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化学炮

✍ dations ◷ 2025-08-02 21:14:54 #火炮,舰炮,战车炮,德国火炮,美国火炮

电热化学炮(Electrothermal-chemical ,ETC)为一种新型火炮概念,可以在不使用复杂笨重的电磁炮下另一种增强火炮威力的创新。将电能转变为热能使推进剂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弹丸高速发射的武器,电热化学炮的炮弹由等离子体喷管、推进剂和弹丸等组成。

70年代开始各军事大国都在探索下一代火炮军事变革,诸如电热化学炮、电磁炮、定向能武器等。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最迅速,即将投入实战的是电热化学炮。主要优点是弹丸的初速度大,最高可达3—4公里/秒,射程远,炮口动能比传统炮提高25—55%。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以色列、英国、法国等都有相关研发计划,但是目前尚未有配备该炮的量产型武器面世。

美国国防部1998年公布的国防技术领域计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3到5年内,XM291专案进行120毫米电热化学炮试验,使10公斤的弹丸初速度达到1825米/秒,炮口动能17兆焦,比传统坦克炮动能增加50%,穿甲能力提高10%,最终实战目标为20兆焦以上的产品。水面火力支援计划中计划达成22兆焦以上的船舰用炮。

90年代初美国通用公司和食品机械公司分别把120毫米口径的M256坦克炮改装成电热化学炮进行试验。1991年美陆军与食品机械公司签订《电增强因素改进项目》研究合同,资助食品机械公司从事电热化学技术研究,遗憾的是这些试验并不成功,1995年德国也进行105毫米口径电热炮试验已能把2公斤的弹丸加速到2400米/秒,但还未有实战价值。

美国食品机械公司的概念是液体发射药电热化学炮,但是这类炮的内弹道存在压力波,不能保证内弹道的一致性,是一大量产实用问题,至今无法解决。

以色列索伦克核研究中心的概念是固体发射药电热化学炮,类似传统固体发射药在炮膛内燃烧同时,注入由高功率脉冲电源产生的等离子体,然而对等离子体发生器注射时间和精度要求极高,然而21世纪后固体系统还是进展较大,实用性较有可能的系统。

相关

  •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英语:Radiation therapy)或简称电疗,是使用电离辐射作为治疗疾病的方式。与放射治疗有关的医学专业称为放射肿瘤学或放射治疗学。执行这个专业的医疗从业人员称为放射
  • 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清末自强运动期间中国政府官办的外语人才学校,以教授西方语言为主的官办教育机构,也是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新式教育机构。京师同文馆成立于1862年8月24日,1900年停办,1
  • 咖啡师约从1990年开始,英文采用 Barista 这个字来称呼制作浓缩咖啡(Espresso)相关饮品的专家。意大利文 Barista,对应英文的 bartender(酒保);单数双性;复数阳性 baristi,复数阴性 barist
  • 依地酸钙钠乙二胺四乙酸(英语: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常缩写为EDT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是一个六齿配体,可以螯著多种金属离子。它的4个酸和2个胺的部分都可作为配体的齿,与锰(II)
  • 王与胤王与胤(1589年-1644年),字百斯,号永锡,山东新城县(今桓台县)人,明末政治人物。曾祖王重光,贵州布政司参议。祖王之垣,户部左侍郎。継父王象贲,户部员外郎。生父王象晋,浙江右布政使。崇祯
  • 摩托罗拉移动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公司(Motorola Mobility LLC),是总部设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区利伯蒂维尔的一家通讯企业。前身为摩托罗拉公司移动设备部门,于2011年1月分拆。于2012年5月2
  • 阿尔贝特·凯塞林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尔贝特·凯塞林(德语:Albert Kesselring,1885年11月30日-1960年7月1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位德国空军元帅。在横跨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生涯中,凯
  • 詹姆斯·韦德尔·亚历山大詹姆斯·韦德尔·亚历山大(英语:James Waddell Alexander II,1888年9月19日-1971年9月23日),美国拓扑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最早期的成员之一。他的学术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普林斯
  • 江晓原江晓原(1955年-),男,上海人,中国科学史家、性学家、科学文化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4年中国科学院特批晋升研究员,次年成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
  • BygfootBygfoot全称,是一个足球经理游戏,负责俱乐部的财政管理和计划。第一个版本,01/02/2002的v0.5预览版本只有文字界面,后02/14/2004的v1.0 alpha开始有了基于GTK+2的形界面。和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