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吾(1900年-1996年6月16日),原名陶文,字博吾,以字行,号国顺,别署白湖散人、栗里后人等,斋号简朴斋,又因其高寿而自谐“糊涂长寿”,男,江西彭泽人,中国现代书画家,集诗书画于一身,性简淡孤倔,不求闻达,被称为“百年孤独的一代宗师”。
陶博吾长期定居南昌市,专心书画,过着隐士般生活。他不甚适应艺术政治化的体制,因此作品长期被主流艺坛忽视。陶博吾的绘画和书法风格给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中国当代新文人画审美趣味和形式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新文人画”的开拓者。陶博吾去世后,艺术界陆续出版了陶博吾书画集、诗词集和资料手稿,以及研究陶博吾的论文集。
陶博吾1900年出生于江西彭泽,4岁丧父,27岁丧妻、丧兄。他6岁入私塾,9岁学习诗词,10岁通音律。14岁与彭泽县五位老先生创建六雅堂诗社,以能诗名乡里。1926年陶博吾考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从沈溪桥、梁公约、谢公展三位先生学习书画。1929年考入上海昌明美术专科学校,从黄宾虹、王一亭、潘天寿等先生学习书画,从曹拙巢先生学习诗文。陶博吾曾因思想进步曾遭当局通缉未果。抗战期间,从上海逃亡江西,先后任江西省吉安市吉安中学和宜春市樟树中学国文教员。在逃亡途中写的《弃儿行》诗在《民国日报》上发表。
1949年,陶博吾定居江西南昌,先后任江西省立南昌第一联合中学、葆灵女子中学(今南昌十中)语文教师。1950年代遭到批判,被开除公职,戴上“黑五类”帽子,到派出所接受改造。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陶博吾因专心艺事被当局判为“封资修”(即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典型,蒙冤而被迫封笔十四载;又被抄家,强迫迁至乡下劳动改造。陶博吾说:“文革时,自红卫兵把我珍藏的碑帖、画册以及经史子集销毁以后,接着又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整整十四年,不但没有写过一幅墨笔字,连一枝墨笔都没有见到过。”。
1980年,80高龄的陶博吾方获平反。他于家乡彭泽蛰居,筑“吾园书屋”,研习书画义理。陶博吾的创作道路不同于活跃的主导派系,名不入主流,但常常向登门拜访人士传授艺事。这些人士促成陶博吾的书画作品集和诗词集出版,这些作品集即是中国“新文人画”勃兴之源起,呈现了传统文人画向“新文人画”变革的新图式。
1989年,陶博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陶博吾书画展”,获得了启功、李可染、周谷城等艺术家的高度赞扬。1995年(陶博吾去世前一年),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陶博吾诗书画展”,引起了上海学术界、文学界、美术界的震动。蒋孔阳称他是“现在重新被发现的二十世纪中国的书画大家,也是大胆的批判现实主义诗人”;作家白桦用“三个不朽”概括陶博吾;艺术家陈丹青、书法家赵冷月称这一辈子最崇敬的是陶博吾这样的书画家;作家戴厚英为此撰文《贡献一个人》,在《文学报》上发表。陶博吾去世23年之后,2019年5月,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陶博吾诞辰120周年艺术作品展”,展出陶博吾前后作品七十余件。
陶博吾作画造型概要且形神兼顾,构图统揽大局,也注意细部的具体生动描绘。他的花鸟画多稚拙天真,喜做特写式的章法,笔墨酣畅淋漓;山石多不求形似,打破正常的比例透视。陶博吾喜欢粗放简洁,跟同时代的书画大家黄秋园的繁复茂密的风格形成强烈反差。例如,1996年,陶博吾96岁去世那一年的山水作品《一竿渔笛》,山体布局取直角切割之势,前景的大树再取直角造型穿插,把前景和中景悬挂在几乎同一个层面,打破常规的空间结构。不拘泥于古人笔墨技巧,笔触粗犷倔拙,墨色敦厚丰腴而神完气足,个人特征鲜明。到了晚年,陶博吾的绘画已一定程度上超越技巧和章法,达到“但观诸法空无我”“无法而法”的境地。他把自己的艺术风格比作“如枯葛形尤丑”,不趋时代风尚,绝不作“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的叹息。
陶博吾的绘画作品形制上和风格上都属于豪放的风格,疏朗宽厚以直接书写的方式所达到的气势,表现出陶博吾绘画与其书法风格的一致性,即不安排,落笔不急不遑,笔力雄浑,笔笔到位,有种酣然醇厚的气息。用笔中不使用明显提按顿挫的动作,尤其是在拉长的笔划中,一笔之中的持重而非滞迟,让人感受到笔力的存在。构图因势成型,不受物象的现实性的束缚。在疏朗的布局中可以体验到特有的律动感——真率恣意又颓放不羁的个人色彩,从而形成强心铁骨,一种在颟顸落拓之中蕴藏磊落不平之气的具有陶氏特征的绘画风格。与当时居主流地位的许多画风拉开了距离,开启了新文人画的新语言和新图式,成为影响直至当今画坛的一代宗师。
