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空中防撞系统
✍ dations ◷ 2025-07-27 12:28:10 #空中防撞系统
空中防撞系统(英语:Traffic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缩写:TCAS)是安装于中、大型飞机的一组电脑系统,用以避免飞机在空中互相冲撞,与地面迫近警告系统搭配成为保护飞航安全的两大防线。现今大部分民航客机都设有空中防撞系统功能。霍尼韦尔公司是唯一一家生产所有类型空中防撞系统的制造商,超过一半空中防撞系统产品都是出自该公司。早在1950年代航空业界就开始着手研究空中防撞系统,但因技术问题,应用不普遍。直到80年代,经历多次空难之后,终于进入实用阶段,研发出第一代空中防撞系统(TCAS I)。空中防撞系统的运作是通过飞机上的应答机确定飞机航向和高度,使飞机之间可以显示相互之间的距离间隔和高度,因此空中防撞系统在运作前必需开启应答机。空中防撞系统显示器可以与导航显示器(Navigation Display;ND)整合在一起,也可以与即时垂直速度指示器(Instantaneous Vertical Speed Indicator;IVSI)整合,这样上升或下降时可显示垂直速度。TCAS I能够侦测上下7000至10000呎,前后15至40海里,发现有航机接近时,会提前40秒警告飞行员对方飞机的高度和位置。第二代空中防撞系统(TCAS II),是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会用声音及显示警告飞行员,称为Resolution Advisory (RA),并且会用语音指示避撞的动作,例如:“Climb!Climb!Climb!”“Descend!Descend!Descend!”。别架飞机若有装空中防撞系统,也会有相反的警告发出来。第三代空中防撞系统(TCAS III),除了有上下避撞措施之外,还增加左右避撞能力。1993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规定,凡进入美国国境飞行的30人座以上的客机,都必须具有TCAS II的能力,而欧洲亦在2000年实施此条例。空中防撞系统根据各航机对本机的碰撞危险等级,会用不同的符号显示在导航显示器上(Navigation Display,ND),其等级分类如下所示: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或其它民航管理单位,都会规范空中防撞系统与航空交通管制的指示冲突时的优先次序。因为若是一架飞机遵从空中防撞系统,但另一架遵从航空交通管制,这样子仍有互撞的危险。最明显的实际案例,在2002年巴什克利安航空2937号班机,两架飞机在德国南部的乌柏林根(Überlingen)上空发生空中接近,两机都收到了空中防撞系统的警告,但有一架飞机未遵从TCAS的指示,反而听从ATC的指示,导致两机在空中相撞造成重大死伤。2006年戈尔航空1907号班机空难中两架均有空中防撞系统的飞机在空中相撞,因为机长误将答询机关闭,使空中防撞系统无法运作,两架飞机无法互相侦测,导致相撞。
相关
- 先天性挛缩细长指先天性挛缩细长指是一种遗传病,其症状包括多发性关节的先天挛缩、细长的手指与脚趾、脊柱侧弯或后凸、骨质减少、胸部及脸部变形、肌肉发育不良等。其发生率为1/2,但只会在父
- 头孢噻林头孢噻林(其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Ceftiolene”)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卡茚西林) · 替卡西林 · 替莫西林 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 · 哌拉西林 ·
- 氧化态氧化态(英文:Oxidation State)表示一个化合物中某个原子的氧化程度。形式氧化态是通过假设所有异核化学键都为100%离子键而算出来的。氧化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可以为正数、负数
- 胶囊剂胶囊剂以可溶性明胶作为包覆材料的囊状药剂,可避免口服时,药物与味觉器官直接接触引发恶心反应。请阅读硬胶囊请阅读软胶囊
- 安庆市安庆市,又名宜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
- C-Mycn/an/an/an/an/an/an/an/an/an/aC-Myc或Myc是编码转录因子的调节基因。这一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细胞核内被磷酸化,有多种功能:在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凋亡和细胞转化中发挥作用。My
- 犹太人大屠杀否定论庇隆主义 国家工团主义 民族社会主义 民族无政府主义 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纳粹党 前沿交叉 官方全国战线 第三位置组织 新力量 国际第三位置法西斯象征 新法西斯主义 新纳粹
- 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是植物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是由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植物各个营养器官均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如枝条能长出不定根,根上能产生不定芽等,从而长成
- 拉乌尔·博特拉乌尔·博特(英语:Raoul Bott,1923年9月24日-2005年12月20日),匈牙利裔美国数学家。他出生于布达佩斯。1938年全家迁到加拿大,他就读于麦吉尔大学。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美国工作。1
- 约翰·范扶累克约翰·范扶累克(英语:John van Vleck,1899年3月13日-1980年10月27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米德尔敦,美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