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斯特凡诺条约

✍ dations ◷ 2025-10-22 14:49:13 #圣斯特凡诺条约

《圣斯特凡诺条约》(俄语:Сан-Стефанский мир,土耳其语:Ayastefanos Muahedesi)是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在俄土战争结束后,于1878年3月3日在圣斯特凡诺 (1925年前的San Stefano,现在称为Yeşilköy,亦即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西部的耶西勒廓伊(英语:Yeşilköy))签署的条约。俄方代表是伊格那提耶夫伯爵与亚历山大·涅利多夫,而土方的代表是外长Safvet Pasha与驻德国大使萨杜拉贝伊。

尽管从沙俄签署条约反映的官方想法来看,沙俄只想划出临时缓冲区来与列强达成最终解决方案,但这个条约却成为保加利亚外交政策的核心,并导致了灾难性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和其后更为严重的参加一战,直到1944年。

条约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对保加利亚近500年的统治,成立了保加利亚大公国,条约签署的日期成为保加利亚的国庆日。

条约创建了拥有军队和东正教政府的自治大公国保加利亚大公国,其领土囊括从多瑙河到巴尔干山脉支脉的平原地带和索菲亚、色雷斯东部一部分和北部,以及几乎整个马其顿(第6条)。

人民选出一名大公并得到奥斯曼帝国和列强认可,统治国家,贵族议事会制定宪法(第7条);奥斯曼帝国军队撤出保加利亚,此后俄军在此驻扎两年(第8条)。

割让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给俄国(第19条)。

奥斯曼帝国承诺将在波黑(第14条)、克里特、伊庇鲁斯和色萨利进行改革(第15条)。

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被宣布对战争和和平时期的所有中立船只开放(第 24 条)。(这条限制直接导致了俄国黑海舰队被困黑海,无法增援日俄战争)

黑山从奥斯曼帝国划入领土,面积增大超过两倍,并获得独立;塞尔维亚与罗马尼亚也获得独立。

欧洲列强不满俄罗斯企图扩张的行为,尤其是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塞尔维亚与希腊则恐惧大保加利亚的建立会减少他们可夺得的奥斯曼领土。结果,德国首相俾斯麦主动邀请列强参与柏林会议,并最后签署了《柏林条约》。罗马尼亚在对土耳其战争前与俄国签下密约,希望保证前者的领土完整。战争中,罗马尼亚付出很大代价,但最后却很失望。将南比萨拉比亚割让给俄国,同时获得北多布罗加作为补偿。奥匈帝国因未能扩大其在波黑的影响力而对条约不满。

条约附件,显示塞尔维亚边界的变化

条约附件,显示黑山边界的变化

条约附件,显示新成立的保加利亚大公国的边界

条约附件,显示高加索地区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边境的变化

相关

  • 太空旅游太空游客指非以执行任务(例如进行实验或工作)为目的,而搭乘航天器参与太空飞行的人。在苏联解体后,由于航天器的操作成本极大,同时要付给哈萨克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地租与使用场地费
  • 桃园台地桃园臺地群位于台湾西北部,北起新北市林口区,南迄新竹县凤山溪,东以大汉溪与雪山山脉相邻,西至桃园、新竹间之海岸。桃园台地群包含有桃园台地、中坜台地、平镇台地、伯公冈台地
  • 冲绳返还冲绳返还(日语:沖縄返還/おきなわへんかん ),又称冲绳政权移交,指的是1972年5月15日美国放弃琉球(冲绳县)的治理权(含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并移交日本以上权力。地理 · 君主 历史
  • 地理壳地理壳(英语:Geographical crust)也称作景观壳、地球表层。是地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的统一整体。一般认为其范围上至大气对流层顶(约8-18公里),
  • 陈黄中陈黄中(1704年-1762年),字和叔,晚号东庄谷叟,江苏吴县人。陈景云之子。生卒年不详,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举博学鸿词科。为诸生。早年留心史学,乾隆二十年(1755年)《宋史稿》积稿219卷。
  • 岩崎家岩崎家(いわさきけ),指日本三菱财阀的创立者的家族。其始于岩崎弥太郎及其胞弟岩崎弥之助的两个家族。岩崎家与传统的三井家、住友家并称日本的三大财阀家族。三井、住友是具有
  • 拉得伯土拉得伯土(英语:Paschasius Radbertus,785年-865年),是1073年由教皇格雷戈里七世封圣的法兰克圣人。他是一位卡洛林文艺复兴神学家,亦是法国北部一间科比(Corbie)修院的俢士。他最知
  • 泰勒·韦恩泰勒·韦恩(英语:Taylor Wane,1968年8月27日-)是一名英国女色情演员、导演、模特儿和创业者。1994年6月,韦恩成为《阁楼》的阁楼宠物。她于2005年和2014年分别入选AVN名人堂与XRCO
  • 应用服务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是一种服务的供应商,该服务名为电脑应用软件,有如租车公司,令顾客用家有更多的选择,共享不菲的软件。应用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的软件
  • 阿罩雾庄攻防战阿罩雾庄攻防战,戴潮春事件系列战役之一,发生于台湾清领时期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四月间的战役。原四块厝团练首领林日成协助清军平定大墩一带的戴潮春与天地会骚动,林日成却于三月十五日倒戈,进攻同来助阵的林奠国阿罩雾团练,双方在阿罩雾庄鏖战至四月份,罗冠英(潮州客家)率东势角民勇驰援,总算让强攻不下多时的林日成部队退兵。由于18、19世纪的台湾官民比例失衡,驻军匮乏,吏治不彰,政府长期处于失能状态,地方秩序常常维系于地方豪族之上。:96-103地方若有动荡,政府常要求地方豪族出“团练”协助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