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纳米带

✍ dations ◷ 2025-04-26 11:52:39 #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

石墨烯纳米带是指大概宽度小于50 nm的石墨烯条带。其理论模型最初于1996年提出。

为了要赋予单层石墨烯某种电性,会按照特定样式切割石墨烯,形成石墨烯纳米带(Graphene nanoribbon)。切开的边缘形状可以分为锯齿形和扶手椅形。采用紧束缚近似模型做出的计算,预测锯齿形具有金属键性质,又预测扶手椅形具有金属键性质或半导体性质;到底是哪种性质,要依宽度而定。可是,近来根据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显示出扶手椅形具有半导体性质,其能隙与纳米带带宽成反比。实验结果确实地展示出,随着纳米带带宽减小,能隙会增大。但是,直至2009年, 尚没有任何测量能隙的实验试着辨识精确边缘结构。通过施加外磁场,石墨烯奈米带的光学响应也可以调整至太赫兹频域 。

石墨烯纳米带的结构具有高电导率、高热导率、低噪声,这些优良品质促使石墨烯纳米带成为集成电路互连材料的另一种选择,有可能替代铜金属。有些研究者试着用石墨烯纳米带来制成量子点,他们在纳米带的某些特定位置改变宽度,形成量子禁闭(quantum confinement)。

石墨烯纳米带的低维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光电性能:粒子数反转和宽带光增益。这些优良品质促使石墨烯纳米带放在微腔或纳米腔体中形成激光器 和放大器。 根据2012年10月的一份研究表明有些研究者试着将石墨烯纳米带应用于光通信系统,发展石墨烯纳米激光器 。

相关

  • Woese卡尔·理查德·乌斯(英语:Carl Richard Woese,1928年7月15日-2012年12月30日),生于纽约州锡拉丘兹,美国微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乌斯因在1977年由对16S 核糖体RNA系统发生分类学
  • 活化 (生物)活化(Competence)又称为感受态,是一个在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里很常见的名词,用来指一种能令细胞有能力从细胞以外的环境接纳DNA的方法。无论是在自然条件
  • 基因拼接剪接(英语:splicing,又称拼接),是一种基因重组现象,在分子生物学中,主要是指细胞核内基因信息在转录过程中或是在转录过后的一种修饰,即将内含子移除及合并外显子——内含子与外显子
  • 62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玛丽娅·卡钦斯卡玛丽亚·卡钦斯卡(波兰语:Maria Helena Kaczyńska,1942年8月21日-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夫人,2005年至2010年间为波兰第一夫人。她还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
  • 襄阳国际机场襄阳国际机场(朝鲜语:양양국제공항/襄陽國際空港 Yangyang Gukje Gonghang */?,IATA代码:YNY;ICAO代码:RKNY)是一个位于韩国北部江原道襄阳郡的一个小型国际机场,靠近朝鲜东海(日本
  • 暹罗湾泰国湾(泰语:อ่าวไทย)又称暹罗湾(泰语:อ่าวสยาม),是泰王国的南海湾,其东南部通南中国海,泰国、柬埔寨、越南濒临其北部和东部,泰国、马来西亚在其西部。泰国湾长720多
  • 乔纳森·温特斯乔纳森·汉斯曼·温特斯三世(英语:Jonathan Harshman Winters III,1925年11月11日-2013年4月11日),美国知名喜剧大师和影视演员。乔纳森·温特斯1925年生于俄亥俄州代顿,高中时辍学
  • 弗洛伊德·朗恩斯伯里弗洛伊德·格伦·朗恩斯伯里(英语:Floyd Glenn Lounsbury,1914年4月25日-1998年5月14日),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人类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刻文学家,以研究北美及南美洲的古代语言而闻名
  • 姚士璋姚士璋(1855年-?),原名槱,字厚载,号棫卿。浙江省杭州府仁和县人,清朝政治人物、书法家。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79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