是一个由60多个国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国际组织
  • 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是机器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根据已知样本的某些特征,判断一个新的样本属于哪种已知的样本类。分类是监督学习的一个实例,根据已知训练集提供的样本,通
  • 偶氮类染料偶氮染料是含有一个或多个偶氮基(-N=N-)发色基的染料。是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合成染料。冰染染料是偶氮染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
  • 克沙奇病毒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又称柯萨奇病毒,分类上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成员之一,依感染新生幼鼠之临床症状与组织病理特性分成A
  • 朱诺一号运载火箭朱诺一号运载火箭是一种轨道运载火箭,经常被人误以为是木星-C探空火箭。朱诺一号运载火箭是最为人熟知的火箭,因为它发射了美国第一颗卫星——探险者一号。 红石运载火箭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