诗言志。胸中块垒,不吐不快。亦如郑板桥所感慨“难道天公,还钳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所以,陶博吾的诗词、联句是他沧桑际遇、情感世界和人生信念的自然反映。如果试图更好地感受作为视觉艺术形式的陶博吾的书画,必然离不开他的语言艺术——诗词以及他尤为喜爱的对仗联句。陶博吾的画作题款,不是引经据典陶醉在已有的古人旧句之中,而是独出机杼。他的诗句既饱含纯真浑朴的力量,又兼具幽默的智慧,例如:“画图何必米家山,自有烟云共夕岚。难得我来亭下坐,笑得冷眼看人间。——题烟云变幻图(1991)”。这不仅是来自他孩提时代学诗的童子功,十四五岁就能与本县“六雅堂诗社”老先生唱和,以及对旧体诗体裁千锤百炼的纯技术操练,更是因为他已经把诗词艺术化作自己的生命形式。恰如蒋孔阳和李可染所说,陶博吾的诗传承了杜甫悲怆沉雄的风格,词则开刺世疾邪之先河,含有深邃的人生哲理。
陶博吾的绘画生涯伴随着他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及其倔强性格,用他饱含情感的笔墨来书写自己的精神世界,表达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喜怒与好恶。陶博吾多从日常生活——山林沟壑和花鸟虫鱼中攫取的绘画题材,与大自然天然契合,而其内涵却与社会和时代紧密关联,渗透著讽喻,劝诫和批判的现实意义。他把司空见惯的景物转换成夸张怪异的不寻常的画面效果,拟人化、比喻、暗喻交错运用得体。画中艺术形象往往介于似与不似之间,折射出陶博吾自己的人格、志趣以及个性。陶博吾情感丰富,每幅画上都依据不同题材或寓意而自己即兴撰写既直白又妙趣横生的诗词,诗与画相互匹配,相生相发,构建他秉承传统“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而自成家法的浪漫批判现实主义的独特艺术风格。
陶博吾说:“要想成为一个书法家,起码的条件,必须有点个人风格。如果只习一家,专攻一体,即使能够乱真,也只是一个书奴,没有价值。”陶博吾书法犹如短枪粗戟般的结体,是形成其独特的个人风貌的基本构件。陶博吾结字吸收吴昌硕而参入己意,较之吴体变化更多,格局更加恢宏;墨色饱满而津韧,真性情自然抒发。陶博吾的大篆吸收了石鼓文的结构与吴昌硕书法的内容,字的造型态势参差错落,结体则变异石鼓文的规整,线条饱满。陶博吾的行草结体歪斜倚正互用,线条落拓不羁柔而富弹性,韧性和力量并行。结体上将字的欹侧揖让加强,收紧中宫的同时拉长了撇捺,字和字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章法上紧密而字字侵让;字势左右摆动,几乎每行都不同程度地偏离中轴线。陶博吾似乎无意于常规书法法则中的章法与形式,不同书体综合形成其荒诞奇诡的独有风格。陶博吾与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石鲁一并称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诗书画印综合素养和成就极高的杰出范例。
陶博吾有三个不朽:生命的力量不朽,智慧的力量不朽,艺术的力量不朽。
江西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人杰地灵。前几年出了个黄秋园,现在又出了个陶博吾,中国这么大,许多人才被埋没了。人才还要有人去发现、去宣传……陶老的诗写得好,田园诗有陶渊明的飘逸,抗战和“文革”中写的诗,又有老杜的深沉。行书对联结体奇特,个性强,又有趣味,篆书功力深厚,不在吴缶老之下;画学吴、黄,又跳出吴、黄……我要向博吾学习,博吾是我的学兄。——李可染
陶老一生坎坷,但又长寿,每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诗,又写得好,这一点谁也比不了他,《满江红》这首词可以拿桂冠;石鼓文、散氏盘铭文写得好,就功力来讲,达到了吴昌硕水准,就夸张变形、生动趣味方面看,超过了吴昌硕!——启功
及至十年之前,玉宇澄清,其冤方伸。始以能书名而稍为人知,近年才又以诗与画为知者所称道。其诗、其书、其画皆一如其人,握芝怀瑜,晚香犹烈,虽蹇困落拓而历劫不靡。——林散之
陶博吾是传统文人,诗书画“三绝”,他是真正的、出色的大文人画家。在“在野派四大家”中,陶博吾的成就应列为第一,在20世纪文人画家中,若专计诗文,他也应列为第一,绘画应为一流。——陈传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