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上丝绸之路
✍ dations ◷ 2025-08-07 22:39:34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又为了解决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受地形影响,前往西域会经过许多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据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在古代中国即有此项交流,尤其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居民而言,更是显著。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但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底存不存在还有问题,《汉书》记载中国人所乘之船为当时的“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利用这些停留在广西、广东港口的外国船只进行转送到南海和印度。唐宋时的广州港很繁荣,港口大船云集,最多的时候,每年有四千多艘大食船,当时还发生了千名大食、波斯穆斯林劫掠广州的事件。最早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的则是罗马商队与使者,于公元166年抵达中国;而迄今东南亚出土的最早沉船和中国瓷器也属于西亚的阿拉伯帆船,年代为公元830年的晚唐。忽必烈时期开始由于倭寇袭扰沿海,因而先后进行了四次禁海。第一次海禁从公元1292年(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到公元1294年(世祖至元三十一年)止。第二次海禁公元1303年(成宗大德七年)到公元1308年(武宗至大元年)止。第三次海禁从公元1311年(武宗至大四年)到公元1314年(仁宗延枯元年)止。第四次海禁从公元1320年(仁宗延佑七年)到公元1322年(英宗至治二年)结束。1322年复置广州、泉州、广元(宁波)市舶提举司,之后不再禁海。共计十六年。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为了抵制蕃货,“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广州、泉州、明州三个市舶司。洪武十四年(1381年),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为由,禁濒海民私通诸国。洪武二十三年(1390),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1394),下令一律禁止民间买卖及使用舶来的番香、番货等。洪武三十年(1397年)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下海通番。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违反禁海令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大明律》)。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并派遣郑和率水师四万籍下西洋之便,以打击“海盗”为名剿灭违反禁海令的东南亚沿岸各大华商集团。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发布第一个禁海令,到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废止海禁时止,期间接近两百年之久,这段时期正值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等西洋列强开始大航海的时候。1521年葡萄牙人企图以武力入侵中国,强逼中国开放国门通商,爆发屯门海战、西草湾之战。1553年葡萄牙人终于得到明朝批准,于建立了澳门殖民地。荷兰人则先后二次侵占澎湖,爆发澎湖海战,最后于崇祯明荷海战后全面退出进侵中国的意图,改为攻占福尔摩沙。西班牙人亦攻占台湾北部基隆。两国皆以台湾为殖民地,作为与中国通商质易的港口。英格兰王国商船于1637年抵达广州,并与明朝守军发生冲突,明军战事失利,最后在葡萄牙调停下英格兰只完成一次贸易回国。清廷从顺治时到雍正时执行了长达四十年的海禁(公元1655年—1684年,公元1717年—1728年)。清廷入关之后,清廷为了禁止和截断东南沿海的反清复明之势力与据守台湾的郑氏王朝的联系以巩固统治,曾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三年(1656年)、康熙元年(1662年)、五年(1666年)、十四年(1675年)五次颁布禁海令;并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康熙元年(1662年)、十七年(1678年)三次颁布“迁海令”,禁止臣民出海贸易。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后,康熙接受东南沿海的官员请求,停止了清前期的海禁政策。但是康熙的开海禁是有限制的,其中最大的限制就是不许与西方贸易。康熙曾口谕大臣们:“除东洋外不许与他国贸易”,并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而且此时日本的德川幕府为了防止中国产品对日本的冲击,对与清廷的贸易也采取严格的限制。因此,此时的海外贸易与明末相比,已经大为衰落。到了1757年以后,清廷开始实行全面的闭关锁国政策,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后来只有广州开放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其进出贸易。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接触,使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最佳时期,为后来中国百年积弱落后埋下伏笔,而清廷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西洋的科技发展蓬勃,渐渐地超越了以奥斯曼帝国为首的伊斯兰世界和以中国(清朝)为首的东方世界。贸易的对象有许多:出入口物品:主要西传及传入中国物品多数经陆上丝路。泉州、广州、宁波、扬州、蓬莱、北海、漳州、福州、南京九市被国家文物局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2017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从而正式替代原来的九市联合申报计划。
相关
- 出血出血是指血液从血管或心脏外出至组织间隙、体腔或身体表面。根据出血原因可分为两种:心脏或血管壁破裂的出血称为破裂性出血;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壁通透性增高的出血称为漏出性出
- 斯泰茨伯勒斯泰茨伯勒({{lang-en|Statesboro)是美国佐治亚州布洛克县的县治,也是该县的最大城市。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斯泰茨伯勒人口数量为28,422人。斯泰茨伯勒是斯泰茨伯勒小都市统
- 百年战争百年战争(英语:Hundred Years' War;法语:Guerre de Cent Ans)是1337年至1453年期间,发生在金雀花王朝治下的英格兰王国和瓦卢瓦王朝治下的法兰西王国之间,针对法兰西王国统治权的战
- 血色病血色沉着病(Hemochromatosis),又名血色素沉着症、血铁沉积症或血色病是指:
- 临时工临时工(英语:temporary worker)又称散工,泛指在工作场所里非正式雇用的劳工,通常以日薪计酬。也不像正式劳工能够享有退休金与每月最低工资的保障。临时工又分成约聘雇员与人力派
- 对立四边形对立四边形(又译逻辑方阵、四角对当)是来自亚里士多德逻辑或词项逻辑的术语,它明确说明了各种句子类型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主词"S"和谓词"P",提供了如下规则:只有前两个规则是
- 植牙植牙(英语:Dental implant)是一门以人工牙根安装假牙以弥补缺齿的牙齿修复技术。人工牙根又称为植体,植体会透过手术置入于缺齿位置的牙槽骨内,植体用作代替自然牙的牙根成为安装
- 约翰·鲍比约翰·鲍比(John Bowlby,1907年1月26日—1990年9月2日),英国发展心理学家,从事精神疾病研究及精神分析的工作,最著名的理论为他在1950年代所提出的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鲍
- 神秘动物隐匿动物学(英语:Cryptozoology),又称传说动物学,神秘生物学,是一种专门研究未知或传闻动物的动物学,为神秘生物学之一支(另一为隐匿植物学),主要包含两个领域:
-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前苏格拉底 · 古代 中世纪 · 文艺复兴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后现代 · 当代前苏格拉底哲学是西方哲学中,在苏格拉底之前的,或者是和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