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化学炮

✍ dations ◷ 2025-10-23 07:10:47 #火炮,舰炮,战车炮,德国火炮,美国火炮

电热化学炮(Electrothermal-chemical ,ETC)为一种新型火炮概念,可以在不使用复杂笨重的电磁炮下另一种增强火炮威力的创新。将电能转变为热能使推进剂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弹丸高速发射的武器,电热化学炮的炮弹由等离子体喷管、推进剂和弹丸等组成。

70年代开始各军事大国都在探索下一代火炮军事变革,诸如电热化学炮、电磁炮、定向能武器等。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最迅速,即将投入实战的是电热化学炮。主要优点是弹丸的初速度大,最高可达3—4公里/秒,射程远,炮口动能比传统炮提高25—55%。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以色列、英国、法国等都有相关研发计划,但是目前尚未有配备该炮的量产型武器面世。

美国国防部1998年公布的国防技术领域计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3到5年内,XM291专案进行120毫米电热化学炮试验,使10公斤的弹丸初速度达到1825米/秒,炮口动能17兆焦,比传统坦克炮动能增加50%,穿甲能力提高10%,最终实战目标为20兆焦以上的产品。水面火力支援计划中计划达成22兆焦以上的船舰用炮。

90年代初美国通用公司和食品机械公司分别把120毫米口径的M256坦克炮改装成电热化学炮进行试验。1991年美陆军与食品机械公司签订《电增强因素改进项目》研究合同,资助食品机械公司从事电热化学技术研究,遗憾的是这些试验并不成功,1995年德国也进行105毫米口径电热炮试验已能把2公斤的弹丸加速到2400米/秒,但还未有实战价值。

美国食品机械公司的概念是液体发射药电热化学炮,但是这类炮的内弹道存在压力波,不能保证内弹道的一致性,是一大量产实用问题,至今无法解决。

以色列索伦克核研究中心的概念是固体发射药电热化学炮,类似传统固体发射药在炮膛内燃烧同时,注入由高功率脉冲电源产生的等离子体,然而对等离子体发生器注射时间和精度要求极高,然而21世纪后固体系统还是进展较大,实用性较有可能的系统。

相关

  • 世界第三大核武贮备量法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国科学家亨利·贝克勒、皮埃尔·居礼以及玛丽·居礼便针对铀的放射能进行详细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便加速展开核
  • 法属印度洋诸岛法属印度洋诸岛(法语:Îles Éparses或Îles éparses de l'océan indien)包含印度洋中5组岛屿,分别为印度礁、欧罗巴岛、光荣群岛、新胡安岛、特罗姆兰岛。总面积38.6平方公里
  • 梓官区梓官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Tsú-
  • 担架床担架床为运送伤者之救伤工具,由两支承杠支撑着一块帆布床身,承杠两端连接手柄和滑轮。一些担架床的承杠可以伸缩。床头有枕袋,可塞入柔软的物件。轮式担架也称平车、急诊推床、
  • 台湾山峰列表台湾是一个多山的岛屿,在3.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分布268座海拔3,000米(9,800英尺)以上高峰,是全世界高山密度最高的岛屿之一。其中最高的玉山主峰,海拔3,952米(13,000英尺)。台湾的
  • 鼻涕体鼻涕体(又称鼻涕石)指的是阴暗的洞穴或地下水道中,顶端呈鼻涕状的硫酸还原菌(一种嗜极细菌)群落,一天增长一公分,会分解岩壁上的矿物并分泌硫酸。分泌物的酸性足以灼伤皮肤,且会
  • 约翰·阿尔布雷希特 (梅克伦堡-什未林)约翰·阿尔布雷希特·恩斯特·康斯坦丁·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Johann Albrecht Ernst Konstantin Friedrich Heinrich,1857年12月8日-1920年2月16日),梅克伦堡-什未林公爵,先后任
  • 四角菊石见内文四角菊石(学名:)是生存在白垩纪海洋中的一属菊石。为四角菊石科的模式属。在弛菊石类中属于比较先进的类群,于白垩纪的后半部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弛菊石类,持续繁衍至白垩纪末
  • 吴鸿麟吴鸿麟(1899年9月28日-1995年3月29日),中国国民党政治人物,台湾桃园县(今桃园市)客家人、医师。曾历任桃园县议员、议长、县长。设有吴鸿麟奖学金。吴鸿麟于1899年(明治32年)9月28日
  • 詹姆斯·维特布莱德·李·格莱舍詹姆斯·维特布莱德·李·格莱舍(英语:James Whitbread Lee Glaisher,1848年11月5日-1928年12月7日),英国数学家,气象学家和天文学家。詹姆斯生于英国伦敦的路厄斯罕自治市,于19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